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城市总体规划原理 3
第一节 城市规划概述 3
一、城市规划的定义与意义 3
二、现代城市规划的实质 4
三、现代城市规划的内容 6
四、现代城市规划的特点 7
五、城市规划的新形势与新任务 8
六、城市规划面临的问题与对策 11
七、城市总体规划的修订 14
第二节 城市规划的编制 15
一、编制城市规划的组织领导 15
二、编制原则 16
三、现行规划编制办法 17
四、城市规划的编制权限 18
第三节 城市规划的内容 19
一、总体规划 19
二、分区规划 26
三、控制性详细规划 27
四、修建性详细规划 29
第四节 城市规划的审批与变更 30
一、城市规划的审批 30
二、城市规划的变更 31
第五节 城市新区开发和旧区改建 33
一、城市新区开发和旧区改建的基本方针 33
二、城市新区开发 34
三、城市旧区改建 35
第六节 城市系统规划 47
一、城市规划系统的理论及意义 47
二、城市规划系统的结构核 52
三、城市规划系统的科学性 55
第七节 城市规划的实施与管理 63
一、城市规划的实施 63
二、城市规划管理的任务 68
三、城市规划管理的内容 70
四、城市规划管理的方法 74
第二章 城市用地规划 77
第一节 城市用地及其适用性评论 77
一、城市用地及其分类 77
二、自然条件的分析与评定 80
三、建设条件的分析 92
四、城市用地选择及用地条件的综合评价 93
第二节 对外交通用地规划 96
一、铁路在城市中的布置 97
二、公路在城市中的布置 101
三、港口在城市中的布置 104
四、机场在城市中的布置 105
第三节 工业用地规划布置 107
一、工业在城市中的配置 107
二、工业用地在城市中的布置 108
三、工业区规划 111
四、旧城工业的改造 113
第四节 居住用地规划布置 114
一、居住用地的组成及规划结构 115
二、居住用地的规划布置 117
三、居住用地的技术经济指标 119
四、城市旧居住区的改造 120
第五节 公共设施与城市中心的用地规划 121
一、公共设施的分类、等级与规模 121
二、公共设施的分布规划 125
三、城市中心规划 127
第六节 仓库用地规划布置 130
一、仓库的分类 131
二、仓库用地的规划布置 132
三、仓库用地的规模 133
第三章 城市交通规划 135
第一节 城市交通规划原理 135
一、城市交通规划概述 135
二、城市交通规划的影响要素 142
三、城市交通规划的基础 145
四、城市交通问题及其对策 156
五、城市道路系统规划 159
六、城市快速路网——连续通行道路系统 168
七、城市交通控制与管理 171
第二节 区域交通规划 174
一、步行交通规划 174
二、自行车交通规划 176
三、停车场规划 179
四、用地开发对交通的影响 182
五、住宅区街道的规划 184
第三节 公共交通规划 185
一、资料收集 185
二、客流量预测 187
三、公共交通规划方案 190
第四节 货运交通规划 192
一、货流的调查与预测 193
二、货物流通中心的规划 198
三、货运交通系统规划 200
第四章 城市生态环境规划 203
第一节 城市生态规划 203
一、生态规划的概念与类型 203
二、城市生态规划原理 205
第二节 城市园林绿地规划 212
一、城市园林绿地的功能 212
二、城市园林绿地的分类 214
三、城市园林绿地的指标 215
四、城市园林绿地系统规划 217
第三节 城市环境规划 220
一、我国城市环境规划的发展历程 221
二、城市环境规划的层次 222
三、城市环境规划的基础工作 224
四、城市环境预测 232
五、城市环境区划 237
六、城市环境功能分区 246
七、城市环境规划指标体系 251
八、城市环境目标及可达性分析 254
第五章 城市给排水规划 258
第一节 城市水源规划 258
一、水资源开发利用与水资源量 258
二、城市水源选择 262
三、城市水源保护 265
四、城市水资源利用规划对策 271
第二节 城市给水工程设施规划 276
一、城市给水工程系统规划 276
二、城市给水处理设施规划 281
三、城市分质供水规划 293
第三节 城市排水工程系统和排水体制 296
一、城市排水工程系统的组成 296
二、城市排水工程系统的体制选择 299
三、城市排水工程系统布置 301
第四节 城市污水处理利用与污水处理厂规划 305
一、城市污水性质与污水水质标准 306
二、城市污水处理与利用 308
三、城市污水处理厂规划 318
四、城市中水系统规划 322
五、城市污水排海工程规划 327
六、工业废水排除处理 330
第六章 城市工程项目建设监理规划与城市消防规划 332
第一节 工程项目建设监理规划 332
一、监理规划概述 332
二、编制监理规划的程序 333
三、监理规划的实施 339
第二节 城市消防规划 341
一、城市消防规划制定 341
二、城市总体布局的消防基本要求 351
三、城市消防分区 352
第七章 城市规划行政执法 354
第一节 城市规划法概述 354
一、城市规划法的地位与作用 354
二、城市规划法的调整对象 357
三、城市规划法的基本原则 359
第二节 违反城市规划的法律责任 361
一、违反城市规划管理法律责任的设立 361
二、违反城市规划管理的处罚 364
三、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工作人员的法律责任 366
第三节 城市规划行政执法主体 367
一、城市规划行政执法主体与机构设置 367
二、城市规划行政执法主体的权限与职责 369
第四节 城市规划行政执法内容 370
一、城市规划编制管理 370
二、城市规划审批管理 373
三、城市规划实施管理 376
第五节 城市规划行政执法的依据和特点 380
一、城市规划行政执法的依据 380
二、城市规划行政执法的特点 382
第六节 城市规划行政执法程序 384
一、简易程序 384
二、一般程序 386
三、听证程序 388
第一章 城市建设概述 393
第一节 城市建设的涵义与原则 393
一、城市建设的涵义和特点 393
二、城市建设的原则 394
三、城市建设的综合开发 395
第二节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概述 397
一、城市基础设施的涵义、特点和内容 397
二、城市基础设施的性质、地位和作用 399
三、我国城市基础设施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402
四、我国城市基础设施落后的原因及解决的对策 404
第三节 旧城改造问题 411
一、旧城改造及其必要性 411
二、旧城改造的原则 411
三、旧城改造的方法 412
