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编 沿波讨源——《庄子》论“神” 3
第一章 《庄子》“神”范畴研究成果综述 3
第二章 《庄子》人本思想中“神”的创生 10
第一节 《庄子》思想的研究起点:内外之分 无撄人心 10
第二节 《庄子》思想的文化转向:无卜知神 纯白守神 17
第三节 《庄子》思想的重大开拓:虚心待物 道集神来 24
第三章 《庄子》思想中“神”的超越 35
第一节 以神为本:忘己合天 神动天随 35
第二节 自得其得:独见独闻 至美至乐 43
第三节 化生神人:赋人神性 四达并流 53
第四章 《庄子》思想中的“神游虚和” 60
第一节 神游虚境 60
第二节 神游和境 63
第三节 生命至境 69
下编 因枝振叶——文论之“神” 75
第一章 审美本原:神依天理与神理说 75
第一节 神依天理之解析 75
第二节 刘勰的神理论 87
第二章 创作方法:神遇、神受与神会、神悟 93
第一节 形成期:东晋之前 96
第二节 确立期:晋宋至初唐 105
第三节 丰富期:中唐之后 126
第三章 创作状态中的主体之“神” 144
第一节 创作状态之一:清静纯白 144
第二节 创作状态之二:行神如空 149
第三节 创作状态之三:神与趣融 155
第四章 古典诗学中的神化境界 163
第一节 神化境界的形成期 164
第二节 神化境界的成熟期 167
第三节 “境界”理论的会通期 182
第四节 “境界”理论的成熟期 186
第五节 “境界”理论的确立期 193
结语 205
精神启示录 209
主要参考文献 236
后记 2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