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小说学主流》PDF下载

  • 购买积分:14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罗书华著
  • 出 版 社: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7
  • ISBN:7806788115
  • 页数:422 页
图书介绍:本书从中国小说的起源与发展轨迹入手,对中国小说史上的各种评价标准均作了细致入微的考察与分析,伴以历朝小说批评资料的附录,论据翔实、论点客观,不失为一部统览型的小说学研究著作。

绪论 小说、小说学的方式与构成 1

第一节 中国小说的所指与类型 1

1.稗史小说 1

2.传奇小说 4

3.平话小说 6

4.章回小说 7

5.小说合义 9

第二节 中国小说学的存在形态 11

1.小说文本 11

2.序跋凡例 13

3.目录著述 14

4.笔记杂著 15

5.评点批改 16

6.小说专论 18

第三节 中国小说学的基本构成 20

1.功能价值论 21

2.事体虚实论 23

3.叙述艺术论 26

4.形象性格论 29

第一章 汉魏:小说学的初兴 32

第一节 汉魏小说学概说 32

第二节 稗史小说观的初生 33

1.“小说”的出现——《庄子·外物》 33

2.最早的小说论——桓谭《新论》 35

3.稗官野史:小说的根本定位——班固《汉书·艺文志》 36

第三节 为虚辩说:小说学的发源 37

1.物在人外:虚中有实的最初证明——郭璞《山海经序》 37

2.仙化:虚构与想象的又一源泉——葛洪《神仙传自序》 41

3.虚构的第一次正面肯定——干宝《搜神记序》 43

4.小说别史传:独立发展的幽微之途——《汉武别国洞冥记序》 45

第四节 正统小说观念的表现 46

1.崇实:读者的接受原则——刘义庆《世说新语》 46

2.好之与忌之:帝王的态度——王嘉《拾遗记》 47

3.真与文:雅正小说观的实践(上)——萧绮《拾遗记序》 48

4.真与文:雅正小说观的实践(下)——萧绮《拾遗记录》 51

第二章 唐宋:小说学的渐变 54

第一节 唐宋小说学概说 54

第二节 传统小说学 55

1.史论家的小说观——刘知几《史通·杂述》 55

2.补史与雅正——李肇《唐国史补自序》 60

3.奇异与劝戒的合龙——李翱《卓异记序》 61

4.笔记的简明规定——曾慥《类说序》 62

5.笔记接受与创作的互动——洪迈《夷坚乙志序》 63

6.小说的著录:接受中的批评——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 65

7.载道:传统小说观的提升——杨维桢《说郛序》 67

8.小说评点的先声——刘辰翁《世说新语眉批》 69

第三节 传奇小说学 72

1.戏不妨道:小说学突破的重要方向——韩愈《重答张籍书》 72

2.为“以文为戏”再辩护——柳宗元《读韩愈所著毛颖传后题》 74

3.主体意识的灌注——李公佐《谢小娥传》 76

4.文章之美与要妙之情的崇尚——沈既济《任氏》 77

5.由事件中心到人物中心——赵令畤《元微之崔莺莺商调蝶恋花词》 79

6.唐传奇的整体观照——洪迈《随笔》二则 81

7.传奇小说的核心认识——赵彦卫《云麓漫抄》 82

第四节 话本小说学 83

1.面貌的揭示与类型的区分——吴自牧《梦粱录·小说讲经史》 83

2.说话艺术的多面总结——罗烨《醉翁谈录·舌耕叙引》 85

第三章 明代:小说学的勃发 91

第一节 明代小说学概说 91

第二节 传统小说学的发展 93

1.情感代替知识——瞿佑《剪灯新话序》 93

2.真趣的倡导——汤显祖《点校虞初志序》 95

3.情教:新时代的教化观——詹詹外史《情史叙》 97

4.一代之奇:进步的发展观——桃源居士《唐人小说序》 99

第三节 演义小说学的出现 100

1.演义小说观的出现——庸愚子《三国志通俗演义序》 100

2.羽翼信史而不违——修髯子《三国志通俗演义引》 103

3.“演义”的阐释——陈继儒《唐书演义序》 105

4.小说别于正史的新论证——熊大木《大宋演义中兴英烈传序》 106

5.通俗的再强调——《东西汉通俗演义序》 108

6.传信与传奇:史传与小说的再分别——吉衣主人《隋史遗文序》 109

第四节 平话小说学的新变 111