第二章 市政设施管理 414
第一节 概述 414
一、市政设施的地位和作用 414
二、市政设施的发展状况和问题 415
第二节 市政设施的特点及其管理的目标和原则 416
一、市政设施的特点 416
二、市政设施管理的目标 416
三、市政设施管理的基本原则 417
第三节 道路设施管理 418
一、加强对新建、改建道路的监督 418
二、加强对道路的养护、维修 418
三、高度重视路政管理 419
第四节 桥梁、护岸和隧道管理 420
一、桥梁管理 420
二、护岸管理 421
三、隧道管理 422
第五节 排水设施管理 423
一、遵照城市规划,积极进行排水设施建设 423
二、切实搞好对排水设施的养护、维修 423
三、严格制止外来危害行为 424
四、做好防汛工作 425
第三章 公用事业管理 426
第一节 公用事业的性质和管理原则 426
一、公用事业的性质 426
二、公用事业的发展和现状 426
三、公用事业管理的基本原则 427
第二节 供水管理 428
一、水资源管理 428
二、供水工程的建设管理 429
三、供水的水质和水压管理 430
四、节约用水管理 430
第三节 供气供热管理 431
一、供气供热与城市能源规划管理 431
二、供气工程的建设管理 432
三、供气的安全管理 433
四、城市供热管理 434
第四节 公共交通管理 435
一、公共交通与城市客运管理 435
二、公共交通的建设管理 435
三、公共交通的营运管理 438
四、公共交通优先 439
第四章 城市用水管理 440
第一节 城市用水管理的组织措施 440
一、用水管理权 440
二、城市用水管理机构 441
三、工业企业用水管理体系 441
第二节 城市用水管理的基本制度 442
一、计划用水制度 443
二、取水许可制度 444
三、用水管理的经济制度 445
第三节 城市节水的技术途径 447
一、工业企业节约用水 447
二、生活节约用水 453
第五章 城市供电管理 458
第一节 供电管理的地位和作用 458
第二节 输变电建设管理 459
一、做好负荷预测,制订电网发展规划 459
二、变电所所址选择 460
三、送电线路的路径选择 460
第三节 供电设备运行、检修管理 461
一、运行检修管理的重要性 461
二、运行管理 461
三、检修管理和带电作业 462
四、季节性事故和外力破坏事故的预防 462
五、加强技术管理 463
第四节 用电营业管理 463
一、做好用户业务扩充管理工作 463
二、加强电能质量管理 463
三、加强用电管理、搞好计划、节约和安全用电 464
第五节 路灯建设管理 465
一、路灯建设管理的原则 465
二、路灯建设程序 465
三、路灯建设工程管理 465
四、路灯运行、维修管理 466
第六章 邮电通信管理 467
第一节 概述 467
一、邮电通信在现代城市中的地位和作用 467
二、邮政和电信通信的传输过程 468
三、邮电通信在现代城市中的主要任务 468
第二节 邮政通信 468
一、邮政通信的业务范围 468
二、普通函件的收寄 469
三、邮政局所的设置 469
四、邮件的投递 470
五、邮件的分拣、转运和储存 471
第三节 电信通信 472
一、电信通信的各类业务 472
二、市内电话通信 472
三、长途电话通信 474
四、电报和传真通信 474
第四节 邮电通信建设和城市建设管理的关系 475
一、邮电通信部门必须做好城市的邮电通信发展和建设规划 475
二、邮电通信规划的实施 475
三、必须结合城市的重点建设,及时做好邮电通信的建设 476
第五节 城市邮电通信的发展前景 476
一、邮政通信的发展趋向和新的业务 476
二、电信通信的发展趋向和新业务 477
第七章 建筑业管理 478
第一节 概述 478
一、建筑业管理在城市建设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 478
二、建筑业管理的内容 478
三、建筑业管理的原则 479
第二节 工程招投标管理 479
一、工程招投标的性质、特点和作用 479
二、工程招投标的做法 480
三、工程招投标的管理 481
第三节 建筑企业的资质管理 482
一、建筑企业资质管理的目的意义 482
二、企业资质等级的标准管理 482
三、企业资质等级的认证管理 483
四、企业营业范围管理 483
五、加强建筑劳务队伍的管理 484
第四节 建设工程的质量管理 484
一、建设工程质量管理的重要意义 484
二、建设工程质量管理的内容和做法 485
三、工程建设监理 485
第五节 建设工程产品价格管理 486
一、建设工程产品价格的构成 486
二、工程施工图预算的编制和确定 486
三、建筑产品价格管理的内容 487
第八章 城市系统建设 488
第一节 现代城市建设是规划的实施过程 488
一、城市建设系统和规划系统的相关性 489
二、城市建设系统目的性 490
三、城市建设与环境保护 492
第二节 城市建设的内容、原则和结构 493
一、城市建设的内容 493
二、城市建设系统的原则 500
三、城市建设系统结构 502
第三节 城市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 504
一、城市建设的系统性 504
二、城市建设系统的过程设计 505
三、城市建设系统的过程控制 506
四、系统分析方法在城市建设系统中的运用 507
第九章 城市系统管理 508
第一节 管理系统发展和现代管理理论 508
一、对管理的认识 509
二、管理系统的发展 510
三、现代管理系统的形成 514
第二节 城市管理系统 515
一、管理系统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516
二、管理系统的目的和任务 517
三、城市管理系统的职能 519
四、城市管理系统的特征 522
五、城市管理系统模式的一般概述 528
六、系统辩证思维和城市管理系统模式设计 529
第三节 城市管理系统的运行过程 535
一、城市管理系统是一个有序的运行过程 535
二、城市管理系统运行中的方法和手段 537
三、城市管理系统的控制过程 540
四、城市管理系统的信息传输和反馈 544
五、城市管理系统的优化 546
第一章 土地管理概述 551
第一节 土地管理的概念与内容 551
一、土地管理的概念 551
二、土地管理的重要性 551
三、土地管理的沿革和现况 552
四、土地管理的任务和内容 552
第二节 土地规划和计划管理 553
一、土地利用规划的性质和类型 553
二、土地利用规划的编制 554
三、土地利用规划的实施 554
四、土地利用的计划管理 555
第二章 城市土地权属管理 557
第一节 城市土地所有权 557
一、城市土地所有权的含义及其权能 557
二、城市土地所有权的特征 558
三、城市土地所有权的限制和保护 558
