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1
一 周口店遗址的发现与发掘 5
(一)跨世纪的寻觅 6
1.“从猿到人” 6
2.寻找“缺环” 8
3.邂逅圣地 14
(二)开局顺利 23
1.最初的两颗人牙 23
2.筹备工作紧锣密鼓 27
3.成立专门研究机构 30
(三)系统发掘 35
1.正式发掘开始 35
2.第一个头盖骨 39
3.辉煌的十年 44
二 周口店遗址群 54
(一)周口店第13和15地点 55
(二)山顶洞遗址 60
(三)鱼岭 70
三 世界遗产 74
(一)人类化石和文化遗物 75
(二)动植物化石 79
(三)地质剖面 84
四 周口店研究热点 90
(一)北京人的年代 91
(二)北京人的生活环境 95
(三)北京人的进化位置 101
(四)北京人石器的制作水平与技术传统 109
1.石器的制作水平 109
2.石器的技术传统 121
(五)北京人制作骨器问题 129
(六)北京人用火问题 137
(七)北京人以洞为“家”问题 144
(八)北京人打猎问题 148
五 周口店的厄运与新生 156
(一)北京人化石失踪之谜 157
(二)周口店的新生 167
六 走出周口店 173
(一)黄土地质考古带 174
1.鄂尔多斯高原 176
2.汾渭地堑 183
3.泥河湾盆地 192
(二)红土地质考古带 197
1.云贵高原 198
2.百色盆地 203
3.长江地堑 209
七 重上龙骨山 220
参考书目 228
后记 229
一 达尔文 7
二 海卡尔 9
三 杜布瓦(圆圈标出者)在开往远东的军舰上 10
四 “爪哇人”头骨照片及复原图 11
五 “爪哇人”股骨 12
六 安特生 16
七 早年周口店鸟瞰 17
八 周口店地理位置略图 18
九 试掘龙骨山 20
一○ 最早发现的三颗北京人牙齿化石 22
一一 翁文灏 25
一二 步达生和他的同事们 28
一三 昔日的龙骨山 37
一四 周口店第1地点素描图 37
一五 龙骨山部分地点地层示意图 39
一六 北裂隙“下洞”——第一个北京人头盖骨从这里出土 41
一七 第一个北京人头盖骨 43
一八 开挖之前(1935年) 45
一九 北京人头骨化石 46
二○ 北京人股骨化石 47
二一 贾兰坡细心清理出露的北京人头骨(1936年) 48
二二 北京人遗址第1水平层平面图和I-J剖面图 50
二三 步日耶(中)和德日进(左)在龙骨山(1935年) 51
二四 魏敦瑞来到龙骨山(1936年) 52
二五 周口店第13地点的手斧 56
二六 周口店第15地点带Y字形背脊的石片 58
二七 周口店第15地点的小手斧 59
二八 周口店第15地点的薄刃斧 60
二九 山顶洞剖面图 61
三○ 山顶洞人头骨化石 62
三一 山顶洞人老年男性复原胸像 63
三二 山顶洞部分垂饰 65
三三 山顶洞的洞熊骨架 67
三四 山顶洞的虎骨架 67
三五 “东方广场”遗址 69
三六 周口店第1地点地层剖面 87
三七 北京人头骨复原图 104
三八 北京人复原胸像 105
三九 重新评价北京人石器 113
四○ 北京人的钻具(左、中)和尖状器(右) 117
四一 北京人的两极石片 117
四二 北京人的小工具之一 118
四三 北京人的小工具之二 119
四四 北京人的两面工具 125
四五 北京人遗址出土的砍去角枝的斑鹿头骨 135
四六 “北京人洞穴之家”发育过程 147
四七 北京人打猎归来 152
四八 魏敦瑞离京赴美 160
四九 国务院副总理邓小平参观周口店遗址题词 168
五○ 中国科学院院长郭沫若参观周口店遗址题词 169
五一 发掘顶部堆积 171
五二 水洞沟遗址 177
五三 水洞沟石器 178
五四 萨拉乌苏遗址 179
五五 萨拉乌苏石器 183
五六 丁村石器 186
五七 三门峡石器 188
五八 陈家窝子直立人下颌骨 189
五九 蓝田直立人头盖骨 191
六○ 蓝田手斧 193
六一 “东谷坨石核” 196
六二 元谋人门齿 199
六三 盘县大洞的勒瓦娄哇风格石制品 203
六四 百色手斧 204
六五 梁山手斧 211
六六 巫山直立人化石 213
六七 巫山石器 214
六八 繁昌骨制手镐 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