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感性:虚拟与现实》PDF下载

  • 购买积分:12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齐鹏著
  • 出 版 社:北京:人民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8
  • ISBN:9787010056401
  • 页数:326 页
图书介绍:数字化时代如何认识感性,是哲学乃至人们日常生活中常遇到的一个重要问题。有关这个问题的著作很少。本书围绕数字化时代如何认识虚拟与现实中的感性问题做了多方面、多角度的系统论述,包括感性在历史上的发展变化,感觉的类型、结构、内核特征、方法,感性空间、感性文化和东西方文明、新感性与现代艺术、新感性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等,论述具有厚重的历史感和强烈的现实感,紧扣时代,文字严谨,是一部具有相当价值的学术著作,有助于填补这方面的空白。

导论 1

一、感性发展的历史阶段 4

二、数字化时代新感性的特点 7

三、新感性的价值和意义 17

四、新感性未来展望 22

第1章 关于感觉和感性命题的哲学史考察 1

一、古希腊时期 2

二、文艺复兴时期 3

三、18—19世纪 5

四、20世纪与后现代 10

五、21世纪的感性凸起 18

第2章 感性的内核和结构 23

一、感觉的相关概念和类型 24

(一)感觉的第一类型——官能感觉 26

(二)感觉的第二类型——实践感觉 27

(三)感觉的第三类型——精神感觉 29

(四)感觉的第四类型——人一机数字化新感觉 31

二、感性的内核 31

(一)视觉 34

(二)听觉 36

(三)味觉 37

(四)形和色彩的作用 37

(五)点·线·面的作用 43

三、感性的结构 46

(一)认识结构 46

(二)生物结构 48

(三)历史性结构 50

(四)实践结构 52

(五)关系结构 54

(六)双向度结构 56

(七)非逻辑——逻辑结构 58

(八)审美结构 59

(九)虚拟结构 61

第3章 感性的特征和方法 63

一、感性的特征 65

(一)感性的个性特征 65

(二)感性的布局性 66

(三)感性的社会性 68

二、感性方法的客观性 70

(一)理性有它的局限性 70

(二)感性有其方法论上的依据 73

(三)感性方法客观地存在着、运动着,并结出灿烂之果 74

三、感性方法 75

(一)心理结构——矛盾方法 76

(二)时间结构——意识流方法 77

(三)心理时间方法 78

(四)心理空间方法 78

(五)错位法 80

(六)象征手法 83

(七)解构手法 85

(八)荒诞手法 86

第4章 感性空间 89

一、感性空间的内涵和形成 90

(一)感性空间的内涵 90

(二)感性空间的形成 92

二、新感性空间的展现方式和演化阶段 93

(一)新感性空间的展现方式 93

(二)感性空间的演化阶段 95

三、感性空间的特征 97

(一)感官性 97

(二)直接性与间接性 98

(三)不可逆性 98

(四)历史性 99

(五)遗传性和进化性 100

(六)社会性 101

(七)分形结构 102

(八)生长结构 102

四、感性空间——潜在存在与发展的新视野 103

(一)感性空间的特征决定了它的潜在存在与发展 104

(二)间断性是潜在存在与发展的新视野 105

(三)老子的“空”、“无”思想观体现了潜在发展的新视野 106

(四)空间问题是西方现代科学革命的突破口 106

五、21世纪中华民族的发展空间战略 107

(一)如何在全球化的发展空间中形成自己的发展道路 108

(二)在21世纪全球化时空重组进程中,中华民族的发展空间如何达到共存与共赢 109

(三)创新程度决定着中华民族的发展空间 111

第5章 感性文化与东西方文明 113

一、感性文化的提出 114

二、感性文化和东西方文明 117

(一)地理环境对人类文明和感性文化发展登? 118

(二)人文环境推动感性文化的发展 119

(三)艺术对感性文化的影响 120

(四)哲学推动感性文化的发展 121

三、感性和文化转型 126

四、21世纪是感性文化凸起的时代 130