四、城市土地所有权和城市土地所有制 559
第二节 城市土地使用权 561
一、城市土地使用权的含义 561
二、城市土地使用权的特征 562
三、城市土地使用权的限制 563
第三节 城市土地权属争议的处理 563
一、城市土地权属争议的含义 563
二、城市土地权属争议案件与土地违法案件的区别 563
三、城市土地权属争议的调处原则 564
四、城市土地权属争议的调处程序和方法 564
第四节 国有土地使用权的出让和转让 565
一、出让和转让的含义和意义 565
二、土地使用权出让和转让的配套措施 566
第三章 城市地籍管理 568
第一节 城市地籍管理概述 568
一、城市地籍和地籍管理的含义 568
二、城市地籍管理的内容 568
三、城市地籍管理的作用 569
第二节 城市地籍调查 570
一、城市地籍调查的含义 570
二、城市地籍调查的程序 570
第三节 城市土地登记 573
一、城市土地登记的含义和类型 573
二、城市土地登记的原则和要求 573
三、城市土地登记的程序 574
四、权属变更登记需注意的事项 577
第四节 城市土地定级 578
一、城市土地定级的含义 578
二、城市土地定级的原则 578
三、城市土地定级的程序 579
四、城市土地定级的方法 583
第四章 城市土地有偿使用 585
第一节 城市土地有偿使用概述 585
一、我国城市土地作用制度的特点 585
二、城市土地有偿使用的原因 586
三、城市土地有偿使用的理论依据 587
第二节 国有土地使用权的出让 588
一、土地使用权出让的原则 588
二、土地使用权让、受双方的权利与义务 589
三、土地使用权出让的方式 591
四、土地使用权出让的要求 591
五、土地使用权出让的程序 595
第三节 土地使用权的转让 598
一、土地使用权转让的含义 598
二、土地使用权转让的原则 599
三、土地使用权转让的形式 601
四、土地使用权转让的程序 602
第五章 城市土地利用 605
第一节 城市土地利用概述 605
一、城市土地利用的特点和作用 605
二、城市土地利用的条件 606
三、城市土地利用的原则 607
第二节 城市土地利用的模式 609
一、同心圆模式 609
二、放射扇形模式 610
三、多中心模式 611
第三节 城市土地利用管理的方法和措施 611
一、城市土地利用管理的基本方法 611
二、我国城市土地利用的现状和措施 612
三、加强城市土地利用监督 614
第六章 城市建设用地管理 615
第一节 建设用地管理概述 615
一、建设用地的含义和类型 615
二、建设用地管理的内容和原则 616
三、建设用地获取的途径 617
四、建设用地的全程管理 618
第二节 建设用地计划和指标管理 619
一、建设用地的计划管理 619
二、建设用地的指标管理 622
第三节 城市建设征用土地的管理 624
一、土地征用的程序 624
二、土地征用的审批权限 625
三、土地征用费 626
第四节“三资”企业用地管理 628
一、“三资”企业用地的审批程序及权限 628
二、“三资”企业的土地使用费 629
第五节 土地监察 629
一、土地监察的必要性 629
二、土地监察的任务 629
三、土地案件的办案程序 630
第七章 城市土地收益管理 631
第一节 城市土地地租 631
一、城市土地的绝对地租 631
二、城市土地的级差地租 633
第二节 城市土地使用费 634
一、收取城市土地使用费的必要性 634
二、城市土地使用费与土地价格的联系和区别 635
三、城市土地使用费的构成与分配 635
四、城市土地使用费标准 635
第三节 城市土地税收 636
一、土地税收的基本含义 636
二、土地税的征收依据 637
三、土地增值税 637
第四节 城市土地收益的流失及对策 638
一、我国城市土地收益流失的现状和范围 638
二、城市土地收益管理的对策 639
第八章 城市土地管理立法 641
第一节城市土地法规概述 641
一、城市土地法规的含义 641
二、城市土地法规的特点 642
三、城市土地法规的调整对象 642
第二节 城市土地管理法规的制定 643
一、城市土地立法的权限 643
二、城市土地立法的程序 644
三、城市土地立法的原则 645
第三节《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的基本内容 646
一、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 646
二、土地使用和保护 650
三、国家建设用地和乡(镇)村建设用地 651
第一章 城市房地产产权管理 655
第一节 房地产产权概述 655
第二节 房地产的产权管理 659
一、我国房地产所有权制度 660
二、房地产产权管理的内容和基本原则 661
第三节 房地产权登记 662
一、房地产权登记的涵义 662
二、房地产登记的范围和种类 662
三、房地产登记的主要程序 663
四、产权审查 678
五、几种常见的产权变动的审查原则 680
第二章 城市房地产产籍管理 682
第一节 房地产产籍管理概述 682
一、房地产的产籍 682
二、产籍资料的内容 682
第二节 房地产产籍管理 685
一、房地产产籍管理的涵义 685
二、房地产产籍管理与产权管理的关系 685
三、产籍管理的作用 685
四、房地产产籍管理的方法 686
第三节 房地产测量 688
一、房地产测量概述 688
二、房地产测量的任务和要求 688
第三章 城市房产行政管理 692
第一节 公产房屋管理 692
一、国有房产 692
二、单位自有房产 695
三、公有房产管理的方针、原则和管理方法 696
第二节 私有房产管理 697
一、私有房产管理概述 697
二、私有房产管理的方针、政策 698
三、城市私有房产管理的方法 699
第三节 城市异产毗连房屋的管理 700
一、什么是异产毗连房屋 700
二、异产毗连房屋的使用和修缮 700
三、异产毗连房屋的管理组织 700
第四节 物业管理 701
一、物业管理概述 701
二、物业公司内部管理制度 702
第五节 房屋租赁管理 704
一、房屋租赁管理的涵义 704
二、房屋租赁管理的内容 704
第六节 房屋使用管理 706
一、房屋使用管理的涵义 706
二、房屋使用管理的内容 707
第七节 房屋修缮管理 708
一、房屋修缮的特点和意义 708
二、房屋修缮的方针和原则 709
三、房屋修缮责任 710
四、房屋完损等级的评定 712
五、房屋修缮质量管理 713
六、房屋修缮企事业单位管理 716
第八节 房屋纠纷仲裁 716
一、房屋纠纷仲裁的涵义 716
二、房屋纠纷仲裁的原则 717
三、房屋纠纷仲裁的范围 718
第四章 城市房地产开发建设管理 719
第一节 房地产开发管理概述 719
一、房地产开发管理的涵义 719
二、房地产开发的指导原则 719
三、房地产开发的形式和程序 720
