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语音学史》PDF下载

  • 购买积分:19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林焘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语文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0
  • ISBN:9787802411272
  • 页数:666 页
图书介绍:本书是一部中国汉语语音学的发展简史,由著名语言学家林焘先生组织编写,文字精练,史实脉络清晰,评价中肯公允,代表目前我国语言学研究的最高水平。

第一章 概述 1

一、从反切到四声 1

二、韵书的锋出和《切韵》 7

三、创自佛门的三十六字母 13

四、从《广韵》到平水韵 18

五、韵图的兴起 22

六、元代韵书的革新和《中原音韵》 27

七、明代的沉寂和新探索 33

八、清代古音研究的辉煌 38

九、走上现代化道路的重大转折 45

十、开始融入国际语音学大潮流 50

第二章 从反切到《切韵》 56

一、反切的产生和应用 56

二、四声的发现 62

三、韵书的产生 68

四、《切韵》的成书与修订 73

五、《切韵》的内容和体例 77

六、《切韵》音系的性质 85

七、《切韵》的价值 88

八、《广韵》之后《切韵》系韵书的发展 91

第三章 等韵学的产生和发展 98

一、等韵学的性质及其产生背景 98

二、早期字母的流变 101

1.字母系统的萌芽 101

2.三十字母 102

3.三十六字母 103

三、早期的等韵图:《韵镜》和《通志·七音略》 107

1.以四十三转归纳韵系 108

2.以七音、清浊分析声母 111

3.以开合、四等区分韵类 113

四、等韵图的发展 115

1.《切韵指掌图》 116

2.《四声等子》 117

3.《切韵指南》 119

4.《七音韵》和《切韵法》 120

5.等韵化的韵书 121

五、宋元等韵图的门法 122

第四章 《中原音韵》和近代北音学 127

一、近代北音学产生和发展的背景 127

二、《中原音韵》时代的韵书改革思潮 130

三、《中原音韵》的音系 137

1.《中原音韵》韵谱是从现实口语中分析归纳出来的 137

2.《中原音韵》的声母系统 138

3.《中原音韵》的韵母系统 140

4.《中原音韵》的声调系统 142

四、《中州乐府音韵类编》和《中原雅音》 143

1.卓从之的《中州乐府音韵类编》 143

2.无名氏的《中原雅音》 144

五、元代至明初的其他北音韵书 146

1.《蒙古字韵》 147

2.《古今韵会举要》 147

3.《洪武正韵》 148

4.《韵略易通》 149

六、明清时期记录北京音系的韵书和韵图 150

1.《等韵图经》和《合并字学集韵》 150

2.《李氏音鉴》 154

3.《音韵逢源》 154

4.《拙庵韵悟》 155

七、《五方元音》和它影响下的韵书韵图 157

1.《五方元音》(附《元韵谱》) 157

2.《三教经书文字根本》和《谐声韵学》 160

3.《黄钟通韵》 161

4.《本韵一得》 162

5.《等韵精要》 163

6.《音韵六书指南》 163

7.徐氏《切韵指南》 163

八、河南、山东、江淮地区的时音著作 164

1.河南的《青郊杂著》和《交泰韵》 164

2.山东地区的几种韵书韵图 167

3.江淮方言的几种韵图 169

九、其他几种较有影响的北音著作 173

1.《切韵声原》 173

2.《等音》 173

3.《声位》 174

第五章 明清时期的等韵学和今音学 177

一、明清时期音韵学的发展概况 177

二、明清等韵学对音节构成单位的分析描写 180

1.音节的切分 181

2.声母的分析描写 183

3.介音(韵头)的分析描写 188

4.韵尾的分析描写 192

5.韵腹的分析描写 195

6.声调的描写 198

三、明清韵书韵图的体例与音系的记录 200

1.韵书韵图体例的改进 200

2.等韵音系记录的广泛性 205

四、明清时期的今音学 211

1.关于平水韵音系的研究 211

2.关于《广韵》音系的研究 212

第六章 清代古音研究 220

一、清代古音研究的渊源 220

二、清人研究古音的目的和方法 225

三、从顾炎武到江有诰的古音研究 231

1.顾炎武的古音研究 231

2.江永的古音研究 239

3.段玉裁的古音研究 245

4.戴震的古音研究 254

5.钱大昕的古音研究 262

6.孔广森的古音研究 268

7.王念孙的古音研究 274

8.江有诰的古音研究 278

四、清代古音研究的余韵 287

1.章炳麟的古音研究 287

2.黄侃的古音研究 292

3.曾运乾的古音研究 297

五、清人研究古音的贡献和局限 299

第七章 古代语音的拟测 307

一、古代语音拟测的时代文化背景 307

二、早期拟音简介 309

三、拟音的根据及方法 313

四、高本汉对古音拟测的贡献 318

五、中古音的拟测 328

1.赵元任的中古音拟测 329

