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序 1
编者的话 1
第一章 绪论 1
1.1 引论 1
1.2 写作动机与本书主旨 3
1.2.1 写作动机 3
1.2.2 本书主旨 7
1.3 研究现状及问题所在 9
1.4 研究路径与本书结构 13
1.4.1 前提预设 13
1.4.2 研究路径 18
第二章 理论基点:刑法在现代法律体系中的地位 21
2.1 引论 21
2.2 框架选择:公法与私法的分类体系 22
2.3 体系定位:刑法与民法的体系位置 35
2.3.1 公法-私法分类在中国语境中的特性 35
2.3.2 刑法在公法-私法分类中的传统定位 41
2.3.3 公法-私法-刑法分类的确立与论证 50
2.4 小结 74
第三章 制度构建:刑法与民法的制度出发点选择 75
3.1 引论 75
3.2 制度基础:民法与刑法大厦的基点 78
3.2.1 权利体系的社会历史基础 78
3.2.2 法益侵犯性的刑法学意义 85
3.3 制度建设:利益关系对刑法的影响 104
3.3.1 刑法与民法的利益考量性 104
3.3.2 面向刑法制度的利益关系 107
3.3.3 利益冲突与法律的正义性 120
3.4 小结 131
第四章 事实面向:刑法与民法的社会伦理性评析 132
4.1 引论 132
4.2 法律制度的道德偏好 133
4.2.1 民法制度:道德问题的特殊取向 133
4.2.2 刑法制度:伦理否定的制度镶嵌 135
4.2.3 违法行为:部门法律的体系解读 138
4.3 法律制度的正义诉求 144
4.3.1 无讼理想:对传统法律文化的另类解读 144
4.3.2 正义诉求:案件事实与法律规范的沟通 148
4.3.3 利益保护:刑法与民法的不同路径 163
4.3.4 惩罚性赔偿:民法保护的例外规定 178
4.4 质疑“刑法的民法化” 182
4.5 小结 187
第五章 规范面向:刑事责任的前提及其规范内容 189
5.1 引论 189
5.2 行为定型:犯罪行为与侵权行为的不同取舍 191
5.2.1 刑法中的行为定型 191
5.2.2 民法中的行为定型 214
5.2.3 违法性判断的体系地位 222
5.3 责任形态及其归属 229
5.3.1 责任主体 229
5.3.2 归责原则 233
5.4 小结 237
第六章 结语 239
6.1 观点总结 239
6.2 研究特征以及进一步研究的前景展望 242
参考文献 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