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1
第一章 高等教育与农村社会流动的研究视角与方法 1
第一节 问题的由来 3
一、问题的社会视角 5
二、问题的历史视角 7
三、问题的现实视角 12
第二节 研究的意义 14
一、静态的社会视角 15
二、教育社会学的视角 17
三、社会转型的视角 19
第三节 研究综述 21
一、从研究方法看中外相关研究 22
二、从研究对象看中外相关研究 25
三、从研究问题看中外相关研究 27
第四节 研究方法 31
一、定性研究 31
二、定量研究 38
第五节 研究内容 39
第二章 高等教育与农村社会流动的理论基础 43
第一节 社会流动的一般理论 44
一、社会流动的概念 44
二、社会流动的类型 48
三、社会流动的作用 51
四、我国社会流动的形成与演变 53
第二节 高等教育与高等教育的接受者 58
一、调查对象选择的依据 58
二、调查对象的界定 60
第三节 高等教育与社会流动的关系 62
一、价值关系 62
二、秩序关系 66
第四节 调查对象的选取 70
一、选择调查对象的思路 70
二、选取调查对象的方法 71
第五节 调查区域的基本情况 76
一、地理、文化与经济状况 76
二、选择的理由 80
第三章 高等教育与农村社会流动的社会基础 84
第一节 农村社会结构 84
一、结构与社会结构 84
二、农村社会结构的含义 86
三、乡土社会的特征 89
四、乡土社会的维持力量 94
第二节 农村社会结构与社会流动 100
一、农村社会流动的积极作用 101
二、农村社会流动的形成背景 104
三、乡土社会结构特性对社会流动的影响 109
四、现代化对农村社会结构的影响 112
五、农村社会结构的变化 115
第三节 高等教育对农村社会流动的作用 119
一、高等教育影响社会地位的获得 120
二、高等教育影响社会关系网络 123
三、高等教育带来的社会流动影响社会关系的生成 126
第四章 高等教育与农村社会流动的微观分析 130
第一节 高等教育与农村社会流动的制度文化背景 131
一、高等教育的动力作用 131
二、改革开放后的变化状况 132
第二节 调查对象的定量分析 134
一、调查对象的基本数据 135
二、农村大学生产出的基本特点 145
第三节 案例分析 153
一、高等教育革故鼎新时期的案例分析 154
二、免费高等教育时期的案例分析 162
三、多元多向化发展时期的案例分析 170
四、高等教育大众化时期的案例分析 172
第五章 高等教育与农村社会流动的宏观分析 185
第一节 社会转型是高等教育与农村社会流动的宏观背景 186
一、社会转型及其特点 186
二、社会转型的后果 190
第二节 高等教育促进农村社会流动的动力基础 194
一、农村社会流动的分析点 195
二、高等教育引起农村社会流动的动力性基础 199
三、高等教育影响农村社会流动的动力特征 208
第三节 新中国高等教育与农村社会流动的分析 211
一、新中国成立之初的社会和教育政策 211
二、恢复高考初期的宏观分析 215
三、高等教育稳定时期的宏观分析 218
四、高等教育多元化发展时期的宏观分析 221
五、高等教育大众化时期的宏观分析 225
第四节 我们的认识 230
第六章 检讨与结论 234
第一节 社会分化、社会流动和社会分层 235
一、社会分化、社会分层和社会流动的一般检讨 235
二、社会分化、社会分层和社会流动在中国的表现 240
第二节 高等教育对农村社会流动的影响 245
一、高等教育对农村社会流动的作用 245
二、高等教育机会均等与高等教育公平 252
三、高等教育对农村社会流动影响的解释力问题 258
第三节 检讨 260
一、农村社会流动的制度性动力在不同时期存在差异 261
二、中心—边沿关系影响社会流动的有序性和有效性 262
三、分割的劳动力市场使高等教育成为一种拟制身份 263
四、单位资本对社会合理流动产生负面影响 265
五、官本位对农村社会流动产生消极作用 267
六、地位相悖现象影响高等教育积极作用的发挥 269
七、农民缺乏成为利益群体的政治、技术和社会条件 270
第四节 几个重要结论 272
一、高等教育对农村社会流动的影响力从属于社会转型的宏观态势 272
二、二元经济结构和社会体制是造成城乡教育差异的制度性原因 273
三、高等教育只是影响农村社会流动的重要变量 275
四、社会结构是高等教育社会流动作用发挥的外在环境和深层原因 277
五、单位制和单位资本对社会流动的重要影响 279
六、高等教育促进农村社会流动作用充分发挥的条件 282
参考文献 290
后记 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