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民国时期北京戏剧的生存环境 1
第一节 政治形势 1
第二节 经济状况 6
第三节 观众层次 9
第四节 文艺思潮 14
第二章 民国前期的京剧 25
第一节 京剧的改良 25
第二节 王瑶卿与“四大名旦”及旦行艺术的发展 48
第三节 生行艺术新流派的形成 93
第四节 净行、丑行演员及艺术成就 122
第三章 民国后期的京剧 138
第一节 北平沦陷与京剧受挫 138
第二节 本时期出现的杰出演员及其艺术成就 144
第三节 本时期的演出剧目及舞台艺术特点 180
第四章 京梆子的兴衰 194
第一节 梆子戏山陕派的衰落 195
第二节 女伶的崛起与奎德社春秋 202
第三节 京梆子及奎德社著名女伶 212
第四节 京梆子及奎德社的艺术成就 239
第五节 奎德社及新派京梆子的衰落 245
第五章 京派昆曲、昆弋班与业余曲社 247
第一节 皮簧班中的京派昆曲 247
第二节 昆弋班的入京与重振 261
第三节 昆弋班的瓦解与衰微 275
第四节 南派昆曲与业余曲社 291
第六章 评剧在北京的发展 311
第一节 评剧在北京的演变 311
第二节 主要演员及表演艺术 328
第三节 艺术成就及特点 341
第七章 新兴的话剧运动 350
第一节 话剧在北京的活动概况 350
第二节 主要剧作家及作品 368
第八章 剧作家及其作品 381
第一节 齐如山及其剧作 381
第二节 罗瘿公及其剧作 389
第三节 金仲荪及其剧作 394
第四节 陈墨香及其剧作 399
第五节 清逸居士及其剧作 404
第六节 翁偶虹及其剧作 408
第七节 小结 414
第九章 舞台美术的改革与创新 418
第一节 传统戏的人物化妆和舞台装置 418
第二节 时装戏的人物装扮和舞台布景 436
第三节 古装戏的人物装扮和舞台布景 439
第十章 剧场和演出习俗及戏剧审查制度 446
第一节 现代剧场的建立 446
第二节 观剧习俗的变迁 466
第三节 民国年间的戏剧审查制度 474
第十一章 戏剧教育与理论研究 486
第一节 戏曲教育 486
第二节 戏曲理论批评和刊物、著述 499
第十二章 北京戏曲走出国门 515
第一节 梅兰芳首次访日演出 515
第二节 梅兰芳游美演出 521
第三节 梅兰芳访苏演出 530
第四节 韩世昌赴日演出昆剧 540
第五节 程砚秋赴欧洲考察戏曲音乐 542
第六节 程砚秋未成行的赴法演出 553
后记 5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