第二节 房地产开发的行政管理 721
一、房地产开发公司的组建管理 721
二、房地产开发公司的资质管理 722
三、房地产开发建设规划 722
四、质量监督管理 722
五、资金管理 722
六、成本管理 722
第三节 城市房屋拆迁管理 722
一、城市房屋拆迁法规和管理体制 723
二、城市房屋拆迁工作程序 723
第四节 住宅建设管理 725
一、制定城市住宅发展规划 726
二、建立稳定合理的住宅建设资金渠道 727
三、加强住宅建筑标准管理 728
四、扶持合作建房 729
第五章 城市房地产市场管理 732
第一节 房地产市场概述 732
一、房地产市场的涵义 732
二、房地产市场的性质、地位和作用 732
三、我国房地产市场的分类和结构模式 734
四、房地产市场的基本要素和机制 735
第二节 房地产流通的特点和形式 736
一、房地产流通的特点和交易原则 736
二、房地产流通的形式 737
三、房地产流通的特征 738
四、我国房地产市场现状 743
第三节 房地产市场管理 744
一、房地产市场管理的特点 744
二、房地产市场管理的方针、原则 745
三、房地产市场管理的任务 746
第四节 房地产市场管理的内容 749
一、房地产市场流通秩序管理 749
二、房地产市场价格管理 754
三、房地产市场合同管理 757
四、房地产中介服务的管理 765
五、房地产税收管理 766
六、加强行政管理,培育和完善房地产市场机制 771
第六章 城市房地产行业管理 772
第一节 房地产行业概述 772
一、房地产行业的概念 772
二、房地产行业的地位和作用 774
第二节 我国房地产行业政策的确立 776
一、土地有期有偿使用政策为房地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最基本的保证 776
二、房屋商品化政策使房地产业的发展纳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轨道 776
三、住房制度改革是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房地产业发展的强大推动力 777
四、房地产综合开发是房地产生产方式的重大改革 777
五、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房地产行业发展的成就 778
第三节 房地产行业管理 779
一、房地产行业管理的依据 779
二、房地产行业管理的任务和内容 779
三、房地产业的发展方向 783
第四节 行业管理的组织形式 783
一、行政建制 783
二、房地产业协会 784
第一章 城市房屋拆迁管理 789
第一节 城市房屋拆迁概述 789
一、房屋拆迁、拆迁人与被拆迁人 789
二、城市房屋拆迁管理的概念及特点 791
三、城市房屋拆迁主管部门及主要职责 791
第二节 城市房屋拆迁工作程序 792
一、提出拆迁申请应具备的文件及审批 792
二、房屋拆迁补偿、安置 794
三、安置标准的价格结算 800
四、实施房屋拆迁的形式 801
五、动员被拆迁人搬迁程序 802
第三节 制定房屋拆迁安置方案 804
一、制订安置方案的依据 804
二、确定房屋拆迁安置方案的方法 805
第四节 城市房屋拆迁评估概论 810
一、城市房屋拆迁评估的对象与基本概念 810
二、房屋拆迁价格评估的意义 810
三、房屋拆迁评估的基本性质和要求 811
第五节 城市房屋拆迁评估价格管理 812
一、房屋拆迁评估管理的重要性 812
二、房屋拆迁评估管理的内容 812
第六节 房屋拆迁管理的评估 813
一、房屋拆迁评估前的准备 813
二、房屋拆迁现场评估程序 813
三、被拆迁房屋内页绘图、价格计算 814
四、房屋评估价格的更正 815
第七节 房屋拆迁评估办理程序 815
一、房屋拆迁评估的申请 815
二、房屋拆迁评估价格的审核 815
第二章 拆迁法律规范与法律关系 820
第一节 拆迁法律规范 820
一、拆迁法律规范的概念及特点 820
二、拆迁法律规范的分类 821
三、拆迁法律规范的法律形式 823
四、拆迁法律规范的体系 825
第二节 拆迁法律规范的适用范围 825
一、法律规范的适用范围的概念 825
二、拆迁法律规范的空间适用范围 825
三、拆迁法律规范在时间上的适用范围 828
四、拆迁法律规范对人的适用范围 830
第三节 拆迁法律规范的解释 830
一、法律规范的解释的概念和分类 830
二、拆迁法律规范的解释 832
三、有关城市房屋拆迁的学理解释 833
第四节 拆迁法律关系概述 833
一、拆迁法律关系的概念 833
二、拆迁法律关系的各个要素 833
三、拆迁法律关系的性质 834
四、拆迁法律关系的分类 835
五、拆迁法律关系的产生、变更和消灭。 837
第五节 拆迁法律关系的主体 838
一、拆迁人 839
二、被拆迁人 843
三、房屋拆迁行政主管部门机关 847
四、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 850
五、房屋拆迁单位 850
第六节 拆迁法律关系的客体 851
一、被拆除的房屋及其附属物 851
二、拆迁安置用房和拆迁补偿用房 853
三、周转房 855
四、拆迁补偿费、补助费及拆迁奖励费 855
五、拆迁行为 856
第三章 拆迁计划和拆迁方案 859
第一节 拆迁计划 859
一、拆迁计划的概念和特点 859
二、制定拆迁计划应当注意的几个问题 859
三、拆迁计划的内容 861
四、拆迁计划的变更 863
五、拆迁计划的撤销 864
六、拆迁计划的终止 865
第二节 拆迁方案 865
一、拆迁方案的概念及特点 865
二、拆迁方案的分类 867
三、制定拆迁方案的依据 867
四、拆迁方案的内容 871
五、拆迁方案的生效问题 871
第四章拆迁许可与拆迁许可证 873
第一节 行政许可与拆迁许可概述 873
一、行政许可的概念和特点 873
二、拆迁许可的概念和特点 874
三、拆迁许可的分类 876
四、拆迁许可的性质 876
五、拆迁许可的作用 877
第二节 拆迁许可证 878
一、拆迁许可证的概念、形式和有关的基本情况 878
二、拆迁申请 879
三、拆迁许可证的审批 881
四、拆迁申请人或者被拆迁人或者第三人对于房屋拆迁行政主管部门的房屋拆迁许可不服的处理 885
五、拆迁许可证的本质 887
六、房屋拆迁许可证的公告(公布) 887
七、房屋拆迁许可证的无效与失效 889
第三节 拆迁许可证的注销、中止、吊销、延展 891
一、拆迁许可证的注销 891
二、拆迁许可证的吊销 892
三、拆迁许可证的延展 893
四、拆迁许可证的中止 894
第五章 拆迁补偿 895
第一节 拆迁补偿概述 895
一、拆迁补偿的概念和特点 895
二、拆迁补偿的形式 896
三、拆迁补偿的对象 898
四、被拆除房屋及其附属物重置价格的确定 899
