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 生油气母质的来源 1
第一章 生物的发育 2
生命的起源 2
生物圈的演变 6
生态系统一生物与环境 9
不同生境的生物发育 13
结论 25
第二章 有机沉积作用 27
有机圈及有机碳的循环 27
有机质与有机沉积环境 29
不同环境中有机质沉积特征 39
结论 58
第三章 生物的化学组成 60
有机化学的有关知识 60
碳水化合物 66
脂类 68
蛋白质和氨基酸 83
核酸 87
木质素和丹宁 89
生物的平均组成 90
结论 93
参考文献 95
第二篇 油气的形成及各阶段产物 97
第四章 成岩阶段有机质的演变 98
成岩作用一般特点 98
微生物作用 98
腐植质的组成、结构及性质 103
缩合作用—腐植物质的形成 109
腐植酸的转化 111
成岩作用的结果 113
结论 114
第五章 生物标志化合物 116
基本概念 116
正构烷烃 118
异戊二烯烃类 123
卟啉化合物 129
甾、萜化合物 134
异构和反异构支链烷烃 145
芳烃 146
结论 147
第六章 干酪根 149
定义 149
组成及结构 150
类型 159
结论 168
第七章 石油的形成 169
生油理论的发展 169
深成阶段干酪根的热演化 171
干酪根热演化的试验室模拟 181
沥青的演化 184
油气形成的模式 190
石油形成中的化学动力学 193
原始有机质性质对石油形成的影响 203
结论 207
第八章 天然气的形成 209
基本概念 209
生物气的成因 212
与石油形成有关的烃类气体 215
煤系气的成因 217
非烃类气体的成因 222
天然气的成因研究 228
结论 231
第九章 石油的组成及替变 233
石油的元素组成 233
石油的馏份组成 234
石油的族组成 235
石油的分类 245
影响石油成分的因素 248
储层中石油的替变作用 254
结论 261
参考文献 261
第三篇 石油地化的分析方法和应用 265
第十章 石油地化的分析方法 266
有机质的分离 266
色谱法 269
光谱法 278
质谱法 284
热分析法 289
光学法 291
稳定同位素法 293
结论 296
第十一章 油、气源岩的研究 298
有机质数量 298
有机质类型 301
有机质成熟度 309
应用有机相概念评价油气源岩 315
一个判断有机质成熟度的半定量方法—TTI值(时温指数)的运用 316
油(气)源岩的生成期 318
油(气)源岩的平面展布特征 321
碳酸盐油气源岩的研究 322
结论 325
第十二章 原油、天然气对比 327
基本概念 327
有机地球化学对比指标 328
油(气)对比实例 336
结论 340
第十三章 石油地球化学勘探和生油量计算 341
地面石油地球化学勘探 341
井下地球化学勘探和研究 342
模拟生油机理电算生油量的数学模型 345
在今后石油勘探中石油地化的作用 358
结论 360
参考文献 3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