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 1
一、研究地域与研究对象 1
二、研究现状与实地考察 5
三、研究目的 7
四、研究方法与研究意义 8
五、历史研究的主观与客观定位 21
六、章节安排 24
第一章 名实辨析、源流考证及社区乐种背景 26
第一节 名实辨:丝竹、清音、江南丝竹 27
一、丝竹 29
二、清音 35
三、江南丝竹 39
第二节 源流考:清音的起源与流变 44
一、昆曲与十番锣鼓 45
二、清音、清客与清客串 51
第三节 背景说:与清音相关的南汇社区乐种 56
一、道教音乐与道教门图 56
二、职业礼俗音乐与鹤器门图 61
三、佛教音乐与“挂” 67
四、戏曲音乐与胡琴类乐器 69
五、浦东派琵琶与乐人 72
本章小结 76
第二章 1850—1949:乡村丝竹与礼乐教化 78
第一节 班社与乐人 83
一、1850—1911:初现南汇 83
二、1911—1937:逐渐繁盛 90
三、1937—1949:遍及南汇 95
四、1949年前三位乐人的经历 121
第二节 曲目、乐器与演奏 124
一、曲目 125
二、乐器与彩头 132
三、加花与即兴 136
第三节 社区音乐活动 142
一、庙会 143
二、婚礼仪式 147
三、丧葬仪式 153
本章小结 158
第三章 1949—1976:群众文艺与政治宣传 161
第一节 班社与乐人 165
一、1949—1966:业余剧团与清音班 166
二、1966—1976:毛泽东思想宣传队与清音班 181
第二节 曲目、乐器与演奏 199
一、曲目融合 199
二、乐器、演奏与彩头 200
三、清音与沪剧的加花变奏 203
第三节 社区音乐活动 209
一、民间礼俗仪式:庙会、婚礼与丧礼 209
二、官方政治宣传:开大会和送参军 214
本章小结 221
第四章 1978—2004:消费文化与文化市场 223
第一节 班社与乐人 226
一、1978—1990:文艺工厂 226
二、1978—2004:清音班 253
第二节 曲目与演奏 280
一、曲目融合 280
二、三位乐人演奏风格分析 282
第三节 社区音乐活动 287
一、1994—2003:祝桥清竹民乐队参与社区活动情况 287
二、婚礼仪式 294
三、丧葬仪式 301
本章小结 317
第五章 清音传承与变迁过程的分析与阐释 320
第一节 乐社、乐人与文化价值认同 320
一、乐社变迁 320
二、乐人的分布与人数 326
三、乐人对文化价值的认同 330
第二节 曲目、乐器与乐人情感认同 331
一、曲目增减 331
二、乐人的情感认同 334
三、乐器流变 335
第三节 加花变奏技法与乐人审美品味 337
一、加花变奏技法 337
二、乐人审美品味 342
第四节 音乐社会活动与三层空间转换 343
一、各类社区音乐活动的出现与淡出 343
二、三种空间层面中的婚丧礼俗仪式 344
结论 355
附录一:谱例 360
附录二:五位乐人演奏的《中花六板》 374
参考文献 383
后记 3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