1.里耳胜文心:发展的小说史观——绿天馆主人《古今小说叙》 111

2.醒人与醒天:教化理论的扩展——可一居士《醒世恒言序》 113

3.日常之奇:奇异审美的内转——即空观主人《拍案惊奇序》 115

4.日常之奇魅力的解释——睡乡居士《二刻拍案惊奇序》 117

5.话本小说观的综合——笑花主人《今古奇观序》 119

第五节 小说学的跨越 121

1.叙事:价值肯定的新角度——李开先《词谑》 121

2.小说不小——天都外臣《水浒传叙》 122

3.账簿说:小说本体的触及——陈继儒《叙列国传》 125

4.发愤而作:动力论的转向——李贽《忠义水浒传叙》 127

5.小说学的整体建构——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 129

6.变:价值肯定的又一途径——王圻《稗史汇编》 137

7.本体的发现与文本批评的转向——谢肇淛《金瓶梅跋》 139

8.惊世骇俗的价值论——袁宏道《听朱生说水浒传》 141

9.第一篇人物专论——怀林《梁山泊一百单八人优劣》 141

10.小说文本源于现实文本——怀林《水浒传一百回文字优劣》 143

11.逼真:新的美学原则——李贽《容与堂本李卓吾先生批评忠义水浒传回评》 145

12.发愤与劝诫的中和——欣欣子《金瓶梅词话序》 149

13.真人真气真文章——五湖老人《忠义水浒全传序》 151

14.本情以造事——袁无涯本《忠义水浒全书发凡》 153

第六节 虚实的参悟 156

1.实的崇尚——李大年《唐书演义序》 156

2.事太实则近腐:虚实理论的挺进——谢肇淛《五杂俎》 157

3.实假虚真:虚实理论的完成——李日华《广谐史序》 159

4.理真:虚实理论的突破——无碍居士《警世通言叙》 162

5.势:虚实理论的补充——张无咎《批评北宋三遂新平妖传叙》 164

6.尚实:传统小说观的声音——可观道人《新列国志叙》 165

7.文不幻不文:虚幻理论的极致——幔亭过客《西游记题辞》 167

第七节 小说学的高峰 168

1.以文为本的小说学——金圣叹《第五才子书施耐庵水浒传序三》 168

2.文法与性格论的具体化——金圣叹《读第五才子书法》 172

3.细读法的精妙应用——金圣叹《第五才子书施耐庵水浒传回评》 178

第四章 清代:小说学的繁盛 186

第一节 清代小说学概说 186

第二节 传统小说学的脉绪 188

1.传统小说观的总结——《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小说家类》 188

2.劝惩的手段——钟离睿水《十二楼序》 190

3.虚实相半的新理由——金丰《新镌精忠演义说本岳王全传序》 191

4.虚实各相宜——蔡元放《东周列国志读法》 192

5.经·史·稗官——蔡元放《东周列国志序》 194

6.娱目还须醒心——自怡轩主人《娱目醒心编序》 197

7.经史与小说的双向取舍——观鉴我斋《儿女英雄传序》 198

8.以中国小说观看西方小说——蠡勺居士《昕夕闲谈小序》 200

第三节 金圣叹的承继 203

1.事奇与文奇——《三国志演义序》 203

2.同与不同——毛宗岗《读三国志法》 205

3.继承与发展——张竹坡《批评第一奇书金瓶梅读法》 209

4.间架结构的认识——张竹坡《杂录小引》 213

5.文生情 情生文——剩斋氏《英云梦传弁言》 215

6.红学中的金氏余响——哈斯宝《新译红楼梦回批》 216

第四节 情理与真实:清代小说学的主题 221

1.倾斜的情理——蔡元放《水浒后传读法》 221

2.情归于理——静恬主人《金石缘序》 224

3.事体情理与新异的写作目的——曹雪芹《红楼梦》(第一回) 225

4.至理至情至真——《脂砚斋重评石头记》 229

5.性情心术活现纸上——闲斋老人《儒林外史序》 235

6.白描与讽刺的揭示——《卧闲草堂本儒林外史回评》 237

7.数据与写实——姚燮《读红楼梦纲领》 240

8.日常风俗之实——黄安谨《儒林外史评序》 242

9.方言与真实——花也怜侬《海上花列传例言》 243

第五节 新的创获 246

1.风格的感觉——雁宕山樵《水浒后传序》 246

2.续书的体验——樵余《水浒后传论略》 247

3.借乌有先生发泄黄粱事业——天花藏主人《天花藏合刻七才子书序》 249

4.世情小说的提出——天花才子《快心编凡例》 251

5.读者接受理论——西湖钓叟《续金瓶梅集序》 252

