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 1
第一节 我国新闻评论的发展历程 1
第二节 广播电视评论主体地位的确立 6
第三节 广播电视评论节目定位和关注社会现实 9
第四节 在创造性转换中与受众平等交流 13
第一章 广播电视评论基本特点 17
第一节 广播电视评论的一般特征 17
一、强烈的新闻性 17
二、论述的时效性 18
三、评说的特指性 20
四、文体的政论性 21
五、论证的逻辑性 22
第二节 广播电视评论与报刊评论的联系与区别 23
一、报刊新闻评论的类型 23
二、广播电视评论的独特个性 25
三、声音符号与图像符号 27
四、受众的差异对体裁的影响 29
第三节 广播评论的基本特点 31
一、广播评论的风格特征 31
二、短小精悍 32
三、深入浅出 33
四、稀释抽象内容 34
五、讲究说理艺术 35
第四节 电视评论的基本特点 36
一、电视评论的成功实践 36
二、声音画面同步兼备 38
三、声音与画面有机结合 39
四、声音与画面双线互补 40
第二章 广电媒介特点与评论符号系统 43
第一节 广播电视传播的特性 43
一、广播的传输方式 43
二、广播的传播特点 44
三、电视的传播手段 46
四、电视的传播特点 49
第二节 广播评论的符号系统 52
一、声音的特性和广播评论的语言符号 52
二、语言符号在广播评论中的作用 53
三、非语言符号在广播评论中的运用 53
四、广播谈话与听众参与 55
第三节 电视评论的符号构成 57
一、画面的类型和表现功能 57
二、解说词与抽象语言 59
三、同期声与现场语言 61
四、文字语言:屏幕文字和画面文字 63
第三章 广播电视评论节目形态 66
第一节 广播电视评论的结构 66
一、报道与评论同步进行 67
二、采访与调查的观点展示 68
三、话语与表达的多向互动 69
四、内容与形式的个性呈现 71
第二节 广播电视评论节目的形式 73
一、广播评论节目的三大门类 73
二、电视谈话体评论 75
三、电视图像评论 78
四、采制图像评论的特殊要求 81
五、电视评论节目的形式 83
第三节 广播电视评论节目的传播特性 86
一、节目的一般特性 86
二、权威性与主导性 87
三、帮助受众筛选信息 88
四、拉近与受众的距离 89
五、在观点碰撞中“就事论理” 90
第四章 广播电视评论功能定位 93
第一节 传递意见信息 93
一、阐释新闻背后的意义 93
二、设置公众议论的话题 95
三、培养民族文化规范 96
四、激发受众参与的热情 97
第二节 形成、引导与反映舆论 99
一、汇聚公众意见与舆论形成 99
二、主动影响舆论 101
三、反映舆论与反映民意 105
第三节 守望社会,传播知识 107
一、广播电视评论是社会的守望者 107
二、守望功能在当今社会的拓展和延伸 110
三、平等视野下的知识传播 111
第五章 广播电视评论社会效果 115
第一节 新闻评论应当顾及社会效果 115
一、社会意识的把握与掌控 115
二、媒介舆论与新闻精神 117
三、媒体的软性权力 119
四、树立权威的媒介行为 120
五、媒体形象与社会效果 122
第二节 在健全法制中完善社会批评 124
一、社会监督和社会批评 124
二、如何看待“新闻纠纷” 125
三、新闻机构不是裁判者 128
四、尊重被批评者的正当权利 130
五、尊重公民的隐私权 131
六、批评的三原则 133
第三节 新闻的自重与评论的格调 134
一、新闻的自重与反对“低俗化” 134
二、破除陈规陋习旧视角 136
三、忌“小报作风” 136
四、忌“华而不实” 138
五、新闻格调不能颓落 139
第四节 评论作者应具有的六种意识 141
一、喉舌意识 141
二、导向意识 142
三、表率意识 143
四、法律意识 144
五、创新意识 144
六、问题意识 145
第六章 广播电视评论节目策划与选题 147
第一节 节目个性与选题策划 147
一、选题含义和思维方法 147
二、选题与立论的逻辑关系 148
三、选题与立论的主题“炼意” 151
四、选题与立论的思维方法 153
第二节 节目个性与选题构思 155
一、选题要考虑媒介个性 155
二、选题要考虑节目个性 158
三、选题要考虑途径方法 160
第三节 广播评论节目选题策划 162
一、选题要求真求新 162
二、选择评论的最佳契机 163
三、选题切忌过滥过俗 164
四、十分讲究选题的构思 166
五、选题考量与评论价值 167
