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的当代形态与当代意义&袁行霈 1
第一章 什么是国学 1
第一节 国学的形成 1
第二节 国学的认识 7
第三节 国学的价值 11
第四节 国学的研究 15
第二章 儒学与经学 22
第一节 儒经的形成 22
第二节 儒经的演进 26
第三节 儒学的意义 31
第四节 经书的研读 37
第三章 十三经 41
第一节 《周易》 41
第二节 《尚书》 46
第三节 《诗经》 49
第四节 三礼 52
第五节 春秋三传 57
第六节 《论语》 60
第七节 《孟子》 62
第八节 《孝经》 65
第九节 《尔雅》 68
第四章 史部概论 70
第一节 史部概况 70
第二节 史部的特点 75
第三节 史书研读 80
第四节 史籍举例七种 85
第五章 二十五史 91
第一节 前四史 91
第二节 两晋南北朝史 95
第三节 隋唐五代诸史 100
第四节 宋辽金史 103
第五节 后三史 105
第六章 先秦诸子 108
第一节 子学的形成 108
第二节 老子 111
第三节 庄子 115
第四节 墨家 118
第五节 荀子 120
第六节 法家 123
第七节 名家 127
第八节 其他学派 130
第七章 历代子学 135
第一节 两汉子学 135
第二节 魏晋玄学 142
第三节 隋唐子学 146
第四节 宋明理学 149
第五节 子学的内容与特征 156
第八章 集部概论 160
第一节 集的形成与分类 160
第二节 楚辞类及其研究 162
第三节 别集和总集 165
第四节 诗文评类 169
第五节 集部研读 171
第九章 古典文学概论 173
第一节 中国文学的特质 173
第二节 从歌谣到文人诗 177
第三节 唐诗的风神 183
第四节 宋词的情致 187
第五节 元曲的畅达 191
第十章 佛学概论 194
第一节 佛教的形成与传播 194
第二节 佛教思想 198
第三节 佛教教义 206
第四节 佛教东传与佛教典籍 213
第十一章 道教概论 218
第一节 道教的形成 218
第二节 道教的发展与总结 223
第三节 道教思想体系 228
第四节 道教的影响 235
第十二章 古典艺术学 237
第一节 书论 237
第二节 画论 244
第三节 乐律学 249
第十三章 版本、目录与校勘 259
第一节 版本学 259
第二节 目录学 268
第三节 校勘学 275
第四节 辨伪、考据与辑佚 280
第十四章 文字、音韵与训诂 289
第一节 文字学 289
第二节 音韵学 297
第三节 训诂学 305
第十五章 天文地理学 311
第一节 古天文学 311
第二节 古历法学 315
第三节 古地理学 319
参考文献 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