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为什么父母需要掌握心理学知识 1
父母该扮演怎样的“角色”?——社会角色 3
孩子在变,我们也要变——心理定势 5
分数不是一切——晕环效应 8
家庭教育不能自相矛盾一—手表定理 11
教育要接收孩子的反馈——反馈效应 14
重视孩子的许多“第一次”——首因效应 17
合适的氛围有助于教育——氛围效应 20
父母在三种心态间的转换——PAC心理状态 22
家庭和学校形成的合力——整体性效应 26
孩子不是实现自己理想的工具——代偿心理 28
“少壮轻年月,迟暮惜光阴”——时间错觉 33
为什么而读书?——态度的重要性 37
给孩子丰富多彩的世界——感觉剥夺 40
专注是效率的前提——注意稳定性 44
兴趣是学习的发动机——兴趣心理 47
够得着的目标才有吸引力——篮球架效应 50
避免拖沓的坏习惯——最后通牒效应 52
过分的压力会使孩子表现失常——动机适度 55
引而不发,促使孩子思考——心理张力 58
找出孩子的优势——优势效应 62
学习要与生活联系起来——自我参照效应 66
别束缚了孩子的创造力——心理定势 68
使用多种感官来学习——感官协同效应 71
理性和感性思维不可偏废——左右脑开发 74
避免孩子“心累”——心理疲劳 76
舒适的环境带来高效率——环境影响心理 79
留意孩子的情绪周期——情绪周期 82
培养孩子适应外界的能力——自适应效应 87
对成就的渴望是宝贵的心理品质——成就动机 90
由奢入俭难——棘轮效应 94
让孩子在选择中学会做决定——霍布森选择效应 96
学会等待是人生重要一课——延迟满足 100
学坏容易学好难——下坡容易定律 103
好榜样胜过千言万语——模仿效应 105
应该随大流吗?——从众心理 109
名人的特殊影响——名人效应 111
孩子周围是什么人?——邻近效应 114
道德感的培养——道德的自律与他律 118
学会分享——互惠原理 121
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自我宽恕心理 124
让孩子在角色扮演中学做人——角色认同效应 127
“惯子如杀子”——权力欲的膨胀 129
不要指望老师完全公平——马太效应 131
对待异性的分寸——异性效应 135
用体育运动塑造孩子性格——体育影响性格 138
旁敲侧击与潜移默化——心理暗示 143
对孩子抱有积极的期待——皮格马利翁效应 146
怎样鼓励与禁止——强化心理效应 149
别用物质奖励孩子——德西定律 152
“你是好孩子”——标签效应 155
横向对比与纵向对比——对比效应 157
孩子相信你吗?——预期效应 160
“做完作业才能去玩”——普雷马克原理 163
对好强的孩子用激将法——激将效应 165
孩子跟你对着干怎么办——逆反心理 168
“事前诸葛”胜过“事后诸葛”——“预防针”效应 172
别用批评磨厚孩子的脸皮——厚脸皮定律 174
把批评变得“可口”——椰壳效应 177
“爸爸,你批评我吧!”——心理制裁效应 179
低声批评更有力量——低声效应 182
心理震撼会留下强烈印象——当头棒喝效应 185
让孩子厌恶坏事——厌恶效应 188
爱是孩子的第一需求——依恋心理 193
做孩子的朋友——自己人效应 196
不要以父母之心度孩子之腹——投射心理 198
别让孩子不耐烦——超限效应 201
小心“一石激起千层浪”——瀑布心理效应 203
帮孩子倾泻不良情绪——净化效应 206
无心插柳的“闲聊”教育——调味品效应 209
给孩子不受打扰的空间——个人空间 211
先处理情绪,后处理事情——情绪判断优先 215
说话留个“光明的尾巴”——近因效应 218
表情和动作所传递的信息——身体语言定律 220
就座方向的影响——坐向效应 223
教育不一定是严肃的——幽默效应 225
过度的爱使孩子不懂感恩——交往适度定律 228
提防孩子产生自毁倾向——自杀的心理规律 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