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和谐社会的理论诠释第一节 和谐社会的内涵概述 21
和谐社会理念的形成背景 21
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 34
和谐社会的主体分析 42
第二节 和谐社会的类型分析 53
伦理型和谐社会 54
法治型和谐社会 62
发展型和谐社会 68
第三节 和谐社会的文化语境 75
全球化文化语境下的和谐社会 76
本土化文化语境下的和谐社会 88
契合性文化语境下的和谐社会 98
第二章 法伦理文化的理论结构第一节 法伦理文化的学科背景 109
法伦理学的学科特性 110
法伦理学的形成与发展 119
法伦理学的价值与意义 131
第二节 法治文化的伦理意蕴 143
传统法治文化的伦理内核 144
现代法治文化的伦理呼唤 150
伦理型法治文化的形成路径 159
第三节 伦理文化的法治内涵 170
传统伦理文化的规范理念 170
现代伦理文化的法治要素 178
法治型伦理文化的演进过程 186
第三章 构建和谐社会的法伦理文化诉求第一节 社会变迁的文化之维 199
社会变迁的文化根基 199
社会变迁的文化机理 208
社会变迁的文化限度 217
第二节 和谐社会与和谐文化 227
和谐文化释义 227
和谐文化的基本功能 235
和谐社会类型及其对位文化 242
第三节 和谐社会的法伦理文化诉求 253
共建共享的文化基础 253
和谐社会的多元文化需求 267
和谐社会的法伦理文化支撑 276
第四章 构建和谐社会的法伦理文化路径第一节 社会和谐的微观结构分析 293
社会和谐的结构释义 293
社会和谐的微观要素 298
社会和谐微观结构的关系 303
第二节 构建和谐社会的法伦理文化路径 308
行为和谐的法律规范与道德促进 308
利益和谐的法律调控与道德引导 318
价值和谐的法律保障与道德感召 329
第三节 构建和谐社会的法伦理文化困境与出路 341
行为失范与行为规范——“黑砖窑”事件的警示 341
利益失衡与利益反哺——“钉子户”的难题 349
价值多元与价值和谐——“超女”们的启示 3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