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应秋论医集》PDF下载

  • 购买积分:16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任应秋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8
  • ISBN:7509114888
  • 页数:540 页
图书介绍:本书收录任应秋教授已发表和未发表的论文共119篇,临床验案21例,以及为他书所写的18篇序及部分诗词,反映了作者解放前后30余年研究中医学的概貌。全书分为医学小议、学习指导、基础理论、医学史论、典籍研究、医学流派、方药琐言、争鸣碎语、论治管见、医案实录、诊余文钞等11部分。

怎样正确对待祖国医学遗产 1

对修订中医学院教学计划的几点意见 3

培养高水平的中医理论骨干 6

中医文献亟待整理 8

中医古籍整理出版实为当务之急 12

关于中医有没有理论的问题 13

努力发扬中医学 18

共同为发扬东方医学而努力 20

在中华全国中医学会医古文研究会成立暨首次学术讨论会闭幕式上的讲话 21

人勤春来早,年老志益坚 25

漫谈中医基本功 27

从头学习,全面继承,打下发扬祖国医学遗产的坚固基础! 35

学习中医典籍七讲 41

一、如何学习《黄帝内经》 41

二、如何学习《难经》 45

三、如何学习《本草经 49

四、如何学习《伤寒论》 52

五、如何学习《金匮要略方论》 55

六、如何学习脉法书 60

七、如何阅读针灸书 64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68

漫谈学习中医基础理论 76

古文学是中医学的基础 82

文学与医学的关系 87

辨证论治中的几个问题 92

气血略论 104

祖国医学的阴阳认识论 112

阴阳五行学说在祖国医学中的运用 118

略谈辨证与辨病 126

从中医的“恒动论”谈谈体育活动和“导引” 128

祖国医学的整体观 130

五行生克浅谈 133

朴素的唯物辩证法是《黄帝内经》的指导思想 134

补法的运用 141

关于八纲辨证 144

虚实补泻赘言 148

中医学基础理论六讲 154

第一讲 阴阳五行学说 154

第二讲 脏腑学说 161

第三讲 病机学说 166

第四讲 诊法学说 173

第五讲 辨证学说 179

第六讲 治则学说 185

结束语 190

历代医家对运气学说的评价及近代研究动态 191

中医学的伟大成就 196

春秋战国时代的医学观念 207

《红楼梦》作者的医学修养 212

中医学史概述 215

《四库全书·医家类》医籍鸟瞰 218

百日咳疾病史略 225

关于医药起源传说的认识 226

药物的起源及其演变 228

明代杰出的大医学家张介宾 232

蜀医渊薮 241

针灸四讲 244

一、针灸的起源和发展 244

二、针灸学的外传 248

三、针灸学的基本理论 249

四、针灸学主要文献介绍 255

从祖国医学与痔核作斗争的成就谈到“枯痔疗法”的改进问题 257

我对医学史这门科学的一点认识 268

《伤寒论》脉证的再探讨 271

《黄帝内经》病证纲要 292

从《黄帝内经》谈藏象学说 300

漫谈《金匮要略方论 304

《黄帝内经》十讲 307

一、什么叫《黄帝内经》 307

二、《黄帝内经》成书的时代 310

三、《黄帝内经》引用的古代文献 316

四、《素问》《灵枢》的书名和卷篇 319

五、校勘《黄帝内经》诸家 321

六、注解《黄帝内经》诸家 326

七、类分研究《黄帝内经》诸家 329

八、专题发挥《黄帝内经》诸家 336

九、《黄帝内经》的学术思想 341

十、《黄帝内经》的理论体系 346

研究《黄帝内经》的重要参考书 352

研究《伤寒论》的流派 355

论河间学派 364

论温热学派 369

医学流派溯洄论 374

从北方两大医学流派的成就谈到中医理论的科学性 379

医经学派 383

方剂肤论 389

仲景方的临床应用 393

一、痹病常用方 393

二、血痹虚劳常用方 395

三、咳喘上气常用方 397

四、五泻心汤的分析和应用 399

药效随笔 400

医学与哲学 418

《周易十翼》与《黄帝内经》基本是同一时期的产物 418

中医学无”天人合一论” 419

道家学说与王冰 419

中医学的阴阳五行说与儒家的阴阳五行说应有区分 420

中医学的动态观 420

整体观与控制论 420

有关《内经》几个问题 421

《灵枢》成书于秦之说不可从 421

两个三部九候说 422

三阴三阳气血多少 422

五运六气 422

运气学说 423

《伤寒例》并未自立自破 423

王肯堂、张介宾不言《伤寒论》有错简 423

《活人书》有两个 424

对《金匮》“呕家有痈脓”条的理解 424

《金匮要略方论》的校注 425

温病与时行 425

“肝为刚脏”辨 426

阴阳为神明之府 427

肺何以不称“阳” 427

肾主水 427

记忆在脑说非王清任发明 428

河间未创“舌有窍”说 428

水湿痰饮辨 428

“君臣佐使”不必废 429

脱与“脱证”辨 429

子午流注针法 429

“积湿成热”辨 430

丹毒 430

瘤 430

王清任的方药 431

河间三论 431

《格致余论》为朱丹溪作 431

连轺与连翘 432

当归芦荟丸、青黛、靛玉红 432

月经与月象 433

太阳年与三阴三阳 433

一昼夜分十二时始自汉武帝的太初历 434

分的进位制始于周 434

钱制非始于唐 434

“黄金方寸重一斤”之斤非十六两进位制之斤 435

汇通不能自大 435

节选经文不能割裂 435

语译 436

日醒夜暝 436

《心印绀珠经》 436

马王堆帛书校讹举隅 437

腰部垫枕配合导引治疗脊椎骨折的中医说 437

中日医书的交流 437

略谈色脉诊 439

临证点滴 448

咳、痰、喘与支气管炎 453

疼痛的病机与证治 458

冠心病的诊治 463

发热 468

头痛 472

眩晕 475

遗精 477

厥逆 478

支气管扩张 480

心绞痛 483

慢性胆囊炎 485

十二指肠球部溃疡 486

胃溃疡 487

胃炎 489

再生障碍性贫血 492

脑血栓形成 493

神经衰弱 495

高血压病 496

病毒性肝炎 497

胃肠神经官能症 498

风湿性关节炎 499

慢性肝炎 501

慢性风湿性心脏病 502

支气管哮喘 504

坐骨神经炎 505

慢性风湿性关节炎 506

慢性支气管炎 508

急性支气管炎 510

长期高热 511

骨伤药物学发凡 513

《家庭中医顾问》序 515

《内科证治》序 516

《本草纲目附方分类选编》序 518

《疾病·病症之汉方处方》序 519

《中医体质学说》序 520

《北京中医学院首届中医专业研究生论文汇编》序 521

《经方应用》序 522

《咳嗽之辨证论治》序 522

《中医字典》序 523

《伤寒论》英译本序 524

《刘寿山骨伤经验集》序 525

《老年病学》序 526

《医古文教研文荟》序 528

《中医书目提要》序 529

《医用古汉语基础》序 531

《名老中医之路》第三辑序 532

诊余诗赋 5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