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2020年的战略目标 3
第二节 后来居上的追赶 5
第三节 西部大开发的前瞻 8
第四节 成都发展的历史机遇 12
第一节 历史的传承 19
第二节 资源的优势 22
第三节 城乡一体化建设中的文化发展特色 29
第四节 竞争的排名 34
第五节 增长的活力 36
第一节 文化规划的中心价值 43
第二节 借鉴国际都市的经验 45
第三节 2020年成都的文化定位 50
第四节 文化实力的构成要素 56
第一节 国际创意中心的特色 63
第二节 成都文化发展的基础 66
第三节 中西部文化之都的内涵 68
第四节 同心圆的集聚和辐射力 80
第一节 战略流程 87
第二节 经济环境 89
第三节 制度资源 94
第四节 创业扶持 98
第五节 政策体系 103
第一节 政府发挥的作用 111
第二节 成都现有的文化管理模式 113
第三节 前瞻发展的愿景 122
第四节 借鉴国际经验 125
第五节 探索改革的途径 130
第一节 文化资源的内涵 143
第二节 成都的资源优势 146
第三节 资源的解读和提炼 151
第四节 五大主题的展开 158
第一节 文化创新的五大范畴 173
第二节 创新活动的七个方面 176
第三节 成都的创新特色 180
第四节 成都文化创新的四大举措 186
第一节 因地制宜的选择 203
第二节 更新产业的结构 208
第三节 打造产业的链条 214
第四节 发展新型集聚区 221
第一节 文化休闲娱乐业 233
第二节 出版发行业 239
第三节 会展及广告产业 242
第四节 网络文化服务业 248
第五节 创意设计业 252
第六节 文化用品和设备制造业 258
第一节 城市营销的威力 265
第二节 成都营销的起点 270
第三节 成都营销的目标选择 276
第四节 有效的运作机制 280
第五节 对外交流与文化贸易 283
第一节 实现市民的文化权利 295
第二节 成都市民的文化消费 296
第三节 成都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301
第四节 政府、企业和民间的三元合力 309
中国和印度人均GDP相对于美国的比重预期变化图 7
美国有竞争力的产业集群的分布示意图 8
2006年中国四大区域生产总值在全国所占的比重示意图 10
2004年中国文化产业地区发展不平衡状况 11
中国各地区文化产业增加值分别占当地GDP的比重 11
2006年成都三大产业在地区生产总值中所占比重示意图 2
成都美食文化发展的三大动力示意图 26
2006年中部六省文化产业增加值示意图 28
2006年全国和中部地区人均GDP示意图 35
城市圈、城市群、城市带结构示意图 54
成都文化竞争力构成示意图 58
成都市文化产业和事业发展环境满意度调查示意图 71
2020年大成都市文化产业圈的内涵 81
2020年大成都市文化产业圈层次结构示意图 84
文化竞争力的战略流程示意图 87
成都市可持续发展的产业体系示意图 90
中国19个主要城市2006年地区生产总值比较图 91
部分省市每1000人拥有企业数量 92
中国与有关国家和地区每1000人拥有企业数量对比表 93
竞争力的“钻石”结构模型 112
成都现有的文化管理模式 115
美国公共文化管理模式示意图 125
日本公共文化管理模式示意图 126
新加坡公共文化管理模式示意图 127
香港公共文化管理模式示意图 128
面向2020年的成都市文化管理架构示意图 135
把文化资源优势转化成为产品优势的过程示意图 153
成都市文化资源开发双向视角示意图 157
成都美食文化的三大动力示意图 168
2006年成都市文化产业三大层次增加值示意图 185
2006年成都市文化产业主要门类创造增加值所占比重示意图 185
2006年成都市文化产业主要门类增加值增长率示意图 186
1948~1973年美国经济增长的各种动力要素示意图 187
不同经济发展阶段对文化产业人力资源的不同要求 189
院校教育一实训基地一岗位培训的异同示意图 190
全国副省级城市累计专利授予量示意图截至(2006年1月) 192
创意产业驱动力的三T模型 198
2006年成都市文化产业主要门类创造增加值所占比重示意图 208
成都市文化产业两大类服务导向示意图 211
2005年四川、香港、上海旅游产业有关数据比较示意图 218
2020年成都市主要文化产业链示意图 218
2020年成都市文化产业集聚区结构示意图 221
202年成都市文化产业集聚区内在结构示意图 228
大型会展的参与机制示意图 244
面向2020年的成都数字化娱乐产业链 251
新加坡贸易产业部对知识产权产业的价值链分析 253
创意产业开发的原子核式“爆轰”模型 254
2004~2006年上海创意产业五大门类的贡献值 255
创意产业成果:文化遗产、个性创意、社会前景的三元合一 256
创意产业发展所需公共服务平台示意图 257
文化创意产业的政府政策介入效果图 261
