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评论 第1辑 新京报时事评论精选》PDF下载

  • 购买积分:11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新京报编
  • 出 版 社:广州:南方日报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6
  • ISBN:7806525637
  • 页数:262 页
图书介绍:新京报从创办那天起,就把责任烙在自己的身上,尽最大努力恪守新闻的基本准则,以人文和法治作为义不容辞的价值追求。作为一份诞生于社会转型期的报纸,新京报不仅以跨地域办报的姿态在中国的报业史上做出了有益的探索,还以新锐媒体的视角为这个时代做了尽可能忠实的记录和理性的解释。新京报丛书,体现着新京报一出生就风华正茂的自信,体现着新京报人对国家人民的忠诚和对未来、对先进文化的憧憬…… 耕耘当下,收获未来。本书为“新京报”系列之一的《新评论·新京报时事评论精选》。 焦点新闻事件拷问人性道德最深处,触目惊心;一线记者手记解密采访现场原生态,催人泪下。 就如同这张报纸的命运一样,这本由新京报时事专栏结集的书“一出生就风华正茂”。每有重要的新闻发生,新京报总会发出积极理性有见地的时事评论。作为伴随这张报纸一起成长了三年的著名栏目,囊括了全国最负盛名和最重要的时事评论家以及专家学者,通过这本书,可以一窥该栏目全貌。而《新评论·新京报时事评论精选》则是本报特稿的结集成书之一,正如书的封面上所说:“三年来与百姓息息相关的中国热点新闻事件尽有评说,总有一种力量使我们未敢懈怠,部有一种声音与你心灵共鸣”。

