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序&潘世伟 1
一、伦理本位为核心的文化共同体及其消弱 2
二、中国文化史上的两次转型 7
三、现代性的悖论 18
四、文化的“三分天下” 22
五、展望新理性 35
六、关于当代文化-意识形态的提问 43
第一节 回归——80年代:寻找文化的时代 53
一、呼唤“人”的文学 53
二、美术:挣脱精神的枷锁 59
三、文化“圈子”、读书热及翻译热 63
四、电影在探索中与世界对话 67
第二节 彷徨与坍塌:启蒙话语的双声复调 71
一、80年代的重要精神命题:启蒙 71
二、双声复调和多元格局 79
三、未竟的启蒙 87
第三节 重访80年代——“反思启蒙”的几个核心问题 95
一、救亡与启蒙 95
二、新启蒙种种 99
三、启蒙与“后”学 104
四、反思的有效性 106
第一节 喧嚣:20世纪下半叶的西方后现代主义 110
一、后现代讨论的兴起 110
二、后现代主义思潮在西方的争鸣 113
第二节 矛盾与冲突:后现代主义在中国引发的热议 121
一、“后现代”登陆中国 121
二、后现代主义哲学向度的研究——怀疑和争论 124
三、“中国后现代后殖民”:对抗西方文化霸权 135
第三节 实践的勇气:后现代主义文艺思潮 142
一、文学:先锋精神 143
二、美术:新潮实践 150
三、电影:娱乐游戏 159
四、建筑:传统裂变 164
第一节 三十年来中国大众文化的特征描述 169
一、多元的价值取向 170
二、娱乐的精神实质 172
三、商业的利益驱动 175
四、通俗的表现形式 179
第二节 大众文化与主导文化的矛盾与冲突 183
一、对“私域世界”的发现和重视 184
二、对娱乐功能的追求和迷恋 187
第三节 大众文化与精英文化的矛盾与冲突 193
一、“一场对抗庸人的文化战争” 196
二、庸俗化:挑战精英信守的价值系统 201
三、通俗化:自我高雅化的危机 206
第一节 西风劲吹中依然挺立 214
一、“一波三折”的历程 214
二、创作中的传统元素 222
第二节 媒体喧嚣下的“国学”虚热 226
一、困惑中的求解之维 227
二、特征:国学研究步履维艰 233
第三节 努力前行的实践 241
一、面向历史的选择 241
二、保持学术向度 243
第四节 反思近三十年传统文化之争 248
一、传统文化热背后的问题 249
二、反思:传统文化如何契入现代化? 253
第一节 “新时期”开端:思想解放、拨乱反正 260
一、迟到的“新时期” 260
二、思想解放带来了人的解放 265
三、思想解放带来了文的解放 266
第二节 弘扬新社会主义精神的主旋律文艺 272
一、“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的提出 272
二、“五个一工程”:作为一种国家文化战略 277
三、文化市场的开放 283
第三节 新社会主义文化的主导风格:开放的现实主义 286
一、从封闭走向开放 286
二、多样化的现实主义之路 291
三、吸纳浪漫主义和现代主义 296
四、走向新理性精神 300
一、关于中西之争 308
二、关于古今之辨 320
三、回到马克思 332
四、建设新的文化-意识形态 349
参考书目 361
后记 3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