成都城市营销的资源整合结构 271
成都城市营销的“力传动”结构示意图 273
成都鱼文化节和鱼美食产业的拉动效应示意图 289
公共文化服务特点示意图 303
面向2020年的成都市五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意图 304
政府、企业和民间的三元合力示意图 310
成都市文化发展政府、企业、民间组织三元合力模式(一) 315
成都市文化发展政府、企业、民间组织三元合力模式(二) 317
成都市文化发展政府、企业、民间组织三元合力模式(三) 318
成都文化推广以及城市经营的主要参与主体*320成都历史上六次移民浪潮 20
2006年四川省文化产业主要指标及在西部和全国排名 27
2006年西部地区人均GDP比较 34
全国直辖市和有关中心城市2004~2006年地区生产总值比较 35
成都的城市竞争力指标在全球110个城市中的排名 36
成都市1949~2006年三次产业占GDP比重变化一览表 37
美国《财富》杂志评选的2007年中国最佳商务城市 38
成都的解释性指标在全球110个城市中的排名 39
成都面向世界的四大文化品牌 58
全球四大创意产业中心城市 64
联合国全球创意城市联盟的成员 64
国际组织主要集聚城市一览表 70
2004~2007年世界500强中的文化产业企业 78
2003年以来成都市颁布实施的文化体制改革和创新的政策 95
成都市及各所属县级单位政府对文化事业的财政投入增长情况 118
成都市政府2002~2005年对文化事业的财政投入细分 119
成都市及所属县级政府对文化的财政投入情况 120
成都市文化管理的创新重点 132
公共文化管理的三层次架构 134
成都市全国文物重点保护单位 148
成都市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150
面向2020年的成都市文化资源提炼的五大主题 158
成都文化新体验方式分类表 166
创新活动的主要领域 176
学校教育—实训基地—岗位培训特点对比表 190
2020年以前拟在成都建设的九大博物馆和艺术馆 199
2006年成都文化产业分类增长率示意图 209
1997~2006年四川省国内旅游人数和收入情况 217
2001~2006年国内旅游者在川人次花费及构成 217
2006年成都市文化休闲娱乐服务产业主要指标 236
打造成都文化娱乐休闲产业的举措及主要内容 236
韩国首尔(汉城)城市营销的发展进程 268
成都城市营销的资源和内容一览表 272
成都城市营销内容设计 274
成都城市营销可利用的八类事件资源 275
未来城市的前沿理念一览表 276
成都城市营销的主要对象分析 279
2003年以来成都有代表性的国际文化交流项目 283
成都川菜文化全球大巡展内容一览表 291
成都城镇居民中不同文化消费支出比例的群体所占比重 297
成都市居民家庭消费基本情况 297
成都市民最喜欢的文化活动项目 298
成都市民电影消费次数和人口比例 298
成都市民愿意接受的电影票价和人口比例 299
成都市民对阅读的选择和人口比例 299
成都市民中选择文化消费的不同途径者所占比例 300
成都市民中常年和经常使用的文化设施 300
成都市民常去的文化娱乐场所选项比例 301
成都市及各所属县级单位政府近年来对文化的财政投入情况 301
数字化公共服务网络内容一览表 305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和推进文化表达多样性公约》 71
美国金融机构和创业投资对文化产业的促进作用 100
美国兰德公司对世界500强企业文化的分析 180
著名创新评估机构——“红鲱鱼”和“创意之桥”的启发 195
从“蓝领”到“无领”——人力资源的变化 197
米兰——意大利的时尚创意与会展中心 207
中心城市向周边中小城市提供创意设计服务 213
工人阶级应该享有休闲的权利 234
中国第一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 278
伦敦城市边缘地区同盟 314
成都市区鸟瞰图 14
世界上最早的无坝自流水利工程——都江堰 33
伦敦泰晤士河沿岸街区的“文化更新计划” 47
成都的古老街巷 53
成都青羊宫 74
成都诗歌公园 97
灯火辉煌的成都夜景 101
成都的春熙路商业街 106
中国都江堰放水节 116
富有特色的成都戏剧舞台 123
成都被世界旅游组织和中国国家旅游局评为中国最佳旅游城市 138
成都金沙出土太阳神鸟金箔 150
成都武侯祠 159
成都高架桥上的金沙标志 165
富有田园风光的成都和畅园 183
成都的锦里一条街 215
成都市的皮影戏 225
成都川菜博物馆 229
成都琴台路 234
成都茶馆 238
第四届世界华文传媒(成都)论坛的盛况 243
成都市中心的天府广场 285
英国泰特艺术博物馆 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