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信贺辞 1
祝贺中国中医研究院中国医史文献研究所20周年华诞&颜正华 1
峥嵘岁月 世纪之光——医史文献研究的回顾与展望&郭振球 2
庆祝中国中医研究院中国医史文献研究所建所20周年&丁光迪 3
医史探赜 5
必须重视医学史研究&李经纬 5
中国民族医学史研究的回顾与展望&蔡景峰 7
江南中医学家的成就及其盛衰之探索&何任 14
论中医学派&孟庆云 21
壮医发展史与学术体系概述&黄汉儒 24
近代名医丁甘仁治学之路&王致谱 44
中国古代医药管理思想史&梁峻 47
解放前“废止中医”的前因后果与反思&陈珞珈 52
试论金元时期辨证论治方法论的学术争鸣&张志斌 56
李中梓学术传人与著作初考&职延广 63
近代著名医家——谢观&余永燕 66
明清时期伤寒与温病学说的交汇和分流&曹东义 68
良相良医方寸间——高若讷与《伤寒类要》&郭秀梅加藤幸久 冈田研吉 72
王清任功过论及其医学史意义&刘玉玮 77
苏州国医医院概论&曹丽娟 80
关于藏汉(中)医诊脉部位名称的探讨&甄艳 88
20世纪上半叶中医融会西医治疗技术举要&吴文清 91
壮族医药史上的里程碑&王柏灿 95
中国眼科手术第一人——华佗&高健生罗旭昇 接传红 98
基础文献 101
论针灸古籍的搜集、整理与研究&王雪苔 101
新发掘的几种《黄帝内经》古注本&马继兴 104
中医文献整理研究之我见&张灿玾 116
中医文献学是继承与创新中医学术的宝库&任继学 120
论中医文献的三大研究&陈熠 122
《伤寒论》《杂病论》六朝流传考&钱超尘 125
驭宇学中的一胎孪生子——历学(历法)与医学(中医)&干祖望 130
迎接国内史传中医古籍回归之路&郑金生 132
《阅微草堂笔记》医学史料的初步研究&李洪晓胡晓峰董书平 136
《汉书》经方著作《汤液经法》佚文的研究&王淑民 140
浅论日本回归中医临床综合性医书《医学新知全书》&王咪咪 148
《内经》时期我国的精神医学与医学心理学&杨秋莉薛崇成 151
学位论文写作过程中的一点心得&袁冰 155
《素问识》是非得失之我见&王少丽穆春林 157
石刻医药文献研究琐议&康兴军 158
魇语中国医史文献学及中医药文化学&杨建宇 160
循证医学方法与中医学未来之路&顾漫 163
同步研究二十年&孙启明 167
试论古代哲学造就中医理论的规定性&鲍晓东 169
新世纪的旧动向——修真、返观内照认识经络虚相结构——令人沉重的忧思&严健民 172
《太素》蕴含中华哲理精髓&费国斌 175
浅谈中国传统养生修持理论对邪教功法机理的剖析&方国华 178
临床文献 182
促进古籍文献与临床医学的交融——杂谈如何编写《中医临床文献学》&余瀛鳌 182
中医医案学的历史与成就&陶广正 184
《中医证候学文献研究》的架构设计&刘晖桢 188
论《诸病源候论》对中医疾病学术发展的贡献&潘桂娟金香兰 193
《儒门事亲》方剂学内容初探&朱建平 195
章 次公先生用药经验探赜&王亚芬 201
南宋验方书《叶氏录验方》新析&万芳 204
回归医书《云林妇科秘方》考&肖永芝 208
证候规范研究的四大焦点&程东旗 210
从医案中透视中医药治疗消渴病的优势&王学华 212
信息研究 215
中医药信息中的知识获取方法探讨&彭春龙 215
开发古籍资源继承文化遗产&柳长华 218
陕西中医药文献信息研究的现状与展望&苏礼 222
中医字词辅助标引软件设计&马健 224
循证医学与中医古文献研究&谷胜东 225
研制高水平的“本草文献数据库”,更好地为中医药现代化服务&王今觉 229
医药通论 232
中医学心理学与中医的整体观念——任重苗幼的中国医史文献研究所中医学心理学文献研究室&薛崇成 232
医史文献工作的思考&史常永 235
西部传统医药及其医史文献研究刍议&郑怀林 237
中医医史文献学学科构建问题探讨&李继明 244
横看成岭侧成峰——论中医学与东西方文化差异与认同&王琦 247
数字与事实——关于建立中药标准和规范的思考&李林 250
中药饮片产业的继承与现代化发展&王孝涛曹晖 252
中医药博物馆的概况、作用、困难和发展&和中浚 255
美国中医药现状与发展&任旭 258
中国针灸在德国&任春梅 262
困惑·思索·开拓&黄龙祥 265
临证治疗 284
中医治疗高血压病的用药思路与方法&周超凡 284
变态反应疾病中医治疗三步法&刘艳骄 288
针刺足三里、太溪穴改善脑中风患者的吞咽反射&关隆志来须正幸 289
新骨膜奇穴疗法&何斯何介元 291
王清任与中风病&杨金生 2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