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 人工影响天气的发展及现状第一章 人工影响天气的历史和概况 3
1.1 人工影响天气的历史 3
1.2 中国人工影响天气的现状 5
1.3 实施人工影响天气的条件 8
1.4 人工影响天气现代化建设 9
1.5 小结 12
参考文献 12
第二章 人工影响天气的科学基础 14
2.1 自然降水和降雹的环节和过程 14
2.2 人工增雨和防雹的科学基础和原理 23
2.3 小结 25
参考文献 25
第三章 人工影响天气的观测和探测设备 26
3.1 地面雨量观测网 26
3.2 雷达探测系统 26
3.3 卫星接收系统 31
3.4 闪电定位系统 34
3.5 雨滴谱观测 34
3.6 地基微波辐射计 34
3.7 GPS/MIT系统 35
3.8 地面测雹板 36
3.9 资料收集 36
3.10 小结 38
参考文献 38
第四章 火箭在人工影响天气作业中的应用 39
4.1 概述 39
4.2 国内外火箭应用情况 39
4.3 我国的人工影响天气火箭作业系统 40
4.4 我国人工影响天气火箭的应用现状 43
4.5 小结 46
参考文献 46
第二篇 增雨防雹火箭的设计和应用第五章 增雨防雹火箭总体设计及其环境效应 49
5.1 增雨和防雹作业对火箭的要求 49
5.2 火箭总体参数确定和气动外形设计 50
5.3 部位安排与质心定位 53
5.4 气动特性计算 54
5.5 火箭的弹道 60
5.6 载荷计算 61
5.7 火箭结构设计 63
5.8 弹体构造和设计 64
5.9 弹身密封问题 66
5.10 结构强度计算 67
5.11 可靠性设计 69
5.12 火箭飞行的环境效应 70
5.13 小结 72
参考文献 73
第六章 火箭动力系统 74
6.1 发动机总体设计 74
6.2 固体推进剂和药形选择 77
6.3 药柱设计 81
6.4 内弹道计算 84
6.5 燃烧室 85
6.6 喷管 88
6.7 点火器 89
6.8 无喷管和可燃喷管发动机 90
6.9 试验 91
6.10 小结 94
参考文献 95
第七章 火箭播撒装置与催化剂发生技术 96
7.1 概述 96
7.2 播云催化剂 97
7.3 喷嘴 100
7.4 延时点火器 101
7.5 焰剂成核率检测方法 101
7.6 焰剂技术的最新进展 102
7.7 小结 103
参考文献 104
第八章 火箭的残骸处理 105
8.1 火箭的残骸处理 105
8.2 降落伞回收系统 105
8.3 爆炸自毁 110
8.4 壳体燃烧自毁 114
8.5 小结 114
参考文献 115
第九章 发射系统设计 116
9.1 发射装置的技术要求 116
9.2 发射装置 116
9.3 发射控制器 124
9.4 小结 128
参考文献 129
第三篇 火箭人工增雨技术 133
第十章 火箭增雨机理 133
10.1 概述 133
10.2 冷云自然降雨环节和过程中的“门槛”和缺损表现 133
10.3 增加冷云降水效率的火箭人工增雨机理 134
10.4 激发云体发展的动力播撒火箭人工增雨机理 135
10.5 人工增雨展望 137
10.6 小结 138
参考文献 138
第十一章 人工增雨外场作业方案设计 139
11.1 火箭作业点的布设和环境条件的选择 139
11.2 火箭增雨作业天气条件、作业时机、部位综合分析 141
11.3 火箭增雨作业条件天气选择及资料应用 144
11.4 火箭人工增雨作业方案设计 147
11.5 小结 152
参考文献 152
第十二章 增雨作业指标 154
12.1 对流云增雨作业天气条件的选择 154
12.2 层状云增雨(雪)作业天气条件分析与选择 156
12.3 地形云增雨(雪)作业天气分析与选择 157
12.4 作业目标云的确定 158
12.5 作业时机和作业云的部位 159
12.6 可播度和人工增雨作业的播云指标 163
12.7 催化剂的输送和扩散 165
12.8 小结 166
参考文献 166
第十三章 数值模拟在火箭人工增雨作业中的应用 168