五、被拆除房屋及其附属物的作价补偿价格的确定 903
六、拆迁补偿用房价格的确定 904
七、拆迁补偿过程中对被拆除房屋及其附属物价格确定的有关问题 905
八、被拆除房屋的附属物的补偿问题 908
第二节 产权调换 908
一、产权调换的概念和特点 908
二、产权调换的分类 909
三、产权调换的依据 910
四、进行产权调换的方式 912
五、非住宅房屋的产权调换 913
六、住宅房屋的产权调换 914
七、拆迁出租住宅房屋的产权调换问题 916
八、拆迁设有抵押权的房屋的产权调换问题 917
九、拆迁部分产权房屋的产权调换与作价补偿问题 918
十、产权调换用房的地点问题 920
十一、产权调换时共有面积处理 921
十二、产权调换时,拆迁人所提供的楼房或者其他房屋的共有共用部分是否计入产权调换的面积 921
十三、拆迁人和被拆迁人协商进行产权调换,或者房屋拆迁主管部门裁决产权调换时,被拆迁人是否必须一次性付清房屋的差价款 922
第三节 作价补偿 922
一、作价补偿的概念和特点 922
二、作价补偿的方式 923
三、作价补偿的依据 924
四、作价补偿的标准和给付 925
第四节 公益事业房屋及其附属物的拆迁补偿 925
一、由拆迁人按照原性质、原规模予以重建 926
二、按照重置价格给予补偿 926
第五节 违章建筑的拆除和临时建筑的拆迁补偿 926
一、违章建筑的拆除 927
二、临时建筑的拆迁补偿 929
第六节 有关拆迁补偿的几个问题 930
一、落实私房政策房屋的拆迁补偿与安置问题 930
二、共有产权房屋的拆迁补偿与安置 931
三、产权有纠纷的房屋的拆迁补偿问题 932
四、无主房屋的拆迁补偿与安置问题 933
五、产权调换时拆迁人及被拆迁人应否缴纳土地增值税和契税 934
六、享受国家补贴建设的房屋在拆迁中的补偿问题 934
七、拆迁人在拆除房屋的过程中,损害他人所有的房屋及其附属物时如何处理 934
八、拆迁开始后房屋所有权转移的,如何处理 935
九、拆迁市政设施的拆迁补偿问题 935
十、个人购买的安置用房的面积归谁所有 935
第六章 拆迁安置 937
第一节 拆迁安置概述 937
一、拆迁安置的概念和特点 937
二、拆迁安置的分类 938
三、拆迁安置对象的确定 938
四、拆迁安置的依据 942
五、拆迁安置的方式 944
六、拆迁安置用房地点的确定 944
第二节 非住宅房屋的拆迁安置 948
一、非住宅房屋拆迁安置的概念及特点 948
二、非住宅房屋拆迁安置的原则 949
三、非住宅房屋安置的地点 950
四、各类非住宅房屋安置 951
第三节 住宅房屋的安置 954
一、住宅房屋安置的概念和特点 954
二、确定住宅房屋的被拆迁人 954
三、住宅房屋安置的法律规定 955
四、住宅房屋安置的事实依据 957
五、住宅用房安置的一般原则 958
六、与住宅房屋安置相关的几个问题 958
第七章 临时周转过渡与拆迁补助 961
第一节 临时周转过渡 961
一、临时周转过渡的概念 961
二、临时周转和过渡的分类 962
三、临时周转和过渡的期限 962
四、周转房的安排 964
五、拆迁补偿时对因拆称霸人的拆迁使被拆迁人因房屋而带来的收益的损失如何处理 965
第二节 拆迁补助 966
一、拆迁补助的概念的概念 966
二、拆迁补助的分类 966
第八章 拆迁协议 969
第一节 拆迁协议概述 969
一、拆迁协议的概念和特点 969
二、拆迁协议的成立 971
三、拆迁协议的内容 971
四、拆迁协议的形式 974
五、拆迁协议的种类 975
六、拆迁协议的纠纷及解决 977
第二节 拆迁协议的无效问题 978
一、拆迁协议无效的概念和特点 978
二、拆迁协议无效的情形 978
三、无效拆迁协议的确认机构 987
四、拆迁协议无效的法律后果 987
五、拆迁协议无效的处理 987
六、拆迁协议的部分无效 988
七、可撤销和可变更的拆迁协议 989
八、附条件的拆迁协议 990
九、拆迁协议无效、生效、失效、成立的区别 991
第三节 拆迁协议的变更、解除和终止 991
一、拆迁协议的变更 991
二、拆迁协议的解除 993
三、拆迁协议的终止 994
第九章 拆迁裁决 995
第一节 行政裁决概述 995
一、行政决的概念和特点 995
二、行政裁决法律关系 996
三、行政裁决的申请和管辖 996
四、行政机关受理、调查、审理有关争议并作出裁决 997
第二节 拆迁裁决 997
一、拆迁裁决的概念和特点 997
二、拆迁裁决法律关系 999
三、拆迁裁决的主管与管辖 1000
四、拆迁裁决的程序 1001
五、不服拆迁裁决的诉讼与复议 1006
六、拆迁裁决的执行 1006
第十章 强制拆迁 1007
第一节 强制拆迁概述 1007
一、强制拆迁的概念、特点、适用对象及法定条件 1007
二、强制拆迁的分类 1009
三、设立强制拆迁法律制度的意义和作用 1009
第二节 行政强制拆迁 1009
一、行政强制拆迁的概念及特点 1009
二、行政强制拆迁的程序 1011
第三节 司法强制拆迁 1016
一、司法强制拆迁的特点 1016
二、司法强制拆迁与行政强制拆迁的区别 1017
三、强制执行 1017
第十一章 拆迁公证 1023
第一节 拆迁公证概述 1023
一、有关公证问题的基本内容 1023
二、拆迁公证 1024
三、拆迁公证的分类 1024
第二节 拆迁证据保全公证 1025
第三节 拆迁法律行为公证 1029
一、拆迁法律行为公证的概念、种类 1029
二、拆迁法律行为公证的管辖 1030
三、拆迁法律行为公证的申请 1030
四、拆迁法律行为公证的程序 1032
第四节 拆迁法律文书公证 1032
一、拆迁法律文书公证的概念 1032
二、拆迁法律文书公证的管辖 1033
三、拆迁法律文书公证的申请 1033
四、拆迁法律文书公证程序 1034
第十二章 拆迁行政处罚 1035
第一节 行政处罚概述 1035
一、行政处罚的概念 1035
二、行政处罚的基本原则 1037
三、行政处罚的依据 1038
四、行政处罚法律关系 1041
五、行政处罚的设定和种类 1043
六、行政处罚的实施机关 1044
七、行政处罚的管辖 1044
八、行政处罚的适用 1046
九、行政处罚的变更 1047
十、行政处罚的程序 1047
十一、行政处罚的执行 1048
第二节 拆迁行政处罚 1050
一、拆迁行政处罚的概念 1050
二、拆迁行政处罚法律关系 1051
三、拆迁行政处罚的设定和种类 1053
四、拆迁行政处罚的依据 1055
五、拆迁行政处罚的管辖和适用 1056
六、拆迁行政处罚的程序 1058
七、不服拆迁行政处罚的复议和诉讼 1060
八、拆迁行政处罚的执行 1061
九、拆迁行政处分与拆迁行政处罚的区别 1062
第十三章 拆迁中的国家赔偿问题 1063
一、拆迁中国家赔偿的概念和分类 1063
二、拆迁中国家赔偿的构成要件 1064
三、拆迁中国家赔偿的赔偿请求人和赔偿义务机关 1067
