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与“大众传播媒介”简释 1
超级大国的“笔、舌之战” 2
我国对外传播的新阶段 4
三个基本要求:思想性、艺术性、针对性 5
九个形象 10
往昔殊荣 14
“劣等民族” 15
士大夫形象 18
重新发现中国 21
“失去的机会” 25
“有办法”和“翻身” 28
“赤匪”与“蓝蚁” 32
恐怖与谜 35
田园诗画 36
“苦海余生” 39
伟大的试验 42
国际形象对对外关系的影响 45
“公共关系”和“舆论先导”的重要性 47
外文传播媒介的巨大作用 50
“文化大革命”的反面教材 53
坏事变好事 56
“听起来,中国真神” 59
空前有利的机会 60
真实最有说服力 63
误解、曲解仍然很多 66
应为我国树立什么样的国际形象 68
三方面的“挑战” 71
提供背景知识 78
慎用政治术语 81
通俗解说“行话” 83
防止“数字混乱” 87
避免华丽词藻 89
真实故事 95
形象穿插 99
妙语警句 101
幽默感 103
人情味 104
讲究修辞 107
“干扰和噪音” 109
社会环境和人的态度 111
学点美国历史 113
学点美国对华关系史 114
学点美国经济 115
学点美国政治 118
学点美国社会学 121
抛砖引玉 123
阳光·阴影·希望——南游百日记 124
南游百日记的“真心话”感动了日本读者 143
“对外传播学九条”述要(1990年) 148
书刊在对外宣传中的地位和作用(1991年) 157
呼吁:请译界同仁都来关心对外宣传(1990年) 167
他山之石(1988年) 180
“老兵琐谈”十二题 188
讨“美文”檄 206
呼伦贝尔行 210
三清山下的沉思 216
四位西藏摄影师和《北京的早晨》 220
不似宣传,胜似宣传(评《上海一日》大型画册) 224
美国人与中国人——中美文化的融合与撞击(1993年) 230
美国文化的核心——个人主义及其起源 234
美国个人主义文化的诸种形态 239
美国文化的另一面:社会控制 253
美国社会一瞥:个人主义的“万花筒” 257
美国历史点滴:个人主义的“主旋律” 267
中美文化的撞击 278
中美文化的融合 284
穿“紧身衣”的民族 291
“工农兵学商,一起来救亡” 295
文化改造的大好机遇 301
梦魇的回归 304
大反复 308
“我”字放大了 313
前景:艰难但大有希望的转化 316
增订版后记 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