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序 1
20世纪中国哲学的形态、问题与思潮 2
“以哲学史为中心的思想史研究”刍议 ——对19—20世纪中国哲学研究的方法论思考 18
中国思想由“传统”向“现代”转换的新阐释 ——韦政通著《中国十九世纪思想史》读后有感 33
冯契中国近代哲学史研究的方法论意义 45
哲学史与思想史关系的重构以及思想史空间的拓展 ——李锦全老师的有关思考及其启示 59
中国科学主义思潮的百年回顾 76
现代新儒学重建本体论的贡献与困境 85
论熊十力的哲学观 101
冯友兰·洪谦·维也纳学派 116
牟宗三对“存在”问题的探寻与未来中国哲学的发展 128
徐复观消解形而上学的思想历程及其意义与局限 145
毛泽东“实践论”的中国性格 165
重构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的可贵探索 ——冯契先生《〈智慧说三篇〉导论》初探 196
陈独秀与新文化运动在上海的崛起 208
现代新儒家对全球化运动的反思 ——以梁漱溟、冯友兰、徐复观为中心 235
关于西化思潮研究的几个问题 ——张世保论西化思潮二书序 271
徐复观与唐纵:20世纪40年代的“改革”梦 286
张世保著《陈序经政治哲学研究》序 299
何卓恩著《〈自由中国〉与台湾自由主义思潮》序 304
政治儒学的兴起及其对中国思想世界的影响 311
儒学生存形态的历史形成与未来转化 320
《老子》“为学日益,为道日损”与20世纪中国哲学中的 科学与哲学的划界 333
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传统哲学的结合之路 349
中国哲学的继往与开来 ——张岱年先生在20世纪30—40年代的中国哲学观 及其启示 370
湖北地区的心学传统及其意义 386
王星拱与20世纪20年代经验论科学主义 392
李达所赋予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特色的性格 407
萧萐父老师大学毕业论文《康德之道德形上学》发现记 429
走向21世纪:中国大陆哲学的历史性变化 434
20世纪中国哲学中的个性化失落与重建 446
20世纪中国哲学传统与21世纪中国哲学发展 460
李维武学术年表 4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