四、拆迁中国家赔偿的时效期间 1068
五、拆迁中国家赔偿的方式 1068
六、拆迁中国家赔偿的程序 1070
第十四章 拆迁诉讼 1071
第一节 拆迁诉讼概述 1071
一、拆迁诉讼的概念 1071
二、拆迁诉讼的分类 1072
第二节 拆迁民事诉讼的概述 1072
一、拆迁民事诉讼的概念和分类 1072
二、拆迁民事诉讼的当事人 1074
三、拆迁民事诉讼的管辖 1075
四、拆迁民事诉讼中的财产保全和先予执行 1077
五、拆迁民事诉讼中的证据问题 1079
六、拆迁民事诉讼的起诉 1079
七、拆迁民事诉讼的有关程序简介 1080
第三节 拆迁民事诉讼审判实务概述 1085
一、立案实务 1085
二、拆迁协议纠纷审判实务 1090
第四节 拆迁行政诉讼概述 1105
一、拆迁行政诉讼的概念和特点 1105
二、可以被起诉的具体行政行为 1106
三、拆迁行政诉讼的分类 1109
四、拆迁行政诉讼的管辖 1110
五、拆迁行政诉讼的当事人 1112
六、拆迁行政诉讼的起诉与受理 1116
七、拆迁行政诉讼的审判程序 1117
第五节 被告的举证责任 1121
一、拆迁行政诉讼的证据 1122
二、拆迁行政诉讼中的举证责任 1126
三、被告对不履行法定职责的举证责任 1126
四、被告对拆迁纠纷裁决书诉讼的举证责任 1127
五、被告对限期拆迁决定书及强制拆迁决定书的举证责任 1128
六、被告对有关拆迁决定的举证责任 1128
七、被告对拆迁行政许可的举证责任 1129
八、被告对拆迁行政处罚的举证责任 1129
第六节 拆迁行政诉讼的法律适用 1129
一、人民法院审判拆迁行政案件的法律依据 1129
二、拆迁行政法规 1131
三、拆迁地方性法规 1132
四、参照拆迁行政规章 1132
五、法律法规的提供 1133
第十五章 房屋拆迁法律文书 1134
第一节 拆迁人申请拆迁许可的法律文书 1134
一、拆迁申请书 1134
二、拆迁计划 1135
三、拆迁方案 1136
四、拆迁委托协议书 1137
第二节 房屋拆迁主管部门批准拆迁的法律文书 1138
一、批准拆迁决定(书) 1138
二、不批准拆迁决定书 1139
三、告被拆迁人书 1140
四、房屋拆迁许可证及房屋拆迁公告 1141
第三节 拆迁裁决中的法律文书 1142
一、拆迁裁决申请书 1142
二、请求批准产权有纠纷的房屋的拆迁方案的申请书 1143
三、城市房屋拆迁纠纷裁决书 1144
四、批准有产权纠纷房屋的拆迁方案决定书 1145
第四节 强制拆迁法律文书 1146
一、强制拆迁申请书 1146
二、限期拆迁决定书 1147
三、强制拆迁类法律文书格式 1148
第五节 拆迁诉讼法律文书 1151
一、起诉状 1151
二、申请书 1154
三、上诉状 1158
四、房屋行政处罚法律文书格式 1159
第十六章 房屋拆迁常见法律问题解释 1163
第一章 道路交通管理概述 1191
第一节 道路交通管理的性质和任务 1191
第二节 道路交通管理的地位和作用 1191
第三节 道路交通管理的基本内容 1192
第四节 道路交通管理的主要特点 1193
第二章 道路交通管理实务 1195
第一节 车辆及交通观测 1195
一、机动车辆 1195
二、非机动车辆性能 1195
三、交通量观测 1195
第二节 交通信号和交通标志 1196
一、交通信号 1196
二、交通标志 1197
第三节 交通标线及其喷涂 1202
一线种类及作用 1202
二、道路标线涂料分类 1205
三、标线涂料的喷涂 1206
四、标线辅助材料 1209
第四节 道路与桥梁的清扫 1210
一、清扫的目的与要求 1210
二、清扫种类、方式与内容 1211
三、清扫频率 1211
四、清扫工作 1212
第五节 道路与桥梁灾害性气候的防范 1212
一、浓雾 1212
二、大风 1213
三、暴雨 1213
四、冰雪防滑 1213
第三章 道路使用管理 1215
第一节 道路使用管理概述 1215
一、道路的组成 1215
二、道路使用管理概念及意义 1216
三、道路使用管理分类 1216
四、道路使用管理的基本原则 1217
第二节 加强道路的交通使用管理 1218
一、科学地划分通行空间 1218
二、实施交通分流 1219
第三节 加强道路的非交通使用管理 1223
一、非交通活动使用道路管理的机构及其分工 1223
二、非交通活动使用道路管理的一般程序 1225
第四章道路交通事故的处理与预防 1230
第一节 道路交通事故概述 1230
一、交通事故的定义 1230
二、交通事故的分类 1232
三、处理交通事故的主管机关及其职责 1234
四、处理交通事故的程序、要领及原则 1236
五、交通违章及处罚 1237
第二节 道路交通事故的现场处理 1241
一、交通事故现场及当事人的现场责任 1241
二、交通事故处理机关的现场措施 1243
三、交通事故现场处理中有关单位和人员的责任 1258
第三节 道路交通事故的责任认定及处罚 1260
一、交通事故责任的认定 1260
二、交通事故责任者的法律责任 1263
三、对交通事故责任者的处罚 1264
第四节 道路交通事故的损害赔偿及调解 1267
一、交通事故损害赔偿 1267
二、交通事故损害赔偿的调解 1273
第五节 处理道路交通事故的其他规定 1276
一、交通事故伤残等级的评定 1276
二、交通事故伤亡职工的抚恤 1277
三、交通事故中无过错责任原则的执行 1278
四、非交通事故的其他事故的处理 1279
五、当事人有其他犯罪行为时的处理 1279
六、关于处理重大、特大交通事故收费的规定 1279
七、对举报、协查交通事故逃逸者有功人员的表彰与奖励 1280
八、涉外交通事故的处理 1280
九、交通事故办案人员的回避制度 1283
第六节 道路交通事故的分析与预防 1283
一、交通事故的案例分析 1283
二、交通事故的统计分析 1284
三、交通事故的预防 1290
第五章 道路交通违章处罚 1293
第一节道路交通违章行政处罚概述 1293
一、行政处罚的概念 1293
二、道路交通违章的概念及其特征 1294
三、构成交通违章行政处罚的基本要件 1295
四、交通违章行政处罚的必要性 1296
五、对交通违章行政处罚的依据 1297
六、交通违章行政处罚的基本原则 1297
第二节 交通违章行政处罚的种类和运用 1298
一、处罚的种类 1298
二、交通违章处罚的档次及适用的行为 1301
第三节 交通违章处罚的一般原则 1304
一、量罚原则 1304
二、从轻、免予、不予处罚原则 1305
三、从重处罚原则 1307
四、一个有两种以上违章行为的处罚原则 1308
五、二人以上共同违章的处罚原则 1309
六、单位违章行为处罚原则 1309
第四节 处罚程序 1309
一、裁决程序 1310
二、执行程序 1313
第五节 道路交通违章刑事处罚 1317
一、犯罪的概念和特征 1317
二、交通肇事罪的概念和特征 1317