2.罗常培的中古音拟测 330

3.陆志韦的中古音拟测 332

4.王静如的中古音拟测 337

5.董同龢的中古音拟测 339

6.周法高的中古音拟测 343

7.李荣的中古音拟测 347

8.李方桂的中古音拟测 351

六、上古音的拟测 353

1.林语堂的上古音拟测 353

2.李方桂的上古音拟测 355

3.董同龢的上古音拟测 362

4.陆志韦的上古音拟测 366

5.严学宭、周法高的上古音拟测 369

七、近代音的拟测 372

1.罗常培的近代音拟测 373

2.赵荫棠的近代音拟测 373

3.陆志韦的近代音拟测 377

4.董同龢、杨耐思等的近代音拟测 381

八、王力的古音拟测 385

1.王力早期拟测成果简介 386

2.《汉语史稿》中的古代语音拟测 387

3.《汉语语音史》古音拟测的特色 396

九、古音拟测的贡献和局限 407

第八章 从切音字到《汉语拼音方案》 414

一、时代文化背景 414

1.近百年来的语文改革运动 414

2.汉语拼音运动的兴起和发展 416

3.汉语拼音史的研究 417

二、西洋人的汉语译音和教会罗马字 418

1.利玛窦、金尼阁的汉语译音 418

2.方言教会罗马字 420

3.威妥玛式和邮政式 421

三、切音字 424

1.切音字运动概说 424

2.卢戆章和他的切音字方案 426

3.王照和他的《官话合声字母》 428

4.劳乃宣和他的《增订合声简字谱》 428

5.朱文熊、刘孟扬的拉丁字母式方案 429

四、注音字母 434

1.注音字母的制订 434

2.注音字母的公布与修正 435

3.注音字母的分析 439

五、国语罗马字 441

1.国语罗马字运动的兴起 441

2.国语罗马字的研究 442

3.国语罗马字方案的制订和公布 444

4.国语罗马字的分析 447

5.国语罗马字的修订 448

六、拉丁化新文字 451

1.拉丁化新文字的拟订 451

2.拉丁化新文字在国内的传播 452

3.拉丁化新文字的分析 455

4.拉丁化新文字和国语罗马字的论争 459

七、《汉语拼音方案》 463

1.为什么要制订《汉语拼音方案》 463

2.《汉语拼音方案》的制订过程 464

3.汉语拼音的三原则 480

4.音节拼写法的设计 481

5.汉语拼音正词法研究 484

6.汉语拼音的应用 488

7.《汉语拼音方案》成为拼写汉语的国际标准 490

8.汉语拼音化的研究 492

第九章 汉语音系学的形成与发展 497

一、汉语音系学研究的独特道路 497

1.西方音系学理论的兴起 497

2.从传统音韵学到汉语音系学 498

3.音位的相对性 501

4.音节中心观念与音节的层次 506

5.调位的确立 513

二、普通话音位研究 516

1.普通话辅音音位研究 516

2.普通话元音音位研究 519

3.普通话儿化韵分析 523

4.普通话区别性特征分析 525

5.普通话语音变异研究 529

三、汉语连读变调与语调研究 533

四、汉语本音与变音分析 539

五、汉语音系研究的新发展 546

1.对非线性的认识:基本形式和派生形式 548

2.对声调的再认识 549

3.连读变调研究的深化 557

4.字调与词调 561

5.节律研究 564

6.语调研究 578

7.优选论与汉语音系学 579

第十章 现代语音学在中国的兴起 596

一、现代语音学在中国的起步 596

1.实验语音学的产生 596

2.实验语音学传入中国 597

3.初期成就 597

二、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兴起 602

1.语音实验室的建立 602

2.三十年代的主要成就 603

三、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的恢复 610

1.语音实验室的恢复 610

2.五六十年代的主要成就 611

四、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的发展 613

1.实验语音学研究的恢复 613

2.元音研究 614

3.辅音研究 617

4.声调和连读变调的研究 620

5.轻重音研究 624

6.时长研究 627

7.音联研究 628

8.语调研究 629

五、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的深入 632

1.研究重点的转移 632

2.音段协同发音研究 632

3.声调研究的新发展 633

4.语句重音和时长分布的研究 635

5.语调研究的深入 637

6.韵律特征与句法结构关系的研究 640

六、语音学与其他学科的结合 641

1.与自然科学的结合 641

2.与语言学其他分支学科的结合 642

3.少数民族语言的语音学研究 645

七、新世纪的中国语音学 646

1.韵律结构研究 646

2.语调研究 648

3.语词和语句层面的轻重音研究 650

八、结语 655

后记&唐作藩 6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