6.现实有恨:痴迷狐鬼的动因——蒲松龄《聊斋自志》 254

7.小说史的阶段划分——刘廷玑《在园杂志》 256

8.创作过程的自我披露——李百川《绿野仙踪自序》 259

9.异类有情:痴迷狐鬼的动因——余集《聊斋志异序》 261

10.注彼而写此:一种新的艺术思想——戚蓼生《石头记序》 263

11.“小”与“说”:文体性质的追问——杜陵男子《蜃楼志序》 264

12.详言:小说语言性质的揭示——李雨堂《万花楼杨包狄演义叙》 266

13.一书而兼二体——冯镇峦《读聊斋杂说》 267

14.红楼的多方面探究——诸联《红楼评梦》 272

15.小说家的修养:有物与无物——洪棣元《镜花缘序》 273

16.小说的本性:小中有大——王希廉《红楼梦批序》 275

17.人物叙述功能的认识——王希廉《红楼梦总评》 276

18.写作过程与小说地位——石函氏《品花宝鉴序》 278

第五章 近代小说学的转向 280

第一节 近代小说学概说 280

第二节 激进的小说革命 282

1.小说特性与力量的重新掂量——几道、别士《本馆附印说部缘起》 282

2.小说革命的预演——任公《译印政治小说序》 287

3.新小说登场的信号——《中国惟一之文学报新小说》 289

4.小说革命的大纛——饮冰《论小说与群治之关系》 291

5.小说革命的广泛讨论——饮冰等《小说丛话》 296

6.政治理想的直接表达——自由花《自由结婚弁言》 302

7.革命家的小说观——章炳麟《洪秀全演义序》 303

第三节 革命的回归 305

1.新民理论的实践——忧患馀生《官场现形记叙》 305

2.新小说偏弊的揭示——俞佩兰《女狱花叙》 306

3.接受中的抵制——松岑《论写情小说于新社会之关系》 308

4.激进后的回归——吴沃尧《月月小说序》 310

5.真相与趣味:新历史小说理论——我佛山人《两晋演义序》 312

6.认识小说的立场——吴趼人《说小说·杂说》 314

7.让小说回到小说——摩西《小说林发刊词》 316

8.使命的调整与重提——天僇生《论小说与改良社会之关系》 318

9.小说整体的肯定——陶祐曾《论小说之势力及其影响》 321

第四节 小说理论与小说史 323

1.批评的批评——邱炜?《金圣叹批小说说》 323

2.小说性质的深入探索——别士《小说原理》 325

3.小说地位的系统论证——楚卿《论文学上小说之位置》 329

4.沉潜的旧小说情怀——周树人《古小说钩沉序》 331

5.小说是对世界的能动反映——《新世界小说社报发刊辞》 332

6.新小说与新小说的读法——无名氏《读新小说法》 335

7.文学史中的小说观——黄人《明人章回小说》 338

8.小说理论的多方面论述——蛮《小说小话》 341

9.感情美学的最上乘——东海觉我《小说林缘起》 346

10.从发行的角度论小说——觉我《余之小说观》 349

11.小说史观的当代意识——天僇生《中国历代小说史论》 353

12.从接受的角度论小说——觚庵《觚庵漫笔》 356

13.系统的小说学专论——管达如《说小说》 358

14.更为深入的小说学专论——成之《小说丛话》 364

15.文人即情人——徐枕亚《孽冤镜序》 372

16.形象性新说——忏绮词人《梼杌萃编序》 374

17.小说应该写下层社会——废物《废物赘语》 375

18.第一部小说理论单行本——解弢《小说话》 376

第五节 翻译小说理论 381

1.取人之长 补我之短——周桂生《歇洛克复生侦探案弁言》 381

2.节译还是全译——寅半生《读迦因小传两译本书后》 383

3.合中西二文为一——林纾《孝女耐儿传》 385

4.进化论的翻译小说轨道说——披发生《红泪影序》 388

5.对西方小说的系统论述——孙毓修《英国十七世纪间之小说家》 390

6.从政治理解中抽身而出——冥飞《古今小说评林》 393

7.救国的翻译小说论——周树人《月界旅行辨言》 396

第六节 新时代读旧作品 398

1.小说美学论文的发轫与典范——王国维《红楼梦评论》 398

2.旧小说中的新思想——《中国小说大家施耐庵传》 405

3.索隐:小说解读的异数——王梦阮《红楼梦索隐提要》 409

4.以旧小说证新思想——季新《红楼梦新评》 413

5.政治激情与索隐方法的结合——蔡元培《石头记索隐》 415

后记 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