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言 1
第一节 法学中的文化研究 13
法律人类学中的文化研究 14
法律社会学中的文化研究 18
民族法学中的文化研究 20
法哲学中的文化研究 23
用文化眼光来研究法律 25
第二节 环境法治的文化根基 30
环境立法的文化根基 31
环境执法的文化根基 36
环境司法的文化根基 38
环境守法的文化根基 42
第一节环境基本法的编纂与民法的“绿化” 47
环境法与民法关系的文化定位 47
环境法与民法衔接的文化基础 50
法典化情结的文化透视 55
立法本位观的文化分析 60
怎样防范“公地悲剧” 67
第二节 循环经济立法的价值准则 72
循环经济立法的目的价值 73
循环经济立法的价值评价标准 76
循环经济立法的形式价值 82
第三节 环境科技与制度创新 87
科技创新对环境法治的影响 87
制度创新对环境科技的作用 92
第四节 绿色税制的改革 97
环境税立法的必要性 97
环境税立法的价值分析 99
环境税立法的实证分析 101
第五节 区域环境与西部开发 105
西部开发中的环境问题 105
西部开发中区域环境的法律保护 110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拓展与创新 115
第一节 环境法渊源寻踪 127
当代中国环境法的正式渊源 128
环境法的非正式渊源 133
如何填补环境法的漏洞 137
第二节 环境归责的文化模式 140
责任范畴的文化辨析 141
归责模式的文化类型 150
环境归责的文化模式 158
第三节 环境刑法适用的困惑 165
西部开发中环境刑法适用的难题 166
我国刑事责任功能的不足 170
环境因果关系判断的困难 174
第四节 环境犯罪客体的文化功能 181
环境犯罪客体的界定 182
环境犯罪客体的立法指导功能 185
环境犯罪客体的解释机能 187
第五节 法律在解释中完成 192
法律文本的文化解释 192
环境刑法的文化解读 197
文化解释与自由裁量 201
第六节 执法与司法的协调 205
执法与司法的二元格局 205
环境执法对刑事司法的影响 208
二元法律体系的协调 210
第一节 走入国际的桂林生态旅游 215
桂林市生态旅游的战略地位 217
如何打造国际品牌 218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 223
第二节 全球化视野中的环境对话 226
发达国家环境法律文化的发展 226
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环境对话 232
全球环境问题与中国的原则立场 236
第三节 与东南亚的沟通 242
东南亚各国环境资源法制建设的概况 242
东盟自由贸易区环境合作的法律机制 244
中国与东南亚环境法律合作模式设想 247
参考文献 251
后记 2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