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 总论 1
第一章 绪论 1
一、中医儿科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 1
二、西医儿科学的传入及在我国的发展 4
三、中、西医融会贯通,创立中西医结合儿科学 4
第二章 生长发育 6
第一节 小儿年龄分期 6
第二节 生长发育规律 8
第三节 影响生长发育的因素 9
第四节 体格发育 10
第五节 骨骼与牙齿发育 13
第六节 呼吸、脉搏、血压 14
第七节 生殖系统发育 15
第八节 神经心理发育 16
附:变蒸学说 20
第三章 小儿生理病因病理特点 22
第一节 中医学对小儿生理病因病理特点的认识 22
第二节 小儿体质与生理病理的关系 27
第四章 儿童喂养与保健 29
第一节 小儿营养基础 29
第二节 儿童喂养与保健 33
第三节 计划免疫 44
第四节 心理调护 45
第五章 儿科诊法概要 48
第一节 儿科病史记录与体格检查 48
第二节 中医诊法 53
第三节 儿科辨病辨证概要 57
第六章 儿科治法概要 60
第一节 儿科治疗原则及特点 60
第二节 常用中医内治法 64
第三节 常用外治法 65
第四节 心理治疗原则 68
第五节 小儿体液平衡的特点和液体疗法 69
第二篇 各论 79
第七章 新生儿与新生儿疾病 79
第一节 新生儿分类、特点与护理 79
第二节 新生儿黄疸 82
第三节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 89
第四节 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 95
第五节 新生儿出血症 100
第六节 新生儿败血症 104
第八章 呼吸系统疾病 111
第一节 小儿呼吸系统解剖生理特点及检查方法 111
第二节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113
第三节 急性支气管炎 119
第四节 肺炎 121
第五节 支气管哮喘 131
第六节 反复呼吸道感染 140
第九章 消化系统疾病 145
第一节 小儿消化系统解剖生理特点及检查方法 145
第二节 口炎 147
第三节 胃炎 156
第四节 消化性溃疡 162
第五节 小儿腹泻 169
第十章 循环系统疾病 180
第一节 小儿循环系统解剖生理特点及检查方法 180
第二节 病毒性心肌炎 183
第三节 小儿心律失常 189
第十一章 泌尿系统疾病 197
第一节 小儿泌尿系统解剖生理特点及检查方法 197
第二节 急性肾小球肾炎 199
第三节 肾病综合征 207
第四节 泌尿道感染 216
第十二章 造血系统疾病 222
第一节 小儿造血及血液特点 222
第二节 小儿贫血总论 224
第三节 营养性缺铁性贫血 228
第四节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237
第五节 红细胞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症 244
第六节 地中海贫血 248
第十三章 神经肌肉系统疾病 256
第一节 小儿神经系统解剖生理特点及检查方法 256
第二节 化脓性脑膜炎 261
第三节 病毒性脑炎 267
第四节 格林-巴利综合征 272
第五节 癫痫 276
第六节 脑性瘫痪 284
第七节 注意缺陷多动性障碍 289
第八节 多发性抽动症 295
第十四章 内分泌和代谢疾病 300
第一节 儿童期糖尿病 300
第二节 性早熟 308
第十五章 结缔组织病 315
第一节 风湿热 315
第二节 幼年类风湿性关节炎 323
第三节 过敏性紫癜 331
第四节 川崎病 339
第十六章 营养性疾病 347
第一节 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 347
第二节 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 355
附:维生素D中毒 361
第三节 小儿肥胖症 362
第十七章 传染病 368
第一节 麻疹 368
第二节 幼儿急疹 375
第三节 风疹 378
第四节 猩红热 382
第五节 水痘 387
第六节 流行性腮腺炎 392
第七节 细菌性痢疾 398
第八节 伤寒 406
第九节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413
第十八章 寄生虫病 420
第一节 蛔虫病 420
第二节 蛲虫病 425
第三节 绦虫病 428
第十九章 中医其他病证 434
第一节 咳嗽 434
第二节 小儿腹痛 438
第三节 厌食 442
第四节 积滞 446
第五节 惊风 449
第六节 夏季热 456
第七节 遗尿 459
第八节 夜啼 463
第二十章 小儿常见危重症的处理 467
第一节 心博呼吸骤停与心肺复苏术 467
第二节 感染性休克 472
附: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MODS)诊断 477
第三节 急性呼吸衰竭 478
第四节 充血性心力衰竭 484
第五节 急性肾衰竭 489
第六节 惊厥 494
第七节 急性中毒的诊治原则 499
附录 506
一、7岁以下儿童体重、身高、头围、胸围正常值 506
二、常见急性传染性疾病的潜伏期、隔离期和检疫期 507
三、计划免疫实施程序表 510
四、小儿临床检验正常参考值 512
五、小儿推拿疗法 517
方剂索引 521
中成药索引 531
参考文献 5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