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工业产品设计与人类学研究 1
1.1 设计的人类学视野 1
1.1.1 人类学与设计 1
1.1.2 作为研究“人工物”的“设计人类学” 5
1.1.3 选择工业产品作为切入点的原因 6
1.2 研究目的与方法 9
1.2.1 目前研究状况 9
1.2.2 研究目的与基本结构 10
1.2.3 采用的研究方法 11
第2章 “身”与“心”的联结——工业产品设计的人类学基础 13
2.1 自我的前提 13
2.1.1 人体意义 13
2.1.2 人-机系统 18
2.1.3 人机关系的延伸——体质 20
2.2 身体文化 23
2.2.1 身体与身体模式 23
2.2.2 身体、精神与行为 24
2.2.3 “后身体” 26
2.3 工业产品的“身”与“心” 30
2.3.1 消费社会时期的工业产品 31
2.3.2 为身体的工业产品设计 34
2.3.3 健康的工业产品设计 37
第3章 自然、生态与伦理——工业产品设计的人类学外延 42
3.1 自然的启示 42
3.1.1 向自然学习 43
3.1.2 从模仿、模拟到拟像 46
3.1.3 仿生设计的走向 49
3.2 与自然共存 52
3.2.1 生态环境系统 52
3.2.2 文化生态学理论 54
3.2.3 工业产品设计的可持续发展理论与实践 55
3.3 作为“第一哲学”的伦理学 60
3.3.1 伦理学的基本问题 60
3.3.2 应用伦理学及其范畴 62
3.3.3 工业产品设计的伦理学思考 65
第4章 文化相对性——工业产品设计与文化人类学的问题 69
4.1 工业产品的文化与人格 69
4.1.1 人格、文化、社会与生态 69
4.1.2 工业产品的实践性质 73
4.1.3 注意力经济下的工业产品设计 75
4.2 工业产品对人的模塑作用 79
4.2.1 接受与交流 79
4.2.2 工业产品与人的个性、群体人格 80
4.2.3 工业产品设计师的素质与责任 83
4.3 “和而不同”视野下的工业产品设计 84
4.3.1 从“根状茎”理论到“文化的互为主体性” 85
4.3.2 工业产品文化的积累与连续 86
4.3.3 工业产品的制造与创造 88
第5章 工业产品设计与社会结构 92
5.1 人工物与社会结构 92
5.1.1 “人工物” 92
5.1.2 消费作为中介的社会结构 96
5.1.3 社会分层与设计分层 99
5.2 工业产品作为改造社会的动力 102
5.2.1 社会变迁的根源 102
5.2.2 在思想中把握“物” 104
5.2.3 工业产品的“三重阅读方式” 105
5.3 消费社会工业产品价值的重新诠释 107
5.3.1 工业产品价值 107
5.3.2 消费社会工业产品价值分析 108
5.3.3 工业产品设计师的产品价值观 112
第6章 工业产品与人——“人工物”的矛盾 117
6.1 人的生物性与设计作为文化的矛盾 117
6.1.1 人的需求与文化限制 117
6.1.2 人的欲望与现实 118
6.1.3 工业产品功能的绝对化与环境 120
6.2 人工物与人自由本质的冲突 121
6.2.1 自由与不自由 121
6.2.2 自由技术阶段的“自由”思考 122
6.2.3 高精技术与工业产品失稳 123
6.3 技术进化与文化进化的悖论 125
6.3.1 跨国公司与全球工业产品趋同 125
6.3.2 生物自然化与生物人工化 125
6.3.3 技术与人类生存、安全 127
第7章 从机体、社会到设计的稳态理论 131
7.1 “阴阳”——中国传统的稳态理论 131
7.1.1 《考工记》中的“阴阳”思想 131
7.1.2 《黄帝内经》与“阴阳学说” 133
7.1.3 以家具及园林设计为例 135
7.2 设计稳态 137
7.2.1 稳态 137
7.2.2 社会稳态 138
7.2.3 控制论与设计稳态 139
结论 143
个案分析 147
海尔集团产品设计分层战略 147
韩国三星集团的全球性的地方化设计战略 149
曲美家具生态观 150
参考文献 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