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编 节约型社会理论 3
第一章 概述 3
一、节约型社会的科学内涵 3
(一)节约型社会定义介绍 3
(二)节约型社会的界定 4
二、节约概念的理解 5
(一)节约概念 5
(二)节约类型 7
(三)节约观 9
(四)节约的本质要求 13
三、节约型社会的内容体系 14
(一)节约型国民经济体系 14
(二)节约型社会发展模式 18
四、节约型社会的基本模式 25
(一)节约型经济发展模式 25
(二)节约型城镇化模式 28
(三)节约型消费模式 30
五、节约型社会的评估与标志 37
(一)节约型社会评估 37
(二)节约型社会的基本标志 43
六、处理好节约型社会建设的若干关系 44
(一)节约型社会和节约型经济的关系 44
(二)生产节约和生活节约的关系 45
(三)高收入群体节约与低收入群体节约的关系 46
(四)公众节约与政府节约的关系 46
(五)建设节约型社会的近期重点和长期战略 47
第二章 节约型城市 49
一、节约型城市内涵 49
(一)节约型城市是现代人类存在和发展的载体 49
(二)节约型城市是节约型社会的主体 49
(三)节约型城市是城市形态可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 50
(四)节约型城市是一种价值诉求状态 50
(五)节约型城市是现代政府善治的必然结果 50
二、节约型城市特点 51
(一)系统性 51
(二)主体有序性 51
(三)经济最优化 51
(四)文明强化 51
三、建设节约型城市的背景 52
(一)国内客观形势的要求 52
(二)全球化要求 52
四、节约型城市建设的理论依据 53
(一)可持续发展理论 53
(二)循环经济理论 55
五、节约型城市的建设 56
第三章 节约型机关 63
一、建设节约型机关的理论探讨 63
(一)节约型机关概述 63
(二)建设节约型机关的理论基础 65
(三)建设节约型机关的重要意义 67
二、建设节约型机关的运作机制 68
(一)成立领导机构 68
(二)制订工作计划 69
(三)组织实际操作 71
(四)检查工作成效 74
三、建设节约型机关的方案设计 75
(一)建设节约型机关的指导理论 75
(二)建设节约型机关的目标、要求与内容 76
(三)建设节约型机关的基本方略 79
(四)建设节约型机关的保障措施 80
第四章 节约型企业 82
一、节约型企业的发展缘由和概念 82
(一)我国企业在不同经济时代背景下的节约特征 82
(二)节约型社会和节约型企业的概念 84
二、节约型企业的特征 85
(一)现代发展模式 85
(二)节约发展战略 86
(三)企业社会责任 86
三、节约型企业的理论基础 87
(一)节约的经济特征和节约型企业边界的调整 88
(二)节约型企业的内生动力 89
(三)节约型企业的外在动力 89
(四)节约型企业以循环经济模式为经济发展背景 91
(五)节约型企业的社会发展背景 92
四、节约型企业的组织再造 93
(一)节约型企业的组织结构再造 93
(二)节约型企业的人力资源结构再造 95
(三)节约型企业的生产流程再造 95
五、构建节约型企业的路径 97
(一)政策环境 97
(二)构建节约型企业的内部节约环境 97
(三)企业自主创新 98
六、构建节约型企业的挑战 99
(一)企业个体理性与社会集体理性的冲突 99
(二)宏观调控挑战 99
(三)节约立法滞后 100
七、构建节约型企业的评价指标 100
(一)经营层次的节约评价指标E1 100
(二)生产层次的节约评价指标E2 101
(三)管理层次的节约评价指标E3 101
(四)节约评价指标的计算 102
第五章 节约型社区 104
一、节约型社区的定位 104
(一)社区是什么 104
(二)节约型社区的价值内涵 105
(三)节约型社区与节约型机关、节约型城市 107
二、节约型社区的系统建构 108
(一)节约型社区发展模式 108
(二)节约型社区制度运行机制 113
(三)节约型社区支持系统 118
(四)节约型社区环境管理系统 119
(五)节约型社区公众参与机制 122
(六)节约型社区文化系统 123
(七)节约型社区的保障系统 125
三、节约型社区的评价指标体系 125
(一)节约型社区的评价指标体系的基本理论 125
(二)节约型社区的评价指标体系的具体内容 127
第六章 节约型学校 129
一、节约型学校的内涵、特征、目标及意义 129
(一)节约型学校内涵及基本特征 129
(二)建设节约型学校的目标及意义 131
二、建设节约型学校的现实背景及理论基础 132
(一)学校浪费状况及核心问题 133
(二)教育资源的稀缺及非均衡性 135
(三)建设节约型学校的理论基础 137
三、节约型学校的发展模式 140
(一)学校模式、类型及其选择 140
(二)国外节约型学校模式及启示 142
(三)我国学校模式选择的动力机制 144
(四)节约型学校发展模式的内容 145
四、节约型学校建设路径及评估指标体系 150
(一)节约型学校建设的基本路径 150
(二)构建节约型学校的评估指标体系 152
(三)研究的局限性及展望 156
下编 节约型社会实践 161
第七章 概述 161
一、建设节约型社会实践调研背景 161
(一)我国资源能源的基本状况 161
(二)我国资源能源的利用状况 162
(三)我国开展节约型社会建设的部署 162
二、调查访问的基本情况 164
(一)调研的意义和目的 164
(二)调研区域的确定 164
(三)调研对象的选择 165
(四)调研方法的使用 165
(五)调研内容的结构 166
三、树立科学理念、奠定文化基础 166
(一)资源消耗的忧患意识 167
(二)节约型发展模式的共识 167
(三)树立节约新理念 168
(四)节约型社会新思路 169
(五)建设节约型社会观念的更新 169
四、结合实际、科学部署 170
