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中药古典药性歌诀 1
一、辛味药 2
二、甘味药 5
三、苦味药 9
四、酸味药 13
五、咸味药 14
六、味与味配伍之功效 14
第二章 中药现代药性歌诀 18
第一节 神经系统药物 18
一、止汗药物 18
二、解热药 19
三、兴奋药 25
四、镇痛药 27
五、镇静药 34
六、促智药 39
第二节 循环系统药物 41
一、强心药 41
二、抗心律失常药 44
三、扩冠抗心肌缺血药 48
四、钙拮抗药 52
五、改善脑循环及脑组织修复药 53
六、血管扩张药 54
七、抗动脉粥样硬化药 55
八、降脂药 56
九、降压药 59
十、升压药 62
十一、活血药 64
十二、溶栓药 67
十三、降低血黏度药 67
十四、改善微循环药 68
十五、血管收缩药 69
第三节 消化系统药物 69
一、健胃助消化药 69
二、抗溃疡药 73
三、催吐与止吐药 75
四、解痉药 77
五、胃动力药 78
六、泻下药 78
七、止泻药 80
八、保肝药 81
九、抗乙肝病毒药 87
十、酸性或酸甘化阴药 87
十一、利胆药 87
十二、排胆石药 88
十三、升高血清白蛋白药 88
十四、抑制胰蛋白酶活性及促进胰腺分泌药 89
第四节 呼吸系统药物 90
一、祛痰药 90
二、镇咳药 91
三、平喘药 92
四、止咳祛痰平喘药 93
第五节 泌尿系统药物 94
一、利尿药 94
二、抗利尿药 95
三、恢复肾功能、消除蛋白尿药 95
四、降低尿素氮药 96
五、排石药 97
第六节 血液系统药物 98
一、止血药 98
二、补血药 101
三、升高白细胞药 102
第七节 妇科用药 103
一、兴奋子宫药 103
二、抑制宫缩药 104
三、抗生育药 105
四、催乳药 106
五、退乳药 106
第八节 激素类药 107
一、类肾上腺皮质激素药 107
二、性激素类药 108
第九节 内分泌系统药物 109
一、治疗甲状腺病药 109
二、治疗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药 110
三、降低血糖药 111
四、升高血糖药 112
第十节 影响机体免疫功能药 113
一、免疫增强药 113
二、免疫抑制药 116
三、免疫调节药 117
第十一节 抗过敏药 118
第十二节 麻醉及骨骼肌松弛药 120
一、麻醉药 120
二、肌松药 121
第十三节 改善生理功能药 121
一、促进生长愈合药 121
二、抗疲劳药 123
三、抗衰老药 123
第十四节 抗癌药 126
第十五节 外用药 127
第十六节 抗菌药 128
一、广谱抗病原微生物药 128
二、抗金黄色葡萄球菌药 138
三、抗溶血性链球菌药 140
四、抗链球菌药 141
五、抗大肠杆菌药 141
六、抗霍乱弧菌药 142
七、抗肺炎双球菌药 143
八、抗痢疾杆菌药 144
九、抗伤寒与副伤寒杆菌药 145
十、抗绿脓杆菌药 146
十一、抗百日咳杆菌药 147
十二、抗变形杆菌药 147
十三、抗白喉杆菌药 148
十四、抗炭疽杆菌药 149
十五、抗脑膜炎双球菌药 149
十六、抗结核杆菌药 150
十七、抗幽门螺旋杆菌药 151
十八、抗白色念珠菌药 152
十九、抗真菌药 152
二十、抗内毒素药 155
第十七节 抗病毒药 156
一、抗流感病毒药 156
二、抗鼻病毒药 157
三、抗腮腺病毒药 157
四、抗疱疹病毒药 158
五、抗多种病毒药 159
六、抗麻疹病毒药 160
七、抗乙脑病毒药 160
八、抗出血热病毒药 160
九、抗脊髓灰质炎病毒药 160
十、抗艾滋病病毒药 160
第十八节 抗螺旋体药 160
一、抗钩端螺旋体药 160
二、抗梅毒螺旋体药 161
第十九节 抗炎药 161
一、抗炎抗菌药 161
二、抗炎退热药 162
三、抗炎、镇痛、镇静药 163
四、抗炎活血药 163
五、抗炎消化系药 163
六、抗应激性药 164
七、抗炎呼吸系药 164
八、抗炎利尿药 164
第二十节 抗寄生虫药 164
一、广谱驱虫药 164
二、抗疟药 165
三、抗阿米巴原虫药 165
四、抗阴道滴虫药 165
五、抗蛔虫药 165
六、抗钩虫药 166
七、抗绦虫药 166
八、抗脑囊尾蚴病 166
第三章 中医辨证精华 167
一、气一元论 167
二、新八纲辨证 169
三、舌诊辨证 173
四、静脉注射回血辨瘀活证 186
五、主要脉诊 186
六、面色诊 187
第四章 中西医融合——疾病治疗解析 190
中西医结合的现状 190
一、中西医融合治疗方法 192
二、从温热药的药理看扶阳 194
三、关于扶阳药的层次 195
四、疾病治疗解析 198
参考文献 2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