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高等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问题 2
走适合国情、市情、校情的发展高等职业教育之路(一九九六年五月) 2
发展高等职业教育,迎接知识经济的挑战(一九九八年八月) 7
有关我国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的几个重大问题(一九九九年一月) 10
高等职业教育需要大调整、大发展(二○○一年六月) 17
再论大众化阶段高等教育的1∶5(二○○六年十二月) 21
我国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的几个重点、热点问题(二○○七年一月) 24
二、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体系的研究 31
关于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再认识(一九九六年十月) 31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体系的研究(一九九六年十二月) 34
举办民办高等职业教育要遵守两个规律(二○○一年十月) 40
谈谈民办高校坚守高职定位与巩固提高的规律性问题(二○○四年十一月) 45
多层次、多模式构建高等职业教育的探索(二○○五年一月) 48
完善职教体系,办好应用型本科教育(二○○六年七月) 50
三、高等职业学校的生源和教育、教学 55
关于高等职业教育招生考试方式的研究(一九九六年十二月) 55
对高等职业教育招生改革实践的认识与展望(二○○六年四月) 66
重视发挥第二课堂作用,增强培养高级应用型人才的合力(一九九五年十二月) 70
认清形势、落实措施,发挥海大高等职业教育的整体优势(二○○○年一月) 78
学生公寓社会化不能忽视教育特性(二○○○年十二月) 87
北京高等职业教育运作要适应高等教育普及化的新情况(二○○五年七月) 90
四、高等职业学校的教师和职工队伍建设 96
关于聘用兼职教师的思考(一九八八年六月) 96
对本校人事管理改革的系统思考(一九九二年一月) 100
民办高职院校用人制度初探(一九九二年十二月) 105
办好高职高专院校关键的问题是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二○○六年十月) 111
五、高等职业教育的“产学研”结合与开门办学 118
谈聚合社会资源开放办学(一九九二年十一月) 118
利用“井”字大学城的优势,构筑民办高等职业教育产学研平台(二○○○年十月) 121
北京高职双证书教育在“产教结合”上的探索(二○○二年六月) 124
家庭服务业管理专业产教结合的探索(二○○六年九月) 129
论高职教育“产学研”结合的多种形式(二○○七年一月) 137
六、民办高等职业学校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特色 144
民办高职院校运行机制的启示(一九八九年十月) 144
浅谈民办高职院校领导班子的建设问题(一九九○年十二月) 149
论民办高职院校管理机构的轻型弹性化(一九九二年一月) 155
民办高等学校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研究(二○○一年三月) 159
论非权力因素在民办高校校长治校中的地位和作用(二○○二年七月) 175
民办高等职业教育机构管理三面观(二○○七年五月) 187
七、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构成的多样化 194
满足社会发展的多种需要,多样化发展高等职业教育(一九九五年十一月) 194
民办学校的资金来源及产权体制多样化(一九九七年七月) 198
我国民办高等职业教育的多样化特征(一九九九年十二月) 207
谈谈发展业余职业教育问题(二○○一年十二月) 218
高等职业教育与社区教育(二○○二年十月) 224
把自学考试教育办成培养高等职业人才的重要阵地(二○○六年十一月) 228
八、民办高等职业院校的产业运作 236
我国民办高职院校的产业运作与观念更新(一九九九年五月) 236
高职教育是一个具有独立概念的产业(二○○○年七月) 243
中国民办高等职业学校的发展形式问题(二○○一年十二月) 250
民办高等教育机构经营管理的产业运作问题(二○○三年六月) 257
九、国外部分国家与港台地区高等职业教育的考察 268
日本私立大学观感(一九九四年十二月) 268
美国州立大学纵横谈(一九九五年九月) 272
对德国职业教育的观察与认识(一九九五年十二月) 279
从香港私立高等学校的兴衰看内地民办高等职业学校发展的活力(一九九八年十一月) 287
访问台湾私立高等学校之所获(一九九九年一月,二○○一年十二月) 291
菲律宾家政业与家政职业教育探赜(二○○七年四月) 306
十、北京城市学院举办高等职业教育经验谈 311
海淀走读大学探索前的九年(一九九三年一月) 311
举办高等职业教育的实践与认识(一九九四年十一月) 325
开创一条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的新路(一九九五年十月) 334
构筑北京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的重要基地(二○○二年十月) 345
北京城市学院教育定位的认识与实践(二○○五年六月) 352
从海淀走读大学到北京城市学院的特色办学(二○○六年十一月) 357
后记 3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