(一)新一代感性文化人的产生 130

(二)视像取代语言成为感性文化转型的典型标志 131

(三)新的审美文化崛起 132

(四)人一机新感性导致认识论和哲学框架的革命 133

第6章 新感性与现代艺术 137

一、从文化史的角度看感性与艺术的关系 138

(一)古希腊罗泰戈拉的“人是万物的尺度” 139

(二)鲍姻加登的“美学是一门感性认识的科学” 139

(三)上承希腊与文艺复兴,下开百世的思想家康德的艺术观 140

(四)马克思的“五官感觉的形成是迄今为止全部世界史的产物” 141

(五)新感性的代表人物马尔库塞 142

(六)后现代思想大师利奥塔的美学论述 144

二、从西方艺术的三座高峰看感性与艺术 145

(一)古希腊雕刻艺术 146

(二)欧洲意大利的文艺复兴 147

(三)18世纪以法国为中心的欧洲艺术 151

三、新感性和现代艺术 154

第7章 数字化时代新感性的二重性 161

一、论网络时代的新感性 162

(一)感性进入新的历史阶段 162

(二)数字化时代感性的特征 165

(三)数字化时代感性发展的二重性 171

二、数字化时代的新感性与悖论群 176

(一)悖论是事物发展的本质 176

(二)数学化时代的新感性与悖论群 178

(三)哪里有危险哪里就有拯救的力量 191

三、科技文明的悖论——审美文化和艺术的价值 192

(一)尼采的“艺术是人的本源是生命形而上的活动” 195

(二)海德格尔的“技术的本质给人带来,最高的危险” 198

(三)马尔库塞的“科技理性使人变成‘单向度的人使社会变成’单向度的社会” 200

(四)利奥塔以审美抗拒“非人”化 202

第8章 走进大脑生物学时代的新感性 207

一、感性与DNA遗传基因 208

(一)人的感觉和DNA遗传基因 209

(二)脑结构的传递功能与感觉 212

(三)DNA遗传基因与专业感觉培养 215

(四)感觉——通向世界的窗户 216

二、走进大脑生物学的新时代 221

(一)“大脑生物学”的新世纪 222

(二)“神经递质”的革命 223

(三)“DNA芯片”的研制成功 224

(四)“网状结构”的发现 225

(五)如何改善、拯救和保护大脑 227

三、智能模拟要求研究大脑、感觉与知觉 229

(一)人工智能的产生发展与感性和人的全面发展 230

(二)智能模拟与感性和人的全面发展 232

第9章 新感性与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 235

一、感觉的心理机能与人的创造力 236

(一)意象 239

(二)梦 240

(三)图像 241

(四)直觉 242

(五)想象 242

二、理性的局限性证明只有理性与感性的协调发展才能推动人的全面发展 244

(一)理性的局限性之一——“理想化” 245

(二)理性的局限性表现之二——“唯一性” 247

(三)理性的局限性表现之三——“封闭性” 248

(四)理性的局限性之四——“不完善性” 249

(五)理性的局限性之五——“逻辑性” 250

(六)对理性的超越之一——处理好“知识—逻辑—人”三者动态的关系 252

(七)对理性的超越之二——在实践中使理性与感性达到整合 253

(八)对理性的超越之三——“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 254

三、新感性与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 256

(一)感性与人的本质 256

(二)感性与人的“三个尺度”——“物的尺度”、“内在尺度”和“美的尺度” 259

(三)新感性与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270

四、时间是人类发展的空间 276

(一)时空与人的全面发展 277

(二)数字化与时间是人类发展的空间 279

(三)虚拟与创新是人类发展的灵魂 288

第10章 新感性与虚拟的未来展望 297

一、虚拟现实 298

(一)制造业和工程设计领域 299

(二)军事领域 300

(三)医疗领域 302

二、“机器人”懂你——“感性识别” 304

参考文献 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