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人类学诗学 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美国非裔文学批评转型研究》PDF下载

  • 购买积分:11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习传进著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7
  • ISBN:9787500463405
  • 页数:281 页
图书介绍:本书探讨了20世纪八九十年代美国非裔文学批评转型的三大主要特征——文学转向、文本回归、女性主义新方向。

第一章 绪论 1

1.1 非裔美国文学批评转型的社会文化背景 5

1.1.1 文化身份的“焦虑” 6

1.1.2 政治文化运动的影响 7

1.1.3 后现代思潮的冲击 12

1.2 非裔美国文学批评理论的历史演进 12

1.2.1 功能性美学 13

1.2.2 种族融合主义批评 17

1.2.3 文化民族主义的黑人美学 19

1.2.4 重建主义批评 25

1.2.5 人类学诗学 31

第二章 八九十年代非裔美国文学批评的人类学转向 33

2.1 人类学文学观的价值取向 33

2.1.1 西方人类学文学观的历史回顾 34

2.1.2 人类学文学观的价值取向 37

2.1.3 非裔美国文学批评的人类学转向 41

2.2 文化人类学批评的先驱 44

2.2.1 文化人类学批评的基本观点 44

2.2.2 文化人类学批评的主要范畴 47

2.2.3 文化人类学批评的意义与局限 52

2.3 文学本源与传统的追寻 55

2.3.1 非裔美国文学的文化渊源 57

2.3.2 非裔美国文学的民间色彩、田园主义和原始主义 61

2.3.3 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的传统原型 66

2.4 布鲁斯本土理论的构建 69

2.4.1 布鲁斯的文化意义 69

2.4.2 布鲁斯本土理论的蕴涵 72

2.4.3 布鲁斯本土理论的阐释策略 75

第三章 八九十年代非裔美国文学批评的文本回归 85

3.1 民间故事的结构人类学 89

3.1.1 结构模式的描述 90

3.1.2 结构模式特征分析 99

3.2 自传诗学的新视野 104

3.2.1 自传诗学的重新认定 105

3.2.2 自传诗学的文化视野 109

3.2.3 自传诗学的叙事理论 111

3.3 “表意”的修辞性批评 118

3.3.1 修辞性批评的理论蕴涵 121

3.3.2 修辞性批评的阐释策略 125

3.3.3 修辞性批评的理论意义 132

3.4 怪诞、崇高、优美三位一体的审美批评 134

3.4.1 怪诞结构的讽刺性与再生性 136

3.4.2 怪诞结构的恐怖性与狂欢化 140

3.4.3 怪诞、崇高、优美的三位一体结构 145

第四章 八九十年代美国非裔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新方向 149

4.1 “妇女主义”的理论倾向 154

4.1.1 类型化形象的颠覆 155

4.1.2 差异性与“不确定性”的观照 157

4.1.3 民族文化精神的张扬 160

4.2 “缝制百衲被”的隐喻说 163

4.2.1 “百衲被”的文化传统与文学意蕴 164

4.2.2 “百衲被”的隐喻结构 168

4.3 女同性恋主义文学批评 173

4.3.1 女同性恋主义文学批评的理论与实践 175

4.3.2 女同性恋主义文学批评的意义与局限 181

4.4 女性文学的时间塑形 183

4.4.1 时间:身份的建构 184

4.4.2 时间:意义的生成 189

4.4.3 时间:审美的实践 193

第五章 八九十年代非裔美国文学批评与后现代话语 198

5.1 八九十年代非裔美国文学批评与后现代主义差异理论 198

5.1.1 后现代主义差异理论 199

5.1.2 非裔美国文学批评与差异理论相交 206

5.2 八九十年代非裔美国文学批评与文化身份话语 211

5.2.1 反本质主义的身份建构 212

5.2.2 种族的现实性与隐喻性 220

第六章 结语 226

6.1 走向人类学诗学的批评 226

6.1.1 文学批评的人类学视野 227

6.1.2 文化与审美的双重阐释 229

6.1.3 历时性与共时性的辩证统一 232

6.1.4 跨文化、跨学科的对话与开放 235

6.2 对全球化语境下中国文论建设的启示 238

6.2.1 中国文论转型的观念之争 238

6.2.2 非裔美国文学批评转型研究的启示 245

参考文献 251

附录 271

英文摘要 271

英文目录 2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