时政锐评信访是最基本的民意表达 3

对上访要实行“有理推定” 4

公共灾难不能让个人埋单 5

“自行车免登记”中的大道理 6

外来人口在统计报表上站起来 7

权力不能用来恐吓人民 8

两会需要些“辩论”的风气 10

贪官赃物拍卖会的道德忧思 11

打破官员职位的“超稳定性” 12

警惕以人民的名义对付人民 13

国家治理,媒体不可缺席 14

诚实永远是政府的上策 16

建议给审计署“升格” 17

谁有权评定“中国名牌” 19

没有暂住证,社会就乱了吗 20

中国足协更应该对谁负责 21

平民政治家如何摆脱悲情走向理性 23

以沉默应对舆论永远是下策 24

关注个体苦难是国家的义务 26

决策程序讨论时间长是缺点? 27

“走自己的路”不应是代表委员的建言取向 28

改变让代表先走的习惯 30

公布灾害死亡人数才能区别天灾和人祸 31

像保护航天员一样保护每个公民 32

公布电子眼位置体现“善治”理念 34

天价滞纳金有行政不作为之嫌 35

质问让两会更具活力 37

政府行为应有说服纳税人的理由 38

毁龙舟背后的家长式“善意” 40

“第一区政府”与“鸵鸟思维” 41

法治观察一个人和一亿人的命运 45

让负责任的公民有讲理的地方 46

孙志刚也应当选“法治人物” 47

法律人的尊荣在于寂寞 49

偷吃葡萄的民工能否取保候审 50

王怀忠是否涉嫌“渎职犯罪” 51

“实时查屏”涉嫌侵犯公民隐私权 52

优秀律师当法官需注意的问题 53

让死刑犯带着感激“上路” 55

生命至上是应对突发事件的关键 56

我们为什么淡漠了“身份证意识”? 58

适度压力是对警察的合理考验 59

法律的神圣感从何而来 61

佘祥林“杀妻”冤案的“标本”意义 62

无忏悔则无宽恕,无真相则无和解 63

做一名“不坏”的警察很重要 65

有些警察的脾气为什么这么大 66

官员职务犯罪慎判缓刑 68

从录像执法到执法录像 70

执法者应当有“消极的美德” 71

国家赔偿能否变“被动”为主动 74

对待歧视,我们需要再敏感些 75

“律师在场”成本大收益更大 76

行政执法不应将公民置于危险之中 78

对不开枪的枪匪法律能否减轻处罚 79

收容制度能辨别好人坏人? 80

评说教育里根是哪所大学毕业的 85

体制之痛,农民工孩子无法承担太久 86

宝马车与大学的精神“相撞” 87

从残疾女朱慧锦事件看学校的“道德门槛” 89

研究生教育,哪些人该由国家埋单? 91

“陈丹青愤怒”拷问研究生招生体制 93

教授收采访费:“说出思想”的劳动价值 94

博导怎成了非驴非马的资格? 97

请放“乞讨博士”一马吧 98

公民当以社区为己任 100

我们的大学需要对学生更多宽容 101

把不人性的制度清除出校园 103

“亲近穷人”应是教育的核心伦理 104

不应让大学生做监督教学的“卧底” 106

奥克兰大学的贡献:高校招生本地化的谬误 107

潦倒异国的母亲送女儿入学 108

香港的大学招生为何偏爱穷人? 110

草根民生爱较真的公民是社会的财富 115

对民工,我们说的多了做的少了 116

让社会成为人道的记事本 117

不能把弱势群体逼上绝路 118

别把自杀者排除出医保范围 119

北京应有更多平民乐园 120

独立地悲伤、独立地快乐 121

把农民工的精神需求当做一种权利 123

别把苦难“诗意化” 124

取消农业税影响农民国家意识? 125

“嗟,来低保”请打住 126

整顿市容:多少不平假汝而行 128

处罚公示和处罚告知完全两码事 129

关爱,一种衡量的标准 130

纽约市为何允许占道经营 132

“黄金周”应接轨国际公众假期的规律 133

舆论不应对富人进行道德强制 134

狠话标语泛滥会让我们的文化粗痞化 136

权利“落座”方可秩序井然 137

“消灭式”城管可休矣 139

城市形象不能靠打肿脸充胖子 140

嘲笑农民是“五十步笑百步” 141

“打捞费”是个什么费? 142

国际随笔选民是一切智慧的来源 147

有感于西哈努克建立网站 148

日本人质因何成为“国家罪人” 149

卡尔扎伊允许塔利班旧部投票的意义 150

从韩国迁都看“小首都”的魅力 151

竞猜俄人质死亡数让人战栗 153

诺贝尔奖何以让世人敬仰 154

珍视古老传说母乳般温润的文明 155

奥斯威辛:世界反思历史的路标 157

美国人为何宽容华盛顿“另一面” 158

消除贫困,音乐使整个世界含泪微笑 159

大法官不是总统的人 161

恐怖主义绝非追求正义 163

小泉道歉还是请求宽恕? 164

18岁美国年轻人能当得了市长吗 166

人文环保谁为遇难矿工开一个追悼会 171

再建5个“三峡电站”需慎行 172

放弃熊胆,一场期待千年的救赎 173

权利和尊严不论贫富 174

城市“反季节”不是现代化标志 175

生命虽已息关怀不应止 177

升国旗时,我们的手该放在哪儿 179

尊重运动员从“不走后门”开始 180

相对生命奥运只有工具性价值 181

泰姬陵的保护给我们上了一课 182

沉痛悼念一棵树 183

宽容郎平是体育精神的最佳诠释 184

周杰伦歌曲收入爱国主义曲目的启示 186

追求幸福自由:全世界的梦想 187

陪唱小姐生命同样需要尊重 189

历史精密锻造严谨认真的国民性格 190

国家级抗战纪念能否更经常化 192

虐猫者道歉:网络人道力量的胜利 193

简单标签化樱花损害历史自信心 195

火车驶向高原,人心抵达拉萨 196

经济视点假如陈久霖不是在新加坡“出事” 201

独立之思想济世之学问 202

经济学家最需要的是讲真话 204

铁路资源应努力保障普通民众需求 205

秘书PK洋老板:中西企业文化冲突? 207

局部垄断造就房市高利润 209

财政高增长为何让人忧 210

“全民低保”观点超前? 212

文娱评论《汉武大帝》那不是我心中的汉朝 217

人民需要吴宗宪 218

芙蓉现象:登场的权利和围观的自由 219

历史上最昂贵的形象工程 221

故宫博物院80周年:紫禁城新身份 224

巴金走了,留下了他始终表达着的良心 225

《馒头》充其量是个人观感的另类表达 227

坚守良知,人艺就有未来 228

司马迁也非“严肃史学家” 231

曹操立场,古代视角 233

专题之一:反对设立“禁讨区”政府不宜干涉私人对乞丐的态度 237

限制乞讨有违良法善治原则 238

“乞讨权利”无须法律来证明 240

禁乞是一种进攻性立法 241

制度要着眼于“最大价值”的保护 242

生存的权利属于每一个人 244

之二:“世遗”门票涨价高价门票才能体现世遗的价值? 246

从故宫门票涨价看国人的历史意识 247

听证会代表意见为何与民意截然不同 249

历史有阶级性,文化遗迹没有 250

之三:圆明园防渗膜事件圆明园听证会不能“一听了之” 252

国宝级景区应有国宝级的保护程序 253

法治是解决圆明园事件的必然方向 255

圆明园事件的最大价值不在结果 256

之四:“要不要敬畏大自然”讨论“敬畏自然”不是反科学 258

无须敬畏大自然是妄言 260

人类属于大地,大地不属于人类 2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