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论 1
一 理论背景及其主题确立 1
(一)信用伦理研究的理论背景 1
(二)主题的确立 14
二 研究方法和理路 17
(一)比较方法 17
(二)基本理路 21
(三)言说方式 23
三 研究思路及其理论架构 25
(一)研究思路 25
(二)理论架构 27
四 创新与不足 36
第一章 概念释义与学理进路 39
一 信用的伦理意涵 40
(一)真实与谎言 40
(二)诚守信诺 46
(三)信任 53
(四)信用理念的道德生态 68
二 学理进路 76
(一)道德思维路向 76
(二)两种不同的信用伦理探究传统 79
第二章 信用伦理之美德目的论 83
一 因“诚”而“信”:儒家诚信伦理 84
(一)本体的“诚” 85
(二)从属的“信” 93
(三)儒家诚信观的叙事背景 99
(四)韦伯的文化偏见 104
(五)儒家诚信伦理的现代价值 108
二 圣誓与团契:基督教德性目的论 111
(一)《圣经》经济伦理思想 112
(二)圣者的团契 116
(三)教会共同体的“共同善” 122
三 敬重法则:康德形而上学信用观 125
(一)绝对命令 125
(二)出于职责 129
(三)康德的“悬设” 134
四 美德的脆弱 138
(一)美德的软弱性 140
(二)美德让位于规则 145
(三)从“圣者的团契”到现代契约的历史演进 150
第三章 信用伦理之权利规范论 155
一 功利主义信用伦理观 156
(一)经济合理主义的解释 157
(二)休谟的情感 160
(三)对功利主义信用观的评判 165
二 因“约”而“信”:现代契约信用 169
(一)因“约”而“信”的理由 169
(二)契约关系的道德 174
(三)现代契约信用的背景虚设 183
第四章 在美德与规则之间 189
一 美德与规则的关键性联系 190
(一)敬重规则也是一种美德 191
(二)美德对规则的优先 197
二 麦金太尔的不安 199
(一)规则与美德的分离 200
(二)反思与重构 211
第五章 人格重塑与共同体重构 218
一 人格、共同体与美德 219
(一)伦理人格的三重架构 219
(二)人格与共同体 223
(三)美德三重构与人格 226
二 人格与共同体重塑 233
(一)重塑人格同一性 234
(二)共同体重构 239
(三)共同体与制度 246
第六章 制度承诺与信用 250
一 制度及制度功能 251
(一)制度创设与惩罚 251
(二)制度的有效功能 255
(三)制度的品性要求 258
二 制度承诺与信用 263
(一)“跨时点”履约 263
(二)第三方在场 267
(三)制度性承诺 270
(四)制度承诺的乏力 274
三 规矩的敬重与习得 281
(一)法律能离开道德吗? 281
(二)规则的“敬重”与“习得” 287
尾言 在经济与伦理之间 294
一 工业化的后果 295
(一)商业进化论 295
(二)自我的丧失 298
二 经济的“伦理不涉” 299
(一)经济学家的偏好 300
(二)重提斯密问题 302
(三)企业的伦理关怀 305
参考文献 307
后记 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