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陶行知与中国现代化 3
第一章 引论 3
第二章 以共和求进化 26
一、求学简历 29
二、“醉心欧化”、“保存国粹” 33
三、绘制文明的光谱 40
第三章 中国的文艺复兴 47
一、严复、梁启超两位启蒙大师和黄远庸首次提出“中国文艺复兴” 48
二、新文化运动和文学革命 54
三、试验主义和《墨辩》 60
四、陶行知的四项推论 64
第四章 杜威讲学与五四爱国运动 70
一、胡适、陶行知、蒋梦麟在上海迎接杜威 70
二、北京爆发五四运动 78
三、孙中山往访杜威 82
四、杜威对五四运动的现场观察 84
五、陶行知、张闻天与五四运动在南京 87
六、胡适、陈独秀的同和异 90
第五章 从“新教育”到“活的教育” 95
一、新教育——四通八达的教育——活的教育 96
二、学制和教育行政机构的改革 100
三、平民教育运动 105
四、新文化运动中的三位安徽学者 109
第六章 创造一个四通八达的社会 114
一、用四通八达的教育创造四通八达的社会 117
二、两个重要的试验 121
三、安徽公学的六条经验 124
四、燕子矶国民学校的三点启示 128
五、1925年做了三件大事 130
第七章 为中国教育寻觅曙光 143
一、中国现代乡村教育的起点 143
二、摸黑路的第一年 154
三、第二年的新探获 157
四、“晓庄生来就是这样的一副气骨” 161
五、仍然不辍地研究生活教育,渴望得以实现 173
第八章 为中国教育探获生路 185
一、支持新安小学 188
二、改进教育 194
三、中华民族之出路 196
四、《斋夫自由谈》 201
五、《中华民族之出路与中国教育之出路》 203
六、教学做合一下之教科书 207
七、担任《申报》总管理处顾问 210
第九章 培养合理的人生 214
一、人生是超过一切 216
二、把传统学校彻底看破 220
三、小先生能够帮助普及教育 221
四、中国现代化:普及教育的终极目标 222
五、生活教育理论体系 227
第十章 保证川流不息的现代化 243
一、打破思想义和团之壁垒 245
二、中国现代化问题 249
三、文言复兴与大众语运动 252
四、关于“陶知行主义” 264
第十一章 民族解放运动的生活教育 269
一、国难教育是救亡的生活教育 272
二、新的大众教育传播全球 277
三、对日禁运军火,实施集体安全 285
四、文化的重新发现 289
第十二章 天才难童教育 293
一、生活教育社公开成立 295
二、培养天才难童的育才学校 299
(一)以干为中心的五?教育 300
(二)创办的动力 302
(三)创办的五个印象 303
(四)有关战时教育的争论 305
(五)一切都为创造 307
(六)育才三方针 308
(七)即联即前的三步跳 310
(八)育才有三个不是 313
(九)集体的自觉教育和自觉的集体教育 314
(十)生活教育理论的新进展 317
(十一)民主、大众、科学、创造的生活教育 320
(十二)民主教育运动起始于宪政运动的形成 323
第十三章 “定于一,实行民主者则能—之” 326
一、两次引用“定于一” 326
二、育才大学之初基 332
三、大家来上民主第一课 336
四、社会大学运动 349
第十四章 尾声 355
结束语 366
二、论文九篇 379
知识经济时代的生活教育 379
陶行知与中国当代教育:开创新世纪的现代化教育 394
把人写上现代化的旗帜——陶行知教育思想探微 405
论陶行知以新教育推进中国现代化的思想 417
论陶行知中国教育现代化思想及其意义 427
陶行知、胡适论中国教育与现代化 437
陶行知研究回顾与思考 444
我读《中国在转变中》 454
穿越百年振金声——读《中国在转变中》有感 457
参考文献 461
后记 4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