导论:创造“25年中国”的人文基础 1
1.中国社会心理分析 2
1-1社会心理分析指义/群体分析与其社会、文化性格分析 2
1-2社会心理分析责任/立足于群众的理解与关注 6
1-3社会心理分析重点/“25年中国”与新兴群体力量 10
2.“25年中国”舞台 14
2-1图解25年决策/改革阶段图群与主题比率图 14
2-225年“人的解放”显著特点/亦行亦知与人性寄托 19
2-3干部群体与“25年中国”/干部角色的正效应与负效应 23
3.人文精神与价值落实问题 29
3-1中国文化的人文精神/对人性的关照和期待 29
3-2民族精神与民族性格形态/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与刚柔兼容、外柔内刚 33
3-3人文精神价值落实/人格上、下境界与深层亲和力 36
3-4人文召唤/责任与实践 45
知识的力量:知识精英的社会角色 54
1.中国现代知识精英心态/文化背景和现实处境 54
1-1知识分子的社会位置问题 55
1-2“士”的传统和现代中国知识群体 59
1-3心身体验 62
2.想象的力量1978—1989年的知识精英 65
2-1心理能量与“真理标准大讨论” 66
2-2两难中激情的两面 69
3.反省与认同90年代知识精英的心理侧面 78
3-1寻找新的心理支点 79
3-2人文精神寻思 85
4.多面向的社会心理背景/新世纪的中国知识精英 91
4-1当代知识分子的双重功能 92
4-2民间知识分子和体制化知识分子 97
4-3他们是人民大众的孺子牛 110
企业家与财富人生 114
引言:财富观念变迁的时代背景 115
1.企业家群体的兴起 120
1-1社会形象的变迁 121
1-2群体意识的显现 123
1-3自我定位的轨迹 126
2.财富创造:如何创造财富? 129
2-1创业与企业家精神 129
2-2财富数字 133
2-3财富品质与财富能力 135
3.财富人生:如何对待财富? 139
3-1财富与消费 140
3-2财富与责任 142
3-3财富与社会参与 143
4.财富困惑:财富的负面影响与对策 145
4-1企业家的“原罪”? 145
4-2工作状态与身心健康 150
5.社会大众的财富观念 153
5-1金钱的重要性 153
5-2对金钱的需求 154
5-3对待金钱花费的态度 154
5-4对待先富者的态度 155
现代工人:学习与创造 164
1.发展中蕴涵着分化 165
1-1发展中壮大 165
1-2壮大中变革 168
1-3变革中分化 170
2.分化中感受失落 179
2-1感受身份转变 179
2-2感受地位失落 183
2-3感受利益失衡 187
2-4感受生活困境 191
3.失落中寻求发展 194
3-1现代意识提升 194
3-2自我完善与角色转化 199
3-3职业性格重建 204
农民工与角色转换 211
导言:中国农民的智慧与能量 211
1.“跃出农门”与“农民工”群体的崛起 214
1-1民工潮涌:中国农民的世纪迁徙 214
1-2户籍制度衍生的“城市异客” 216
1-3都市寻梦与农民工的边际人格 218
2.生存困境与身份焦虑 220
2-1身份与角色的分离错位 221
2-2栖居都市的生存处境 222
2-3文化移民的心理健康 230
3.角色认同与关系网络的重建 232
3-1关系利用与农民工生活世界的建构 233
3-2民工社群与民间社会的萌生 237
3-3城市体验与农民工现代性的提升 242
4.公民权的维护与平等地位的抗争 246
4-1农民工权利意识的觉醒 246
4-2城市边缘的“罪与罚” 249
4-3社会流动潜规则的改写 255
5.农民“市民化”的期待 258
5-1“新市民制度”与农民心灵的解放 260
5-2城市“生根”的体制保障与心理基础 264
5-3角色冲动与25年发展奇迹的创造 267
网民群:网民与其公民意识 272
1.网民涌现 273
1-1何为网民? 273
1-2中国网民 277
1-3网络的虚与实 280
2.网民群体及其特征 283
2-1网络群体 283
2-2网上社会群体特征 285
2-3网上群体对个体的功用 288
2-4网上群体分析 292
3.网络的性格重塑功能 306
3-1网上自我意识 306
3-2网上自我认同 309
3-3网上多元自我 312
3-4认同兼容与重构 314
4.网络空间中的公民意识 318
4-1公民社会的意涵 318
4-2网络上公民参与的沟通情境 320
4-3中国网民及其公共领域 325
4-4网民的特性透视 337
休闲群体与消费动力 344
1.当代中国休闲群体的出场 344
1-1现代视野中的休闲群体 345
1-2中国社会的休闲及演变 351
1-3中国休闲群体与凡勃伦笔下的有闲阶级的区别 367
2.休闲群体的社会特征与层次区隔 372
2-1休闲群体的一般社会特征 375
2-2休闲群体的层次区隔 378
2-3休闲群体的圈子与公共空间 380
3.休闲群体对待休闲与工作的态度 387
3-1休闲群体的职业偏好 387
3-2休闲群体的工作观念和选择 390
4.休闲群体的生活方式与消费动力 397
4-1休闲群体的自我概念 399
4-2休闲群体的个性化消费 407
4-3休闲群体的预报性消费 411
后记 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