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气象事业发展战略研究 气象与经济社会发展卷》PDF下载

  • 购买积分:9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李泽椿,巢纪平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气象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4
  • ISBN:750293863X
  • 页数:198 页
图书介绍:我国幅员辽阔,自然条件复杂,气象灾害频仍,气象资源丰富,气象事业发展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为了按照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的要求,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整个国家现代化事业的伟大进程,中国气象事业发展战略研究明确了“坚持公共气象的发展方向,大力提升气象信息对国家安全的保障能力,大力提升气象资源对可持续发展的支撑能力”的战略思想,确立了建设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气象事业现代化体系,实现从气象大国向气象强国跨越的战略目标。

第一章 气象与经济社会发展 1

气象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 1

气象工作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 3

初步建成多领域的气象观测网 3

提供了多层次、多样化的气象服务保障 3

气象工作的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显著 3

气象工作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存在的主要问题 4

经济社会的发展对气象工作的需求 5

构筑快速反应的气象服务体系 7

第二章 现代公共气象服务 8

公共气象服务的地位和重要性 8

公共气象服务的主要范畴 8

强化公共气象服务的公益性意识 9

公共气象服务的目的和意义 9

公共气象服务面临的重大问题 10

公共气象服务的发展动力 10

现代公共气象服务的体制要求 10

公共气象服务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10

发展现代公共气象服务体系 11

我国公共气象服务发展现状 11

公共气象服务发展趋势 12

总体思路与战略目标 13

公共气象服务发展的重点任务 14

为防灾减灾服务 15

为社会公众物质和文化生活的提高服务 15

为国家安全服务 15

为国家可持续发展服务 16

面向国民经济各行业的合作伙伴服务 17

为重大社会活动和重大工程服务 17

第三章 气象与农业 18

农业对气象的需求 18

农业生产的气象保障服务需求 18

农业结构调整的气象需求 18

生态环境建设的气象需求 19

农业科技信息网的气象支持 20

气象为农业服务的现状与发展动态 20

气象为农业服务的现状和存在问题 20

气象为农业服务的未来发展动态 22

气象为农业服务与研究领域的拓展 23

气象为农业服务的目标和主要任务 24

气象为农业服务的目标 24

气象为农业服务的主要任务 25

调整建设农业气象和生态环境观测网 26

主要农业气象灾害的预警预报技术 27

主要农业气象灾害的评估技术 28

主要农业气象灾害的防御技术 30

国内外主要农作物产量预报 31

特色农业、精准农业、设施农业的气象服务 32

农业结构调整的气候评估 33

农村气象科技信息网 34

气象为农业服务的科研开发 34

作物产量预报的模拟研究 34

生态环境监测评估技术与方法研究 35

农作物病虫害气象预测预报技术研究 36

3S技术的农业应用研究 37

气候变化对农业的影响及其适应对策 38

第四章 水文气象与水利 41

治水新理念对水文气象的需求 41

需求 41

主要问题 42

水文气象为水利服务的战略目标和主要任务 44

战略目标 44

主要任务 44

水文气象综合监测服务体系 45

水文气象要素及其综合监测 45

水文气象资料一体化信息服务系统 45

水文气象大型科学观测试验 46

水文气象保障服务系统 46

暴雨洪水监测、预警、预报、预测 46

干旱监测、预警、预报、预测 48

洪水资源利用的气象保障服务 49

感潮河段的风暴潮监测、预报、预测 50

冰川融雪和江河凌汛、春汛的监测、预报、预测 51

水资源量变化的检测、预测 52

水环境要素的监测、预报、预测 53

发展水文气象双向耦合数值预报模式系统 55

模型耦合的必要性 55

主要的科学技术问题 56

发展水文气象双向耦合模型系统 57

水文水利适应气候变化的对策 57

对极端水文气候事件的适应对策 58

海平面上升对沿海地区影响的适应对策 59

未来气候的均值变化对水量影响的适应对策 60

气候变化对水质影响的适应对策 61

第五章 气象与交通 62

交通事业发展及其对交通气象的需求 62

我国交通事业发展现状与趋势 62

气象对交通的影响 63

交通气象的国际发展现状 65

交通气象的国内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 65

交通气象发展的总体目标和主要任务 66

交通气象发展的总体目标 66

交通气象发展的主要任务 66

交通气象监测系统 67

公路气象监测系统 67

铁路气象监测系统 68

跨海大桥气象监测系统 69

内河交通气象监测系统 69

交通工程气象监测系统 70

交通气象预报预警系统 70

交通气象监测资料的收集、处理与共享 71

高速公路气象预报警报系统 71

农村公路保通预报系统 72

铁路气象预报警报系统 72

内河交通气象预报警报系统 73

交通工程气象服务系统 73

针对交通的人工影响局部交通环境条件工作 73

气象对交通工程建设影响的评估 73

交通气候区划 74

交通工程及其规划的气候评估与论证 74

交通工程对气候环境影响的评估 74

第六章 气象与民用航空 76

民航业的发展及对航空气象的需求 76

国际民用航空的发展 76

中国民用航空的发展 76

天气对飞行的影响 77

国际航空气象的发展趋势 78

我国航空气象的现状分析 78

我国航空气象的发展战略及目标 81

探测系统与数据源 81

实时预警 81

航空天气预报 82

服务方式 82

航空气象培训 82

航空气象科研 83

航空气象综合监测 83

