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导言 1
第二章 研究方法与研究区域 4
2.1 先导研究 4
2.2 追踪研究 6
2.3 研究方法的特点 7
2.4 地理与交通 10
2.5 村庄 13
2.6 人口 17
2.7 行政体系和组织 23
第三章 乡村工业的发生与发展 28
3.1 老丝厂:历史的回声 28
3.2 大办工业运动:一次深刻的教训 35
3.3 新丝厂 46
3.4 村办丝织厂 66
3.5 村内的其他工业 80
第四章 乡村工业的动力、条件和性质 82
4.1 一场悄然无声的变革 82
4.2 传统经济结构的可融性:农工相辅 84
4.3 内在驱动:剩余劳动力 90
4.4 潜流及能量的释放 97
4.5 “草根工业” 110
第五章 分工与兼业 115
5.1 从农、副、工到工、副、农 115
5.2 职业分化 120
5.3 兼业户 125
5.4 兼业劳动 129
5.5 劳动力的空间移动 132
第六章 经济演变中的工业和农业 134
6.1 家庭经济演变之一:收入 134
6.2 家庭经济演变之二:生活开支 136
6.3 发展中的裂痕 140
6.4 离农的障碍 142
6.5 “以工补农” 144
6.6 新的探索 146
第七章 家 151
7.1 家的概念 151
7.2 家的规模与类型 152
7.3 家的职能变化 154
7.4 亲子关系 156
7.5 “长老统治”的失落 162
第八章 婚姻 166
8.1 婚姻法的影响 166
8.2 婚姻的阶级性 171
8.3 性比例的失调 173
8.4 婚姻的范围:村内婚与外地媳妇 177
8.5 婚姻趋势:择偶与情侣交往 179
8.6 婚姻的开支与婚礼的意义 188
第九章 日常生活 198
9.1 楼房 198
9.2 房内的陈设 200
9.3 衣着 201
9.4 食品和交通 203
9.5 教育和卫生 205
9.6 娱乐 207
第十章 小城镇体系与城乡一体化趋势 213
10.1 小城镇的意义与层次 213
10.2 乡村工业与小城镇的复苏 215
10.3 摆动人口 217
10.4 城乡一体化趋势 219
第十一章 苏南模式及其问题 222
11.1 由农业经济向工业经济的过渡 222
11.2 乡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转接与融合 223
11.3 苏南模式及其问题 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