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1
自序 4
第一章 年龄 5
张健:“我的优势在经验,可找不到技术工作,经验有什么用呢!” 5
林小路:“申请低职位人家可以请新毕业的年轻人,申请高职位又有语言障碍” 10
郑文峰:“去公司面试时老板跟我闲聊” 17
第二章 学历 19
李奇:“经常能与这行最顶尖的科学家交流,学识上获益匪浅” 21
王若新:“幸运地拿到了当年最后一个博士后的空缺” 24
廖荣:“以为学历越高,越会得到雇主的青睐” 26
第三章 专业 30
第一节 专业领域之工程 31
杜小华:“我一定要拿到加拿大工程师牌照!” 32
翁雷:“具体工作与本地持牌工程师没有太大区别” 38
许文斌:“没有本地文凭是从事专业工作的最大障碍, 41
第二节 专业领域之医生 50
章辛欣:“能不能让我们中国医生开一所医院专门为中国病人服务” 51
朱筠:“我不能连尝试都不尝试就放弃掉!” 54
第三节 专业领域之IT人 61
王凯文:“保证知识更新不会落伍,这对在IT行业工作的人非常重要” 62
陆新:“只要有千分之一的可能转成正式工作,都不敢错过” 66
王仁仲:“除了转行看来别无选择” 70
第四节 专业领域之企业家与个体户 75
罗志文:“我们只有自己给自己制造机会” 76
章辛欣:“办个移民接待站,好让新来的人免受我们当年的那些苦” 85
肖笑:“我现在的客人有匈牙利的,有印度的,有哥伦比亚的” 89
郭军:“要么保持现状我打我的工,要么他就把公司全部转让给我” 94
第四章 性别 99
张荣:“有我在服装厂打工,他就可以安安心心地考他的工程师执照了” 102
徐晓娟:“鼓励丈夫回学校读通讯业硕士,独自挑起照顾儿子的责任” 103
赵颖之:“他们车间里没有一个女操作员,甚至没有女厕所” 105
第五章 语言 108
李成龙:“我敢说,我的英文水平比大多数理工科的移民都强” 111
张健:“到底怎样才能与你们本地人做朋友呢?” 113
王凯文:“对着屏幕干活,用不着太多交流” 115
第六章 关系网 117
翁雷:“精神上的孤立,无依靠的感觉,才更让人痛苦” 121
马景洪:“就算同属一个集团,各公司是完全独立经营的。不像想象中那么容易,说调动就可以调动” 127
高颜:“让我再选一次,我还是会选移民来这里过这种简单朴素的生活” 134
第一章 住房 137
翁雷:“开车四处去看那些出租公寓,很少有现成的空单位” 138
章辛欣:“从1997年3月到1998年底,我们搬了四次家,住遍了城东城西,楼上楼下” 143
翁雷:“白人搬出去,更多的中国人搬进来,环境越来越拥挤” 147
第二章 告别独生子女 150
王凯文:“在加拿大不生小孩就亏了!” 151
罗慧慧:“一旦被发现怀孕,饭碗就难保” 154
第三章 幼托 157
王仁仲:“父母申请探亲过来帮助照料肚子一天天见大的妻子” 160
郭军:“付出的代价是把才半岁多的儿子送回国” 160
傅云飞:“和丈夫轮流留在家里看儿子” 161
第四章 学龄教育 163
王凯文:“我女儿每天上学去放学回来都是高高兴兴的,我真羡慕她,恨不得自己也重来一回!” 165
若霖:“被选中了读‘天才班’” 167
夏云:“数学读的是高级班,其他科目则读学术班” 168
第五章 高等教育 170
许丽平:“这期间我不算本科生,而是特殊学生” 171
严明明:“回去读本科纯粹是浪费时间和金钱” 174
周刚:“读完一个模具制造文凭,两年学杂费2,000多” 175
第六章 老年人的移民生活 177
王仁仲父母:“除了围着小孩转,什么精神生活都没有” 178
肖笑妈:“至于自己的精神需要,只能让位于生活的基本需求了” 180
第七章 “太空人” 182
魏洪彬:“妈妈在加拿大陪伴女儿,爸爸辛苦些两边飞” 183
曹瑞平:“没有辞职,也没有出让自己的公司,想先看看在加拿大的情况再做决定” 184
陈士诚:“外国人都知道现在的机会在中国,为什么我们自己放着机会不要呢!” 186
附记一:中国移民加拿大历史回顾 189
附记二:加拿大政府统计局移民数据报告与趋势 196
附记三:研究课题的来龙去脉 200
经费来源 201
研究方法 201
如何抽样 202
研究成果 205
研究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205
后记一 209
后记二 213
参考文献 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