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论 1
第一章 《拉伯雷研究》:双重性视界下的狂欢叙事 15
一、毁灭—更新:狂欢体验的双重性 17
二、辱骂—赞美:狂欢语言的双重性 31
三、加冕—脱冕:狂欢情节的双重性 43
四、死亡—诞生:怪诞人体的双重性 55
五、上部—下部:狂欢宇宙的双重性 69
第二章 双重性—双重人格—双声语 91
一、陀思妥耶夫斯基体裁的狂欢渊源 92
二、狂欢化的陀思妥耶夫斯基小说 100
三、从狂欢的双重性、双重人格到对话的双声语 113
第三章 狂欢的双重性及其古典思想背景 137
一、世界的双重存在 140
(一)狂欢宇宙的双重存在 140
(二)思想史上的双重存在 148
二、事件的双重意义 158
(一)存在即事件 158
(二)狂欢作为“存在即事件” 162
(三)作为事件的狂欢的双重性 164
(四)双重性与辩证思维传统 169
三、人格的一体双身 177
(一)双重人格与狂欢化传统 177
(二)双重人格与基督教传统 181
第四章 狂欢的双重性与现代存在论话语 201
一、狂欢的双重性与话语的对话性 201
(一)陀思妥耶夫斯基小说中的狂欢与对话 201
(二)超语言学中的话语对话 207
(三)双重性与对话的内在统一 213
(四)一切存在都是对话存在 218
二、狂欢的双重性与存在的主体间性 223
(一)双重存在的主体间性 223
(二)双重人格的主体间性 227
(三)外位性视界下的主体间性 230
(四)主体形而上学的反动 235
三、狂欢的双重性与真理的敞开性 239
(一)狂欢世界的开放性 239
(二)话语对话的未完成性 246
(三)真理的敞开性 251
四、狂欢的双重性与后现代主义 256
(一)解构主义语境中的狂欢 256
(二)民间文化的弘扬与大众文化的追捧 261
(三)从话语的对话性到文本的互文性 266
结语 狂欢的双重性:解构与建构 279
一、“源自辩证法,但还不是辩证法” 279
二、宇宙的交替与更新精神 285
三、人民大众的自由平等诉求 292
四、从现代性到后现代性的诗学与哲学话语 298
参考文献 312
后记 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