三、认定交通肇事罪应注意的问题 1319
四、追究交通事故当事人刑事责任的条件与量刑 1319
第六章 相关法律原则在交通管理中的应用 1322
第一节 交通违章事故处理与《行政复议条例》 1322
一、行政复议的概念 1322
二、行政复议的特征 1322
三、对公安交通行政行为申请复议的范围 1323
四、对公安机关暂扣车辆不服的行政复议 1324
五、对公安机关暂扣机动车驾驶证不服的行政复议 1325
六、复议申请 1326
七、申请行政复议的条件 1326
八、当事人怎样申请行政复议 1327
九、复议当事人选择制度 1328
十、复议机关受理复议申请 1330
十一、行政复议制度 1330
十二、复议机关的复议决定 1332
十三、复议决定书 1334
十四、对行政复议决定不服的处理 1334
十五、申请复议的期间 1334
十六、不适用于申请行政复议的范围 1335
第二节 交通违章、事故处理与《行政诉讼法》 1337
一、行政诉讼的概念 1337
二、起诉的条件 1338
三、对公安交通行政行为可以提起行政诉讼的范围 1338
四、行政诉讼的原告与被告 1339
五、提起行政诉讼的期限 1339
六、申请撤诉 1340
七、当事人向人民法院起诉后公安机关具体行政行为不停止执行 1341
第三节 交通违章、事故处理与《国家赔偿法》 1341
一、国家赔偿的概念 1341
二、国家赔偿的构成要件 1342
三、行政赔偿的概念及其构成要件 1342
四、国家对哪些交通行政行为造成的损害负责赔偿 1343
五、行政赔偿的请求人 1343
六、当事人如何请求国家赔偿 1344
七、国家赔偿申请书 1345
八、向人民法院提起国家行政赔偿诉讼 1345
九、赔偿义务机关 1346
十、国家赔偿方式 1347
第四节 交通事故损害赔偿与《民法通则》、《民事诉讼法》 1347
一、民法的概念 1348
二、民事诉讼法的概念 1348
三、民事责任的概念及其法律特征 1348
四、有过错责任原则 1350
五、无过错责任原则 1350
六、交通事故损害赔偿义务的构成条件 1351
七、交通事故损害赔偿的主体 1353
八、交通事故损害赔偿调解的概念 1353
九、调解的原则 1354
十、调解的主要做法 1355
十一、调解参加人及其条件 1355
十二、调解期限 1358
第五节 交通事故案件处理与《刑事诉讼法》 1359
一、刑事诉讼法的概念 1360
二、刑事诉讼中的管辖 1360
三、公安机关在追究交通肇事者的刑事责任中的职权 1362
四、刑事诉讼中的制约 1363
五、交通事故当事人在刑事诉讼中的权利、义务 1364
六、公安机关在追究交通肇事者的刑事责任时必须坚持刑事诉讼法的基本原则 1365
七、交通事故案件中的证据收集 1368
八、刑事诉讼中的侦查 1372
第一章 环境保护管理 1377
第一节 概述 1377
一、环境保护管理的涵义 1377
二、我国城市环境保护管理的发展过程 1377
三、环境保护管理的特点和作用 1378
第二节 环境保护规划和标准 1379
一、环境保护规划的作用 1379
二、环境保护规划的内容和分类 1379
三、环境保护规划的编制 1380
四、环境标准的制定 1380
五、环境标准的分类 1380
第三节 环境保护立法与执法 1381
一、我国环境保护立法概况 1381
二、环境保护法律体系 1381
三、环境保护的执法 1382
第四节 环境保护管理八项制度和措施 1382
一、环境保护管理八项制度和措施的由来 1382
二、环境保护管理八项制度和措施的主要内容 1383
三、环境保护管理八项制度和措施的实施情况 1384
第五节 污染控制与资源综合利用 1385
一、环境是资源 1385
二、污染治理和控制 1386
三、污染治理设施的建设和管理 1386
四、资源利用,变废为宝 1387
第六节 环境科研与监测 1388
一、依靠科技进步,改善环境质量 1388
二、切实做好环境监测工作 1388
第二章 环境卫生与市容管理 1390
第一节 概述 1390
一、环境卫生与市容管理的地位和作用 1390
二、环境卫生与市容管理的现状和问题 1391
三、市容环境卫生管理的原则 1392
四、市容环境卫生管理的对象和内容 1392
五、市容环境卫生管理的主要方法 1393
第二节 垃圾管理 1394
一、城市垃圾的管理原则 1394
二、城市垃圾的收集、运输、处理 1395
二、垃圾管理中需要注意的几个政策问题 1397
第三节 粪便管理 1397
一、城市粪便管理的原则 1397
二、粪便的收集、运输、处理 1398
三、粪便管理中应注意的问题 1399
第四节 环境卫生设施管理 1400
一、环境卫生设施的分类 1400
二、城市环境卫生设施的建设管理 1400
三、环境卫生设施的管理 1401
第五节 市容环境卫生监察管理 1402
一、市容环境卫生监察管理的重要性和任务 1402
二、市容环境卫生监察队伍的法律地位 1402
三、市容环境卫生监察队伍的管理 1403
四、市容环境卫生监察的执法程序 1403
第三章 园林绿化管理 1405
第一节 园林绿化的重要性和特点 1405
一、园林绿化的重要性 1405
二、园林绿化的特点 1406
第二节 园林绿化的建设要求和管理原则 1406
一、园林绿化的建设要求 1407
二、园林绿化管理的原则 1407
第三节 公园管理 1408
一、积极进行公园建设 1408
二、搞好公园的养护和服务 1408
第四节 公共绿地和专用绿地管理 1409
一、加强公共绿地管理 1409
二、加强专用绿地管理 1410
第五节 绿化植树管理 1410
一、制订植树绿化规划 1410
二、精心养护,提高成活率 1410
三、加强检查,改进工作 1411
第六节 花卉苗木的市场管理 1411
一、树立市场观念 1411
二、建立花卉、苗木生产基地 1412
三、监督经营行为 1412
第七节 园林绿化工程管理 1412
一、园林绿化建设的特点 1413
二、园林绿化建设工程的部门分工与协作 1414
三、建设项目的论证和决策 1415
四、园林绿化建设的主要程序 1417
五、建设工程的管理改革 1419
第八节 园林绿化事业的质量管理 1421
一、质量管理的意义 1421
三、园林质量管理的特点 1422
三、怎样实行质量管理 1423
第九节 园林绿化的行政管理 1425
一、园林绿化事业是各级政府的职责 1426
二、要健全法制 1426
三、保护古树名木 1427
四、专业管理与群众管理相结合 1428
五、树立人人爱护绿化的社会风尚 1430
第十节 园林绿化事业的行业管理 1432
一、行业结构的新趋向 1432
二、走向市场 1433
三、市场管理 1435
第十一节 园林绿化事业的计划管理 1436
一、园林绿化事业需要计划管理 1436
二、计划体系 1437
三、计划管理的基础工作 1438
第一章 城市消防的重要性及其权利义务关系 1443