13.1 概述 168
13.2 对流云火箭增雨作业的部位和时机 171
13.3 火箭播撒剂在云中的扩散 182
13.4 播撒作业后的雨粒子运行增长轨迹和落区估算 188
13.5 小结 189
参考文献 190
第十四章 火箭增雨作业效果评估 191
14.1 人工增雨效果的概念 191
14.2 人工增雨作业效果的检验 192
14.3 人工增雨效果的统计检验 193
14.4 人工增雨效果的物理检验 211
14.5 火箭人工增雨效果的效益评估方法 215
14.6 小结 216
参考文献 216
第四篇 火箭人工防雹技术 221
第十五章 火箭防雹原理 221
15.1 冰雹形成机制 221
15.2 冰雹云的类型和结构特点 222
15.3 播撒防雹原理 226
15.4 爆炸防雹原理 229
15.5 爆炸作用与播撒作用相结合 231
15.6 小结 231
参考文献 232
第十六章 人工防雹作业方案设计 233
16.1 冰雹预报和冰雹天气的监测 233
16.2 冰雹云雷达回波的观测设计 237
16.3 人工防雹作业方案设计 239
16.4 新型火箭人工防雹作业方法设计 245
16.5 作业方案的组织实施 248
16.6 小结 250
参考文献 251
第十七章 防雹作业指标 252
17.1 冰雹云的宏观识别 252
17.2 冰雹云的卫星云图识别 255
17.3 冰雹云的雷达回波特征及其识别 257
17.4 雷达探测冰雹云的定量识别指标 269
17.5 多因子判别法识别冰雹云 290
17.6 新一代雷达在防雹中的应用 296
17.7 小结 299
参考文献 299
第十八章 数值模拟在火箭防雹作业中的应用 301
18.1 引言 301
18.2 大雹形成机制和火箭防雹作业的部位与时机 301
18.3 人工冰核可否快速长大成雹胚 302
18.4 人工雹胚可否与自然雹胚平等竞食过冷水 308
18.5 小结 308
参考文献 309
第十九章 火箭防雹作业效果评估 310
19.1 人工防雹作业效果的概念 310
19.2 人工防雹作业效果的检验 311
19.3 常用人工防雹作业效果统计检验方法 312
19.4 常用人工防雹作业效果物理检验方法 322
19.5 经济效益评估法 326
19.6 国外防雹效果检验情况简介 326
19.7 小结 327
参考文献 328
第五篇 火箭人工影响天气业务系统建设和火箭应用技术展望第二十章 火箭人工影响天气业务技术系统的建设 331
20.1 概述 331
20.2 火箭人工影响天气业务技术系统建设的必要性 332
20.3 火箭人工影响天气业务技术系统 333
20.4 火箭人工影响天气综合技术系统 335
20.5 火箭人工影响天气作业指挥系统 336
20.6 火箭业务作业技术规范 346
20.7 建立试验基地和试验示范区 348
20.8 小结 349
参考文献 350
第二十一章 人工增雨防雹火箭技术发展 351
21.1 低成本、高性能、系列化火箭 351
21.2 播撒方式的创新 352
21.3 暖云催化火箭 355
21.4 雷达-计算机-火箭三位一体作业体系 356
21.5 小结 356
参考文献 357
第二十二章 火箭在人工影响天气其他领域内的应用前景 358
22.1 概述 358
22.2 应用火箭触发和抑制闪电 359
22.3 用火箭技术防霜冻和消雾 361
22.4 用火箭消云消雨 364
22.5 用火箭调节降水的时空分布 365
22.6 小结 365
参考文献 366
附录 367
附表1 标准正态分布函数Ф(x)的数值表 367
附表2 t-分布的数值表 368
附表3 柯尔莫哥洛夫检验法中函数k(y)的数值表 369
附表4 F分布信度为5%和1%的临界限值 370
附表5 符号检验表(双边界限) 374
附表6 秩和检验表 375
附表7 符号秩次统计量T的分布 377
附表8 相关系数r的显著性检验表 379
技术术语汇编 3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