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绪言 1
第一节 研究简史 1
一、淮北地区 1
二、淮南一凤阳山区 3
三、大别山区 4
四、张八岭一肥东地区 4
五、皖南地区 8
第二节 地层区划 8
第二章 地层划分与特征 12
第一节 华北地层区淮河地层分区 12
一、上太古界——五河群/霍邱群 12
二、下元古界——凤阳群 16
三、青白口系——八公山群 17
四、震旦系 19
第二节 北淮阳地层区佛子岭地层分区 27
一、下元古界——卢镇关群 27
二、青白口系——佛子岭群 27
第三节 扬子地层区下扬子地层分区 28
一、上太古界——大别山群和阚集群 28
二、下元古界——宿松群和肥东群 32
三、长城系和蓟县系——张八岭群 34
四、震旦系 35
第四节 扬子地层区江南地层分区 37
一、长城系和蓟县系——上溪群 37
二、青白口系——沥口群 38
三、震旦系 40
第三章 生物群概况 44
一、微古植物 44
二、叠层石 58
三、疑源类与后生生物 58
第四章 地层对比 60
第一节 晚太古代地层的对比 60
第二节 早元古代地层的对比 62
一、凤阳群与中国北方地区的对比及其时代位置 61
二、大别山及肥东地区早元古代地层的对比 67
第三节 中晚元古代地层的对比 68
一、皖中、皖南及其与中国南方上前寒武系的对比 68
二、两淮地区建立上元古界统一地层柱的基础及其与中国北方上元古界的对比 69
三、两淮地区震旦系的时代位置及南北方对比 71
四、关于佛子岭群的对比与时代归属 71
第四节 与国外某些地区的对比 71
第五章 沉积环境与矿产述要 73
第一节 沉积环境及其演化历史的探讨 73
第二节 矿产述要 80
一、铁矿 80
二、磷矿 80
三、石英岩矿 80
四、建筑与工艺装饰材料 80
五、白云岩矿 80
第六章 若干问题的讨论 83
一、关于元古宙与太古宙的界限 83
二、震旦系的底界 83
三、震旦系与寒武系的界限 83
四、震旦系的分统界限 84
五、前寒武纪主要造山运动 84
第七章 结束语 89
一、主要成果 89
二、主要存在问题 90
参考文献 91
附录:安徽省前寒武系实测剖面描述山东省苍山县后大窑剖面 96
濉溪县蛮顶山剖面 97
宿县夹沟剖面 97
宿县老山口剖面 98
宿县金山寨剖面 99
宿县史家剖面 101
宿县黑土窝剖面 102
宿县黑峰岭剖面 103
宿县青铜山剖面 104
灵璧县殷家寨剖面 106
灵璧县陇山剖面 106
蒙城县拖山剖面 107
霍邱县周集剖面 108
霍邱县马鞍山剖面 109
寿县店疙瘩剖面 110
淮南市杨山洼剖面 112
怀远县百瓜山剖面 113
凤阳县大邬山剖面 114
凤阳县西芦山剖面 115
凤阳县雷家湖剖面 116
凤阳县宋集剖面 119
凤阳县白云山剖面 122
五河县西堌堆—嘉山县小张庄剖面 123
霍山县仙人冲剖面 125
霍山县小溪河剖面 126
宿松县大新屋剖面 128
宿松县柳坪剖面 129
太湖县刘畈剖面 131
岳西县文家岭剖面 131
岳西县崔老屋剖面 132
岳西县英山沟剖面 133
舒城县夹树湾剖面 134
肥东县双山剖面 136
肥东县新集子剖面 137
肥东县大横山剖面 137
肥东县铜山剖面 138
肥东县阚集剖面 139
巢县苏家湾剖面 140
全椒县黎山头剖面 142
滁县北将军山剖面 143
滁县板先李剖面 144
滁县罗家凹剖面 146
嘉山县老嘉山集剖面 147
江苏省江浦县龙洞山剖面 148
江苏省六合县尖山剖面 150
东至县梅山岭剖面 151
石台县大南坑剖面 152
石台县黄土岭剖面 153
祁门县邓家剖面 154
祁门县铺岭剖面 154
黟县美溪剖面 155
祁门县金字牌—江西省婺源县唐崛剖面 156
太平县油竹坑剖面 158
黟县石盂剖面 160
休宁县蓝田剖面 160
歙县潘村剖面 162
歙县云雾川剖面 162
绩溪县煤炭山剖面 163
歙县井潭剖面 165
歙县黄柏山剖面 166
宁国县庄村剖面 167
一、图版说明 169
二、图版 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