第一节 城市消防的重要性及特点 1443
一、我国城市消防安全的重要性 1443
二、现代城市消防的特点 1444
第二节 城市消防活动的权利与义务 1447
一、城市消防活动的基本内容 1447
二、城市消防活动的权利与义务 1450
三、消防权利与义务的基本特征 1453
四、正确认识消防活动中权利和义务的重大意义 1454
第二章 城市消防管理的职能与原则 1455
第一节 城市消防组织机构 1455
一、公安消防组织 1455
二、专职消防组织 1458
三、义务消防组织 1460
第二节 消防工作方针与管理原则 1463
一、消防工作方针 1463
二、消防管理原则 1463
第三节 消防管理的基本职能 1466
一、规划职能 1466
二、组织职能 1466
三、指挥职能 1467
四、监督职能 1467
五、调节职能 1468
第四节 城市消防安全责任制度 1468
一、各级政府消防安全领导责任制 1468
二、政府职能部门消防安全工作责任制 1469
三、公安消防机构消防安全工作责任制 1469
四、企业、事业单位消防安全制作制 1470
五、消防值班和特殊工种人员的岗位责任制 1470
第五节 消防宣传教育 1471
一、消防宣传的作用 1472
二、消防宣传教育的内容 1472
三、消防宣传的形式 1473
四、加强消防教育的基础建设 1473
第六节 消防重点管理 1474
一、消防重点确定的原则 1474
二、消防重点的分类 1474
第七节 防火检查 1476
一、单位和个人自查 1476
二、单位和主管部门检查 1477
三、消防机构的监督检查 1477
四、地区性的联合检查 1477
五、防火检查的内容 1477
六、火险隐患的整改 1478
第八节 建筑设计防火审核 1479
一、建筑设计防火监督的原则 1479
二、建筑设计防火监督的任务 1480
三、建筑设计防火监督的内容 1481
第九节 消防产品管理 1481
一、消防产品管理的重要性 1481
二、消防产品的种类 1482
三、消防产品质量监督 1485
第十节 火灾扑救 1487
一、灭火的基本原理 1487
二、火灾报警与初期火灾扑救 1488
三、常见的灭火器材 1490
第三章 城市重点部位防火管理 1496
第一节 高层民用建筑防火管理 1496
一、高层民用建筑的概念与分类 1496
二、高层民用建筑的火灾危险性 1496
三、高层用建筑消防安全管理措施 1497
第二节 城市棚户区防火管理 1499
一、城市棚户区火灾危险性 1499
二、城市棚户区消防安全管理措施 1500
第三节 公共娱乐场所防火管理 1502
一、公共娱乐场所火灾危险性 1502
二、公共娱乐场所防火管理措施 1503
第四节 综合贸易市场防火管理 1505
一、综合贸易市场的火灾危险性 1506
二、综合贸易市场防火管理措施 1506
第五节 工业企业防火管理 1508
一、工业企业的火灾危险性 1509
二、工业企业火灾爆炸原因分析 1514
三、工业企业消防管理措施 1517
第六节 古建筑防火管理 1521
一、古建筑的火灾危险性 1521
二、古建筑消防安全管理措施 1522
第七节 仓库防火管理 1524
一、化学危险物品仓库消防管理 1525
二、石油库消防管理 1526
三、综合物资仓库消防管理 1530
第八节 化学危险物品防火管理 1533
一、化学危险物品的火灾危险性 1533
二、化学危险物品消防安全管理措施 1538
第四章 城市消防法制建设 1541
第一节 消防法律法规体系 1541
一、国家制定和颁布的消防法律法规 1541
二、国务院有关部委制定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 1543
三、地方性消防法规和规章 1545
第二节 消防监督程序 1546
一、防火检查程序 1546
二、化学危险物品消防审核审批制度 1547
三、建筑工程消防审批验收制度 1547
四、火灾调查程序 1548
第三节 火灾责任与法律处理 1549
一、火灾责任 1550
二、法律处理 1554
三、正确区别和处理有关问题 1556
第四节 消防行政处罚程序与行政诉讼 1558
一、严格按照行政处罚程序执法 1558
二、依法参加消防行政诉讼活动 1559
第五节 进一步加强消防法制建设 1560
一、我国消防法制存在的主要问题 1560
二、完善我国消防法制的建议和意见 1562
第一章 城市治安管理 1567
第一节城市治安管理概述 1567
一、城市治安管理的涵义 1567
二、加强城市治安管理的必要性 1567
第二节 城市治安管理的内容 1568
一、同各种刑事犯罪作斗争 1568
二、社会治安秩序管理 1569
三、户口管理 1570
四、城市交通管理 1572
五、消防管理 1573
第三节 城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 1574
一、城市治安综合治理的涵义与内容 1574
二、城市治安综合治理的措施 1575
三、城市治安综合治理的原则 1577
第二章 社会治安稽查实务 1580
第一节 社会治安稽查概述 1580
一、社会治安稽查的涵义 1580
二、社会治安稽查的意义 1581
三、社会治安稽查的发展 1585
四、社会治安稽查的依据 1587
第二节 社会治安稽查的组织机构与人员的素质要求 1588
一、社会治安稽查的组织机构 1588
二、社会治安稽查人员的素质要求 1589
第三节 社会治安稽查的程序 1591
一、盘问、检查程序 1591
二、巡查、办案程序 1591
三、边防检查程序 1592
第四节 社会治安稽查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592
一、社会治安稽查必须紧紧依靠群众 1592
二、违反社会治安管理的行为表现 1592
三、社会治安管理严厉禁止的行为 1596
四、执行社会治安稽查的人民警察的法律责任 1599
五、《治安管理处罚条例》规定的行政强制措施与行政处罚 1600
六、对特殊情况与突发事件的处置 1601
第五节 社会治安稽查案例 1604
一、透过破绽 挖掉黑窝 1604
二、抓住疑点 破获大案 1604
三、巡见可疑 紧追不舍 1605
四、依靠群众 斩断杀手 1605
第一章 城建监察总述 1609
第一节 城建监察的诞生与发展 1609
第二节 城建监察概念 1611
第三节 城建监察地位和作用 1614
一、城建监察是城市政府在城建领域管理社会和市场行为的具体体现 1614
二、城建监察是城市建设工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1614
三、城建监察是加强城建行政执法工作的保障措施 1614
四、城建监察是实现城建行政执法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