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迁中的彝族社区 以可邑村为例》PDF下载

  • 购买积分:13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彭多意,崔江红等著
  • 出 版 社:北京:民族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7
  • ISBN:7105089849
  • 页数:355 页
图书介绍:本书是香港理工大学与云南大学及云南师宗县政府一起推动的名为“能力建设与农村发展”行动研究项目的工作人员与彝族K村社区村的村民合写的。内容包括K村的自然状况、历史故事、生活故事、信仰、风俗、民间文化以及村民与工作人员的互动等内容。村民与工作员“一起写村史”有利于推进村民的历史自觉、文化自尊和社区自信,推动乡村文化建设和中国农村社会工作的发展。本书正是这方面的一个有益的探索。读者对象为从事农村管理与研究的人员,人类学、民俗学的研究者与爱好者。

第一章 历史与概况 1

一、自然状况 1

二、社会状况 2

三、经济状况 5

四、文化教育 6

第二章 生态环境 9

第一节 自然环境 9

一、位置 9

二、环境 10

三、气候 10

四、交通 11

第二节 资源 12

一、土地 12

二、矿物 13

三、水 14

四、动物 17

五、植物 17

第三节 自然灾害 19

一、灾害种类 19

二、相应的措施 20

第四节 生态系统 21

一、村落生态 21

二、生活生态 23

三、森林生态 26

四、水利生态 30

五、生态观 31

第三章 人口 33

第一节 人口变动情况 33

第二节 人口的自然现状 37

一、性别、年龄及民族 37

二、婚姻 41

三、身体素质(预期寿命、残疾等) 42

四、文化素质 43

第三节 人口的职业流动 44

一、人口的行业状况 44

二、人口的职业转换 45

第四节 人口的迁移流动状况 46

一、人口迁出和迁入状况 46

二、人口流入和流出状况 46

第五节 人口的生育与死亡状况 47

一、育龄妇女生育状况 47

二、婴儿出生状况 48

三、人口死亡状况 48

四、家庭既往生育存活情况 49

第六节 计划生育情况 49

一、区内计划生育政策及规定 49

二、妇女节育方式和节育时间 51

三、计划内计划外生育状况 52

四、计划生育工作人员专访 52

第四章 经济 55

第一节 生产关系的变革 55

一、1949年以前可邑村的经济状况 55

二、1950—1979年生产关系的变革 56

三、农村管理体制改革时期的经济情况 60

第二节 经济结构的变迁 61

一、劳动生产条件 61

二、劳动生产工具的逐步改进 62

三、粮食、经济作物的结构性变化 62

四、可邑现在的经济收入来源 62

五、家庭饲养业 68

六、副业 71

七、出外打工 74

八、旅游业 74

第三节 消费和借贷、储蓄 76

一、消费状况 76

二、借贷、储蓄情况 80

第四节 可邑村的现代扶贫 81

一、扶贫目标和项目 81

二、扶贫优惠政策 84

第五章 社会政治 86

第一节 可邑村社会政治的历史变迁 86

一、1949年以前的社会政治状况 86

二、1949年以后的政治变迁 87

第二节 社会政治关系 89

一、族内社会政治关系 89

二、社会交往 94

三、政治认同 96

四、政治信息的获得 99

五、政治参与热情 99

第三节 村建工作与社区政治 102

一、村建工作 102

二、社区政治 110

第四节 村务管理 118

一、可邑村财务管理制度 118

二、学习、生活、请销假制度 119

第六章 婚姻家庭 120

第一节 婚姻 120

一、婚姻制度 120

二、通婚规则 122

第二节 家庭 143

一、家庭结构 143

二、家庭关系 143

三、家庭功能 148

四、财产继承 155

五、家族 157

六、亲属制度及亲属称谓 159

第七章 法律 164

第一节 禁忌及习惯法 164

一、禁忌 164

二、习惯法 168

第二节 历史上成文法的实施和影响 170

一、新中国成立前 170

二、新中国成立后 172

第三节 村规民约 173

一、历史上的村规民约 173

二、现行村规民约 176

三、村规民约的宣传及执行 180

第四节 纠纷与解决方法 182

一、纠纷种类 182

二、解决方式 183

第五节 治保调解工作 188

一、治保调解工作现状 188

二、义务消防队工作制度 189

第六节 国家法律在村中的实施 192

一、村民自治 192

二、社会治安 196

第八章 文化 200

第一节 语言文字 200

一、可邑村彝族阿细语言 201

二、双语教学 205

第二节 文学艺术 206

一、民间文学 207

二、民间音乐、乐器和舞蹈 216

三、民间美术工艺及传承 219

四、民间建筑艺术 223

第三节 民族文化心理 225

一、个人社会化过程和内容 226

二、民族文化心理素质内容 227

第四节 民间体育与娱乐活动 230

一、游戏 230

二、歌舞娱乐 232

三、休闲方式 233

四、竞技活动 234

第五节 信息传播 236

一、传统信息传播方式 236

二、现代信息传播方式 239

第六节 文化设施建设及旅游资源的开发 241

一、文化设施建设 241

二、旅游资源的开发 246

第九章 民风民俗 248

第一节 日常生活习俗 248

一、服饰习俗(传统和现代) 248

二、饮食习俗 251

三、居住习俗 256

四、待人接客习俗 258

五、生产习俗 259

第二节 礼仪习俗 259

一、满月礼 259

二、丧葬习俗 261

三、婚礼 263

第三节 节庆风俗 264

一、火把节 264

二、春节 266

三、中秋节 267

四、西方节日 268

第四节 伦理道德 269

一、社会伦理道德 269

二、家庭伦理道德 269

第十章 教育 271

第一节 教育发展的背景 272

一、清代义学 272

二、民国初级小学 272

三、新中国西山第一小学 273

四、现代教育 274

第二节 民族传统教育 274

一、传统文娱教育 275

二、生活常识和生产技能教育 276

第三节 现代教育 289

一、现代学校教育 289

二、社会教育 296

三、成人教育 301

四、香港鲍思高基金会 306

第四节 村民文化素质情况 309

一、村民受教育状况 309

二、村民知识结构 309

三、村民对教育的认识 311

第十一章 科技卫生 312

第一节 科技培训 312

一、农业培训 312

二、烟农代表培训 313

三、烟农培训 313

第二节 现代农业技术的推广 314

一、粮食生产中的科技推广 314

二、经济作物 316

三、农用肥料、农药及农作物的管理与保护 320

四、畜禽养殖业 321

五、酿酒 324

六、果木 325

第三节 农机设备的使用 327

一、农机设备的使用情况 327

二、家电、电话等电器的使用 327

第四节 传统医药 328

一、民族医药 328

二、传统医疗方法 329

三、巫医 331

第五节 现代医疗卫生及兽医 331

一、医疗机构 331

二、妇幼保健 333

三、疾病的防治 335

四、兽医 336

第六节 环境卫生 337

一、村落环境卫生 337

二、厕所问题 338

三、厨房问题 340

四、垃圾及污水处理 341

第十二章 宗教 343

第一节 崇拜对象及节日 344

一、山神 344

二、火神 345

三、密枝节 348

四、天主教 350

第二节 宗教场所 351

一、密枝林 351

二、山神庙 351

三、教堂 352

后记 353

主要参考文献 3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