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候变化背景下能源法的变革》PDF下载

  • 购买积分:12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龚向前著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8
  • ISBN:7802194008
  • 页数:342 页
图书介绍:本书探讨了我国能源法变革的法理与实践问题,指导性强。

第一节 选题意义与研究目标 1

一、研究意义 1

二、国内外研究状况 2

三、研究目标 3

第二节 气候变化及其影响 4

一、气候变化的事实 4

二、能源与气候变化 5

三、气候变化的后果 6

四、中国的温室气体排放 8

第三节 能源与能源问题 9

一、能源的相关概念 9

二、能源与人类发展 11

三、中国的能源问题 14

第四节 能源法 16

一、能源法的概念 16

二、能源法的变革 19

三、我国能源法律体系概况 21

第一节 气候变化国际法的发展 25

一、气候变化国际合作与博弈 25

二、《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 28

三、《京都议定书》 32

四、气候变化国际法的前景与中国 36

第二节 气候变化国际法上的“成本—收益”问题 39

一、缔约谈判中的“成本—收益”争论 39

二、履约机制上的“成本—收益”分析 45

三、国内实施上的“成本—收益”要求 51

四、“成本—收益”分析的程序价值 56

第一节 生态伦理与能源法目的之转变 59

一、传统自然观及其在能源法中的体现 60

二、生态伦理兴起与“可持续能源”之法律目的 65

三、“可持续能源”法律目的之内涵 72

第二节 可持续能源的法和经济学分析 78

一、“外部成本内部化”与能源法律和规制 78

二、能源法律和规制的“成本—收益”方法 83

三、能源法经济理性的局限与出路 88

第三节 可持续能源权利范式的补充解读 92

一、财产权的激励与限制 93

二、财产权的扩展:排污权 98

三、环境权及其实现 103

四、权利的冲突与协调 108

第一节 前言 113

第二节 能源效率法律政策的“命令—控制”模式——以能源效率标准和标识制度为例 117

一、能源效率标准和标识的概念与类型 117

二、能源效率标准和标识制度的法律性质 121

三、能源效率标准和标识制度的合理化 126

第三节 能源效率法律政策的“成本—收益”模式——以美国公用事业需求侧管理为例 132

一、能源公用事业需求侧管理的法律背景及效果 133

二、公用事业实施需求侧管理的基本要素 140

三、能源市场化对公用事业需求侧管理的挑战 146

第四节 我国能源效率问题及其法律对策 151

一、我国提高能源效率的紧迫性 152

二、“命令—控制”型法律措施的完善与激励 153

三、“成本—收益”型法律机制的障碍与对策 158

四、关于促进我国能源效率的法律对策之总体思考 163

第一节 引言 165

第二节 可再生能源配额交易制——美国一般性政策与德州的法律经验 169

一、有关可再生能源发电的一般性法律政策 169

二、得克萨斯可再生能源配额制的法律经验 174

三、美国可再生能源电力发展的启示 179

第三节 可再生能源固定电价制——德国“强制入网法”与欧盟的立法选择 183

一、“固定电价制”与德国促进可再生能源立法 183

二、可再生能源与第2001/77/EC号欧共体指令 190

三、模式之争与欧盟可再生能源法律政策的经验 195

第四节 我国可再生能源法律政策之探讨 199

一、对可再生能源地位的再认识 200

二、可再生能源法若干制度设计的再探讨 203

三、加强可再生能源法实施的再思考 208

第一节 引言 213

第二节 碳排放的“精明规制”与“自愿承诺”模式——加拿大的法律经验 215

一、能源环境的“精明规制” 215

二、“自愿挑战与登记”的实施及效果 220

三、碳减排措施的强化 224

第三节 碳排放许可交易制度——德国的法律经验 227

一、环境立法与气候保护 227

二、排污交易体系的法律安排 230

三、碳排放许可交易的相关法律问题 235

第四节 我国能源生产的碳排放及其法律规制 239

一、我国能源生产的碳排放及初步规制 239

二、我国能源生产碳排放的应有规制思路 241

三、我国能源产业的自愿减排协议 243

四、我国能源产业的碳排放交易 248

第七章 结语:迈向可持续能源法 253

附录一:主要参考文献 258

附录二:国际能源立法与文件摘译 2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