航空气象监测的重要性 83

航空气象监测的重点任务 83

航空器观测与报告 85

航空器观测报告的发展过程和实施 85

重点任务 85

航空重要天气的预警与预报 87

航空重要天气的预警 87

航空天气预报 88

航空气象的用户服务 89

航空气象用户服务的重点任务 89

建立航空气象服务的质量体系 90

航空气象的培训 90

对航空气象从业人员的培训 90

对飞行员的航空气象培训 90

对航空气象其他用户的培训 91

航空气象的科研 91

航空气象科研的重点任务 91

航空气象重大项目 91

航空气象重大研究课题 98

第七章 气象与海洋 99

海洋经济和科技发展对气象服务的需求 99

全球气候变化研究和预测的需求 99

海洋防灾减灾的需求 99

沿海和近海环境保护的需求 100

海洋资源开发利用的需求 100

海洋-大气综合监测 100

海洋—大气环境要素及其灾害监测 100

海—气界面能量与物质交换通量观测 103

大型海洋—大气科学试验 105

海洋—大气一体化资料信息服务系统 105

海洋气象保障服务系统 108

海洋灾害 108

海洋灾害性天气预报方法 109

建立海洋气象灾害预警系统 111

建立海洋气象导航体系 112

海洋资源开发利用的海洋气象服务 113

海洋气候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 115

海洋气候资源区划 115

海洋气候资源有效、持续的开发利用 116

海—气相互作用与全球天气气候变化研究 119

海—气相互作用的机理研究 119

发展海—气耦合数值预报模式系统 121

第八章 气象与城市发展 125

城市发展对气象的迫切需求 125

城市发展迫切需要开展相应的气象服务工作 125

城市气象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125

我国城市气象的战略目标 127

城市气象综合监测 127

城市气象灾害特殊性 127

城市气象监测系统 128

城市大气环境监测系统 128

城市气象环境预警预报预测系统 129

城市突发事件气象紧急响应系统 129

发展城市边界层大气动力—化学耦合数值模式系统 130

发展城市区域精细化中小尺度数值预报模式系统 131

发展城市空气质量预测模式 132

城市气候评价系统 133

城市规划气候预评价 133

城市发展进程气候跟踪评价 133

城市居民生活环境气候评价 134

城市气候系统环境影响评价研究 134

气象为城市规划服务与气候调控技术 135

气象为城市规划服务 135

城市发展与环境调控 136

人类活动管理对策与城市气候调控 137

第九章 气象与区域经济发展 139

气象与西部大开发 139

西部天气气候监测 139

西部气候变化模拟及预测 141

西部气候资源合理利用和气候系统改善计划 142

西部天气气候灾害监测和防灾减灾体系建设 143

气象与沿海经济带发展 144

加快区域内气象事业发展步伐 144

增强气候系统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评估能力 147

气象与东北地区老工业基地振兴 148

东北地区老工业基地的气候系统监测 149

东北地区老工业基地气候资源合理利用和规划 151

东北地区老工业基地天气气候监测和防灾减灾体系建设 152

气象与中部社会经济发展 154

中部气象防灾减灾体系建设 154

加强中部气候系统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评估能力 156

第十章 气象与重大工程建设 158

重大工程气象保障服务需求和目标 158

重大工程气象保障服务需求 158

重大工程气象保障的目标与任务 159

重大工程建设规划的气象服务 159

加强和完善重大工程立项气候论证的必要性 159

加强重大工程气候论证的法规建设 161

重大工程建设的气候可行性论证 162

重大工程立项的气候预评估 163

重大工程建设和运行的气象保障服务 164

重大工程气象观测和信息传输系统建设 164

建立重大工程建设及运行的气象保障服务系统 165

重大工程的安全风险评价 168

开展重大工程建设与区域气候相互影响研究 170

重大工程建设与气候相互影响机理研究 170

气候事件对重大工程影响研究 171

重大工程气象服务的技术和方法研究 172

提高重大工程效益的气象服务 173

重大工程建设的大气环境保护 173

充分利用有利气候条件和气候资源发挥工程效益 174

为重大工程运营提供有效气象服务 174

重大工程气候异常影响的对策服务 175

第十一章 人工影响天气技术服务 177

人工影响天气及其社会经济需求 177

人工影响天气 177

人工影响天气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178

人工影响天气现状 180

现有规模 180

现代化建设和科研工作 180

法制体系建设和组织管理 181

存在的问题 181

人工影响天气发展战略和重点 182

面临的发展机遇 182

人工影响天气发展战略 182

人工影响天气发展目标 183

人工影响天气的重点任务 183

加强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不断提高人影的科技水平 183

建设现代化的人影业务技术体系,努力提高人影服务能力 187

开展多种形式的人工影响天气服务 187

人工影响天气工程建设 188

国家人工影响天气中心的建设 188

第十二章 对策与措施 190

充分认识并发挥气象服务重要作用 190

提高防灾减灾决策水平必须重视利用气象科技成果 190

改善公众生活质量需要积极发挥公共气象服务作用 190

促进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提高气象服务的贡献率 191

建立健全气象服务体制 191

改革和完善气象服务体制 191

建立健全现代气象服务体系 191

积极发展气象服务产品体系 192

提高整个气象服务业的综合实力 192

坚持依法管理和发展气象服务 192

积极参与国际气象服务合作与竞争 193

大力推进气象服务的科技创新 193

增加气象服务的科技含量 193

加强经济社会气象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 194

加速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 194

发展和壮大气象服务专业队伍 194

主要参考文献 1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