第四节 电视评论节目选题策划 168
一、聚焦论点 168
二、多研究角度 170
三、调门尽量平实 172
第七章 广播电视评论节目立论与编导 174
第一节 广播电视评论的立论 174
一、广播电视评论立论的特征 174
二、立论与采访的对象选择 177
三、精心考虑立论的切入点 179
四、调查与采访手段 181
第二节 广播电视评论节目的编导 182
一、用心:善于发现评论主题 183
二、深入:悉心挖掘评论视角 186
三、细致:调动表现节目张力 187
第三节 广播电视评论节目编导的工作原则 190
一、有容乃大,精心选择各种素材 190
二、娴熟掌控,发挥节目最大效应 191
第八章 广播电视评论采访 195
第一节 采访在广播电视评论中的地位 195
一、采访是新闻评论的前提 195
二、采访是特殊的调查研究 196
三、采访决定广播电视评论节目质量 198
第二节 采访前的准备与案头操作 200
一、认识和熟悉采访对象 200
二、采访提纲和采访方案 201
三、采访前的心理准备 204
第三节 采访方式与方法 205
一、采访的方式 205
二、采访的方法 208
三、采访的一般规程 213
四、现场采访的组织 217
五、镜头与话筒前的采访 219
第四节 广播电视采访中应注意的问题 221
一、让拍摄对象自然常态 221
二、运用好同期声 222
三、现场场面调度 224
四、电视采访的非语言符号 226
第九章 广播电视评论写作 230
第一节 广播电视评论写作特点与结构形式 230
一、广播电视评论的写作特点 230
二、广播电视评论的结构形式 232
第二节 广播评论对语言的基本要求 236
一、写大白话,通俗易懂 237
二、质朴形象,妙趣横生 238
三、说普通话,规范用语 240
四、言语感知,避免误解 241
第三节 电视评论对语言的基本要求 245
一、声像配合 245
二、语体清新 247
三、朴素精炼 249
四、准确贴切 251
五、风趣生动 252
第四节 广播电视评论的语言艺术 254
一、美学追求 254
二、重视修辞 255
三、声调悦耳 256
四、长短分句 257
五、即兴表达 258
第十章 电视评论解说与剪辑 260
第一节 电视评论节目的解说 260
一、电视评论节目中的解说 260
二、现场采访同期声 266
第二节 电视音响的运用 270
一、确立画面的真实性 270
二、烘托现场环境气氛 271
三、用音响表现人物的情感 272
第三节 电视评论的编辑 273
一、电视评论的画面剪接原则 273
二、画面剪辑的操作过程 275
三、画面编辑的场面转换 277
四、画面编辑的几个剪接点 281
第四节 镜头组接的原则 283
一、画面内容符合逻辑 284
二、动作衔接注意连贯 285
三、确保空间方向一致 286
四、景别角度和谐有序 287
五、影调色调保持匹配 289
第十一章 广播电视评论节目编排 293
第一节 广播电视评论的编辑思维 293
一、审时度势的立体思维 293
二、了然于胸的大局思维 295
三、烂熟于心的主题思维 296
四、知己知彼的研究思维 297
第二节 广播电视评论节目编排依据 298
一、新闻性与即时性 298
二、突出性与相关性 299
三、知识性与人情味 301
第三节 广播电视评论节目编排思路 302
一、建构“大编辑” 302
二、稳固“小系统” 303
三、演好“重头戏” 304
四、保持“平视角” 305
五、确保“高品位” 306
第四节 广播电视评论节目编排原则 307
一、吸引力和公信力原则 308
二、冲击力与影响力原则 309
三、感染力与亲和力原则 310
第十二章 广播电视评论作者素质培养 314
第一节 加强学习,锻造敏锐嗅觉 314
一、新专业背景下的角色转型 314
二、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 315
三、培养新闻敏感 316
四、坚持以社会效益为最高标准 318
第二节 敬业乐群,恪守职业规范 319
一、真实、客观、全面、公正 319
二、遵纪守法,廉洁自律 321
三、团结协作,艰苦奋斗 322
第三节 自强不息,践行正派作风 323
一、提倡正派的文风与学风 323
二、脚踏实地,勇于创新 324
三、勤思维,广游历,多交际 324
四、要有“事业心”和“成就感” 325
参考文献 327
后记 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