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引言 1
正常和异常 2
非专业模型 4
法律模型 6
心理学模型 8
统计学概念 9
正常的“理想”概念 10
特定行为 11
科学视角 11
发展方面 15
第2章 精神病学和生物-医学模型 19
历史视角 20
精神病学分类 22
生物学因素 28
对精神病学和生物-医学模型的批评 30
一种替代方法 32
第3章 精神分析模型 34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 36
卡尔·古斯塔夫·荣格 46
分析心理学 48
精神病理学 50
阿尔弗雷德·阿德勒 53
人际精神分析——新弗洛伊德主义者 54
埃里克·埃里克森 59
客体关系理论 60
精神分析和更广阔的领域 63
对精神分析模型的批评 66
小结 69
第4章 依恋理论 71
依恋的发展 74
依恋在婴儿期的特点 75
个体差异 76
依恋关系的破裂 77
依恋在精神病理现象发展过程中的作用 80
第5章 行为、认知和认知-行为模型 87
学习和条件反射 91
经典和操作性条件反射 92
社会学习理论 96
对行为模型的批评 97
认知治疗 100
艾利斯和贝克 103
认知-行为模型 108
对认知-行为方法的批评 111
第6章 人本主义模型 113
卡尔·罗杰斯和以人为中心的治疗 113
实现倾向 115
个人建构心理学 118
沟通分析 120
存在主义视角 122
超个人心理治疗 123
人本主义模型与医学模型 125
第7章 社会学模型 128
批评理论 129
社会阶层和心理健康 130
社会因果论对照社群漂移 134
性别 136
人种和种族 142
社会建构主义和标签理论 146
精神分裂症 149
第8章 社会-文化模型 152
自我的社会属性 152
意义体系 155
文化相对性和文化自闭 157
精神痛苦的个体化 161
充当压制力量的治疗 164
小结 166
第9章 结论 169
参考文献 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