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编 黄土高原水土保持情况第一章 黄土高原概况 1
第一节 概述 1
第二节 自然条件 1
第三节 社会经济状况 17
第二章 水土流失危害及防治 20
第一节 水土流失的概念 20
第二节 水土流失的现状及危害 21
第三节 水土流失的成因 24
第四节 水土流失防治措施 26
第三章 水土保持区划与分区 30
第一节 水土保持区划 30
第二节 水土保持分区 31
第四章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防治回顾 36
第一节 水土保持的主要成就 36
第二节 水土保持的主要经验 53
第三节 水土保持的主要问题 56
第二编 水土保持防治措施对位配置的理论基础第五章 气候学与地形小气候基础 59
第一节 气候因子的水平分布 59
第二节 气候因子的垂直分布 64
第三节 地形小气候 73
第六章 植物生理学与逆境生理生态学基础 79
第一节 植物生理生态学与植物适应性 79
第二节 植物光合作用 81
第三节 植物蒸腾作用 94
第四节 植物生育与主要环境因子的关系 100
第七章 生态位理论及其应用研究进展 121
第一节 生态位理论 121
第二节 生态位理论研究与应用综合述评 142
第三编 水土保持防治措施对位配置的理论与方法第八章 水土保持防治措施对位配置原理 146
第一节 水土保持防治措施对位配置理论的内涵 147
第二节 水土保持防治措施对位配置生态学原理 151
第三节 水土保持防治措施对位配置研究方法 154
第九章 黄土高原水土保持植物措施对位配置 157
第一节 黄土高原植被建设的宏观背景研究 157
第二节 黄土高原植被建设的微观背景研究 165
第三节 不同地形部位水土保持植物措施对位配置模式 202
第十章 小流域治理的技术效应和结构效应 212
第一节 小流域治理的技术效应 213
第二节 小流域治理的结构效应 217
第三节 小流域治理模式对比研究 222
第十一章 水土保持效益指标体系及其量化分析 227
第一节 水土保持效益指标体系 227
第二节 水土保持效益指标量化分析 229
第三节 应用实例 236
第四编 水土保持防治措施系统化对位配置第十二章 小流域水土保持防治措施对位配置规划 257
第一节 小流域发展规划对位配置 257
第二节 小流域社会经济需求发展预测 262
第三节 小流域土地利用优化配置方案 263
第四节 小流域综合管理服务机构 270
第五节 因地制宜制定实施程序 275
第六节 参与式小流域治理和管理 281
第十三章 小流域径流调控体系与治理措施对位配置 288
第一节 小流域水土流失规律概述 288
第二节 小流域径流调控体系和径流开发利用体系 291
第三节 坡面径流调控体系配置 299
第四节 沟道径流调控体系配置 322
第十四章 小流域治理植物措施与工程措施对位配置 330
第一节 技术对位 330
第二节 梯田措施对位配置 332
第三节 林地径流聚散工程 337
第四节 草地径流聚散工程 343
第五节 坡地水土保持耕作措施 350
第五编 水土保持防治措施新进展第十五章 自然植被生态修复 362
第一节 生态修复概论 363
第二节 生态修复适宜的自然条件选择 370
第三节 生态修复适宜的社会经济条件选择 373
第四节 生态修复措施的对位配置 375
第五节 生态植被修复的演替及人工干预 379
第十六章 水土保持预防监督及方案编制 384
第一节 水土流失预防和监督 385
第二节 开发建设项目人为水土流失 396
第三节 水土保持方案编制 399
第四节 开发建设项目水土流失防治 409
第五节 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 414
第六节 水土保持方案管理 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