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霍松林 1
绪论 1
课题的意义与思路 1
《汉书》文学研究回顾 6
第一章 《汉书》的创作及其文学个性 20
第一节 《史记》、《汉书》与两汉学术之变 21
《史记》的文化背景 21
两汉之际经术思想之变及其影响 24
《汉书》的背景及创作 28
第二节 《汉书》的史学与文化意义 35
体例方面 35
思想方面 41
文化方面 48
第三节 从历史散文进程看《汉书》的文学个性 51
先秦两汉历史散文的进程 52
《史记》文学的不可重复性 55
《汉书》文学个性概述 59
第二章 《汉书》的结构形态 67
第一节 整体构思:一部如一篇 68
纪传体总体架构 69
各体内部布局照应 73
第二节 谋篇技巧:“点次如掌上” 84
单篇结构严整与多样 84
篇中宾主映照、曲折弛张之法 88
第三节 论赞的地位与特色 97
论赞的地位与作用 98
论赞的特色 105
第三章 《汉书》的叙事艺术 115
第一节 叙述视角与时空特色 117
叙述视角及其变化 117
叙事的时空特征 122
第二节 叙述内容:虚实与疏密 132
纪实与纪虚 133
内容的疏与密 141
第三节 叙事类型:概括性叙事与呈现性叙事 155
概括性叙事 156
呈现性叙事 159
以叙为议 171
第四节 《汉书》的个性化叙事 175
第四章 《汉书》的语言特色 185
第一节 语言之丰赡与凝练 186
语言的丰赡雍雅 186
语言的明整凝练 193
第二节 语言之冷峻与深情 200
语言的冷峻 201
语言的情韵 205
第三节 语言之谨严与风趣 210
语言的谨严有度 210
语言的生动风趣 216
第五章 《汉书》的文学影响 222
第一节 《汉书》著录西汉作品概况及其文学意义 222
《汉书》著录西汉作品概况 222
《汉书》著录西汉作品的文学意义 224
第二节 《汉书》的传播及“汉书学” 227
早期传播 228
“汉书学”的形成 231
《汉书》传播与影响的继续扩大 233
第三节 《汉书》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237
成为后世史文的楷模 238
对其他文体的影响 239
对后世文学素材等方面的影响 241
结语 244
主要参考文献 246
后记 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