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1
编纂凡例 1
第一篇 综述 1
第二篇 大事记 33
第一章 从“五四”运动至徐州地委成立(1919.5——1927.6) 33
第二章 从“八七”会议至中共苏鲁豫皖边区特委划归中共河南省委领导(1927.8——1937.7) 41
第三章 从“七·七”事变至邳睢铜地区全部解放(1937.7——1945.8) 63
第四章 从苏北工委成立至徐州市第一届各界人民代表大会召开(1945.8——1949.9) 85
第三篇 党组织沿革和领导人更迭 99
第一章 党的创立和大革命时期(1922年春——1927.7) 99
第一节 中共陇海铁路徐州站支部 99
第二节 中共徐州小组——中共徐州支部 100
第三节 中共徐州特别支部——中共徐州独立支部——中共徐州地方委员会 100
第二章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1927.8——1937.7) 103
第一节 中共徐州(铜山)县委员会 103
第二节 中共徐海特别委员会——中共徐海蚌特别委员会 104
(一)中共徐海特别委员会 104
(二)中共徐海蚌特别委员会 105
第三节 中共徐州(铜山)县委员会 105
(一)中共徐州(铜山)临时县委 105
(二)中共徐州(铜山)县委员会 105
第四节 中共徐海蚌特别委员会 106
(一)中共徐海蚌特别委员会 106
(二)徐海蚌土地革命总行动委员会 106
(三)中共徐海蚌特别委员会 107
第五节 中共徐州特别委员会 107
(一)中共徐州特别委员会 108
(二)中共铜山中心县委 108
(三)中共徐州特别委员会 108
第六节 中共苏鲁豫皖边区特别委员会 109
(一)中共苏鲁边区临时特委 110
(二)中共苏鲁豫皖边区临时特委——中共苏鲁豫皖边区特委 110
第三章 抗日战争时期(1937.7——1945.8) 111
第一节 中共苏鲁豫皖边区特委 111
第二节 邳睢铜地区 112
(一)中共苏皖边区特别委员会 112
(二)中共邳睢中心县委——中共苏皖边区一地委 113
(三)中共邳睢铜地方委员会 113
(四)中共淮北苏皖边区三地委 115
第三节 湖西地区 116
(一)中共苏鲁豫特别委员会 116
(二)中共丰沛鱼中心县委 117
(三)中共沛县中心县委 117
(四)中共苏鲁豫三地委 117
(五)中共湖上五县工作委员会 118
(六)中共徐北中心县委 118
第四节 鲁南地区 119
(一)中共临郯中心县委领导的峄县委员会 119
(二)中共鲁南特委领导的峄县县委、邳县县委 119
(三)中共鲁南三地委、四地委领导的峄县县委、邳县县委 120
(四)中共鲁南三地委领导的峄县县委、邳县县委、临邳工委 120
(五)中共鲁南区委员会领导的峄南县委、临郯邳中心县委、临邳县委、邳铜工委 121
(六)中共沂河地委、中共运河地委领导的邳县县委、峄南县委 121
(七)中共鲁南三地委领导的邳县县委、运河县委 122
第五节 宿北、潼阳地区 122
(一)中共沭宿海中心县委领导的宿北工委 123
(二)中共淮海地委第三中心县委领导的宿北县委 123
(三)中共淮海地委领导的宿北县委、潼阳县委 123
第六节 徐州地下党组织 124
(一)中共鲁南区委员会领导的徐州工作委员会 124
(二)中共淮北区委员会领导的徐州工作委员会 125
(三)中共冀鲁豫区湖西地委领导的徐州工作组 125
(四)八路军山东军区徐州情报站 125
(五)中共陇海联络工作委员会 126
第四章解放战争时期(1945.8——1949.9) 127
第一节 邳睢铜地区 127
(一)中共华中七地委领导的邳睢铜各县党组织 127
(1)中共邳睢县委 127
(2)中共铜睢县委 127
(3)中共睢宁县委 127
(4)中共萧宿铜县委 128
(5)中共邳睢工委 128
(二)中共淮北工委——华中七地委领导的邳睢铜各县党组织 128
(1)中共邳睢铜县委 128
(2)中共邳睢铜(地下)工委 129
(三)中共江淮三地委领导的邳睢铜各县党组织 129
(1)中共邳睢铜工委 129
(2)中共邳睢县委 130
(3)中共铜睢县委 130
(4)中共萧宿铜县委 130
(5)中共睢宁县委 130
(四)中共宿县地委、淮阴地委领导的邳睢铜地区各县党组织 130
(1)中共邳睢县委 130
(2)中共睢宁县委 131
(3)中共萧宿铜县委 131
第二节湖西地区 131
(一)中共苏北工委 131
(1)中共丰县县委 131
(2)中共沛县县委 131
(3)中共沛铜县委 132
(4)中共华山县委 132
(二)中共冀鲁豫三地委领导的各县党组织 132
(1)中共丰县县委 132
(2)中共沛县县委 132
(3)中共沛铜县委 133
(4)中共华山县委 133
(5)中共华砀县委 133
(6)中共铜北县委 133
(三)中共台枣地委领导的各县党组织 134
(1)中共丰县县委 134
(2)中共沛县县委 134
(3)中共铜北县委 134
(4)中共华山县委 134
第三节 鲁南地区 134
(一)中共鲁南三地委领导的各县党组织 134
(1)中共邳县县委 134
(2)中共运河县委 135
(3)中共铜山县委 135
(二)中共鲁南五地委领导的各县党组织 135
(1)中共邳县县委 135
(2)中共铜山县委 135
(三)中共台枣地委领导的党组织中共邳县县委 135
第四节 宿北、潼阳地区 136
(一)中共华中六地委领导的各县党组织 136
(1)中共宿北县委 136
(2)中共潼阳县委 136
(二)中共华中六地委第三中心县委领导的各县党组织 136
(1)中共宿北县委 136
(2)中共潼阳县委 137
(3)中共潼北工委 137
(4)中共潼南工委 137
(5)中共潼阳县委 137
(三)中共淮阴地委领导的党组织中共新安县委 137
第五节 徐州地下党组织 138
(一)中共鲁南(鲁中南)区委领导的徐州市委 138
(1)中共徐州郊区工委 139
(2)中共徐州市区工委 139
(二)中共中央华中分局、华东野战军联络部领导的徐州工委、徐州外线工作组 139
(1)华中七地委领导的徐州工委 139
(2)华野联络部领导的徐州工委 139
(3)华野联络部领导的外线工作组 139
(三)中共华中八地委领导的中共徐州工委 140
(四)中共冀鲁豫区党委领导的徐州工委 140
(1)中共冀鲁豫三地委领导的徐州工委 140
(2)中共冀鲁豫区党委领导的徐州工委 140
(五)情报系统党组织 140
(1)新四军徐州工作委员会 140
(2)华东军区徐州情报站 141
(3)中共徐州市委情报科 141
第六节 徐州解放至新中国成立期间的徐州党组织中共徐州市委员会 141
第四篇 专题材料 143
第一章 “五四”运动在徐州 143
第二章 赤潮社与《赤潮旬刊》 147
第三章 陇海工潮 151
第四章 苏鲁豫皖特委的创建与发展 157
第五章 决定台儿庄战役胜利的又一因素——中共在台儿庄战役中的地位和作用 170
第六章 郝鹏举覆灭记 190
第七章 徐州人民支援淮海战役 198
第五篇 徐州党史人物 213
后记 2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