(一)研究制定节约型社会建设的实施意见 171
(二)成立建设节约型社会协调与推进组织 171
(三)明确节约型社会建设的指导思想和建设原则 173
(四)确定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工作内容 174
(五)规划节约型社会建设 175
五、采取措施、扎实推进 176
(一)营造节约型社会建设的良好氛围 176
(二)完善节约型社会建设的政策措施 177
(三)树立典型,以点带面,促进全面建设 182
(四)以科技促节约,奠定节约型社会建设的科技基础 183
六、创建节约型组织 186
(一)创建节约型城市 187
(二)创建节约型机关 188
(三)创建节约型企业 191
(四)创建节约型社区 193
(五)创建节约型学校 195
七、节约型社会建设的典型经验 196
(一)了解实情,增大压力 197
(二)明确国策,张扬威力 197
(三)依靠政策,保持引力 198
(四)部门协作,形成合力 199
(五)自主创新,显现动力 200
(六)全民参与,激发活力 201
八、深化节约型社会建设实践的建议 202
(一)建立节约型社会建设的长效机制 202
(二)抓好近期重点和长期工作相结合 204
(三)构建网络化的节约型社会建设模式 204
(四)探索节约型社会建设的创新机制 206
(五)受访者关于节约型社会建设的意见和建议 207
第八章 上海市 211
一、推进节约型城市建设的宏观思路 211
(一)建设节约型城市的战略思路 211
(二)建设节约型城市的指导思想 212
(三)建设节约型城市的主要任务 212
(四)建设节约型城市的规划目标 212
(五)建设节约型城市的基本措施 213
二、推进节约型城市建设的具体做法 214
(一)节约型农业生产体系 214
(二)创建节约型建筑工地 215
(三)提高土地资源利用率 216
(四)提高新住宅设计节能率 217
(五)完成8万套老式便器节水改造 217
(六)推行绿色电力 218
(七)实施万元GDP用水量规划指标 218
(八)上海百万家庭开展节约活动 219
三、推进节约型城市建设的典型经验 219
(一)把节约作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主攻方向 219
(二)区县功能定位建设“节约上海”模式 220
(三)公众参与:奠定节约型城市建设的群众基础 221
(四)以循环经济为核心建设节约型经济体系: “一五三”模式 222
(五)以节能为中心建立资源能源节约体系: “四五三”节能模式 223
(六)形成节约型城市建设的观念体系 225
第九章 湖南省 227
一、资源节约概况 227
(一)可供开发与利用的资源概况 227
(二)资源节约现状 227
二、节约型社会建设的基本经验 228
(一)建设节约型社会的经验构成 228
(二)长沙市机关事务局创建节约型机关经验 231
(三)远大中央空调公司节约型企业创建活动 232
(四)长沙市岳麓区咸嘉新村创建节约型社区经验 232
三、节约型社会建设存在的困难与问题 234
(一)个体思想认识有待提高,全民节约意识尚待形成 234
(二)节约型社会建设缺乏监管部门 234
(三)工作机制有待完善 235
(四)探索节约型管理模式 235
(五)确立奖惩机制 235
(六)建立统一标准 235
四、建设节约型社会的思路与建议 235
(一)科学理解节约型社会内涵 236
(二)加强指导,完善政策 236
(三)加强管理,强化服务 238
(四)开展节约文化建设 239
第十章 辽宁省 240
一、节约型社会建设概况 240
(一)资源能源现状 240
(二)资源能源利用情况 240
二、建设节约型社会的主要经验和做法 241
(一)制度建设 241
(二)能源节约 242
(三)节水做法 244
(四)资源综合利用 246
三、建设节约型社会的问题与不足 247
(一)对建设节约型社会的认识不够 247
(二)基础组织和管理工作相对薄弱 247
(三)技术开发能力和推广应用不足 247
(四)相关必要的支持手段力度不够 247
(五)技术和装备水平总体还较落后 248
(六)节能工作重点突出但不够全面 248
(七)与先进省份相比工作尚有差距 248
四、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对策建议 248
(一)确立节约基本国策 248
(二)完善法律法规建设 249
(三)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249
(四)加大技术支持力度 249
(五)充分利用经济手段 250
(六)建立健全监管制度 250
(七)尽快转变政府职能 250
(八)严格管理投资项目 251
(九)政府部门做好表率 251
(十)增强全民节约意识 251
第十一章 厦门市 252
一、节约型社会建设的基本情况 252
(一)建设节约型社会工作基本情况 253
(二)体制保障和法制建设 256
(三)节约型社会建设的组织管理与宣传活动 258
二、节约型社会建设过程中的问题与不足 259
(一)建设节约型社会重点工作的问题与差距 259
(二)体制保障和法制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差距 262
(三)组织管理与宣传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262
三、建设节约型社会目标和具体措施 264
(一)主要目标 264
(二)具体措施 264
四、创建节约型城市典型调研报告 268
(一)鼓浪屿建设节约型社区调研报告 268
(二)陆海环保产业开发有限公司节约型企业建设调研报告 270
附录 调研访谈提纲 272
主要参考文献 276
后记 2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