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设计理念》PDF下载

  • 购买积分:12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高兴著
  • 出 版 社:兰州:甘肃文化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7
  • ISBN:9787807144885
  • 页数:348 页
图书介绍:本书以新的理论视角对于设计进行了全方位的解读,对于很多约定俗成的专业概念与理论体系作了进一步理性的考问和梳理,其中不少问题的提出颇富新意,体现了一定的理论创新性。

第一章 重识设计 1

一、设计是人类实践之母 1

(一)设计之源 1

(二)设计是人类实践之母 4

二、设计创造人 8

(一)功能与材料的对应 8

(二)设计作用下人类社会的特征 12

三、设计认识的展开 15

(一)设计释义 15

(二)“设计”与“发展”的关联 19

四、解读“工业设计” 22

(一)“设计”词义新解 22

(二)全面认识设计 24

五、设计要素的构成成分 28

(一)关于“功能与形态”要素的理解 28

(二)“适用于人”含义的再理解 31

(三)构想与实体化 36

第二章 设计的范围 39

一、从现象看设计的分类 39

(一)由现象引发的设计思考 39

(二)以往设计的分类及其形成原因 43

二、着眼设计本质层面的分类 50

(一)社会与自然 50

(二)人与自然 56

(三)人与社会 62

三、拓展设计新的领域 65

(一)“革命性”促使设计分类的综合趋势加强 65

(二)对于“综合性”的认识 72

第三章 传统设计理论及设计方法 77

一、传统设计理论及其产生 77

(一)“创造性”激发设计理论的产生 77

(二)原始设计是奠定传统设计及理论的基石 83

(三)概观传统设计理论的总体演进 89

二、传统设计手段的认识、产物、影响 94

(一)素材与加工技术 94

(二)由设计方法引发的思考 99

第四章 设计和传统的关系 107

一、从共性与个性理解设计民族性 107

(一)一般意义上的设计共性与个性 107

(二)设计民族性的含义 117

(三)风格与传统 118

二、立足设计与传统的思考 126

(一)在“传统”框架下的设计 126

(二)设计视野中的“传统”含义 130

(三)“传统设计”和“设计传统”的流变 137

(四)新时代关于“中国设计”的思考 144

第五章 设计中的哲学含义 154

一、关于设计的本质 154

(一)从设计看哲学的产生 154

(二)设计与哲学的辨证关系 156

二、从哲学性看设计的本质 160

(一)设计的实践性 160

(二)设计的现实性与阶段性 163

(三)设计的创造性 167

(四)设计的预想性与计划性 171

三、从设计角度感悟“物质”与“人” 176

(一)“物质”对“人”的作用 176

(二)“设计为人”突显“人”与“物质”的新关系 181

(三)“人”与“物质”的关系,确立设计的范式 186

(四)以“人”为“本”,反思“设计”与“物质” 190

第六章 “设计与艺术”关系的再思考 196

一、理性地认识艺术 196

(一)艺术的产生 196

(二)艺术中的设计性 204

(三)“艺术”因素的存在,推动设计“系统化”的进程 209

二、设计与艺术的交融 212

(一)“形”与“态”的产生 212

(二)文化性内涵的出现 215

(三)有关文化性的理解 218

(四)新思潮的产生及相互的影响 221

(五)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历史性的循环 228

第七章 设计与自然科学之缘 233

一、由设计的视角看自然科学 233

(一)自然科学萌芽的孕育 233

(二)自然科学与“设计为人” 239

二、重新解读设计与自然科学 243

(一)自然科学的研究,完善设计的认识 243

(二)自然科学领域的成果,充实设计的构想 250

(三)应用自然科学,保障设计产物的完善和准确 256

第八章 设计视野中的人文科学 265

一、人文科学在设计中的意义 265

(一)关注设计中的“综合性” 265

(二)品位设计的“综合性” 267

二、在“新设计”背景下解读人文科学 272

(一)概观人文科学与新设计 272

(二构成现实层面上的设计实践所需的基础知识部分 273

(三)构成理论层面上的设计价值评价所需的背景知识部分 282

(四)构成发展意义上的设计方向性把握所需的整体知识部分 289

第九章 设计和禅 296

一、设计中的“禅”意 296

(一)关于“禅”的理解 296

(二)禅心“看”设计 301

(三)感受“平常心” 306

二、感悟“禅”、感悟“设计” 312

(一)借助“禅”重识设计 312

(二)设计由“禅”所获得的新启发 318

第十章 畅想“新设计” 325

一、“新设计”的现实性 325

(一)关注“新设计” 325

(二)本质地认识“新设计” 330

二、借助新设计再看“精神与物质” 334

(一)“新设计”产生的前提 334

(二)新设计与经济因素 3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