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序 1
本体篇 3
第一章 本体的视听兼容性 3
第一节 立体信息场传播 3
第二节 对声画关系之争的反思 7
第三节 三足鼎立之势的形成 11
附:属于受众的“电视报纸”——兼评北京有线台的“新闻与信息” 16
第二章 电视新闻画面美学 22
第一节 新闻画面美学的依据 22
第二节 新闻画面美的具体表现 26
附:新闻字幕·字幕新闻·无解说新闻——兼谈屏幕文字在电视新闻中的作用 36
第三章 声画一体的同期声 43
第一节 同期声的地位和作用 43
第二节 同期声与电视现场报道 52
附:对电视现场报道相关的几个概念的再思考 57
第四章 电视新闻的文字稿 61
第一节 文字稿的特点 61
第二节 文字稿的地位 66
第三节 文字稿的写作 70
附:电视口播新闻面面观 75
报道篇 81
第五章 经济新闻 81
第一节 经济报道的主体是人 81
第二节 与市场接轨的经济报道 86
第三节 新闻、信息分流后的经济报道 88
附:焦点时刻:“落实《条例》大家谈”赏析 93
第六章 科技报道 96
第一节 科技报道的特点 96
第二节 电视科技报道的个性 104
附:评《科技大市场》 108
第七章 会议报道 113
第一节 地位和作用的再思考 113
第二节 大型会议报道的提高 118
第三节 会议报道的突破 122
附:从十四大报道看电视人格化传播 126
第八章 人物报道 131
第一节 摄像机镜头如何对准人 131
第二节 人物报道中的拍摄组织工作 135
第三节 人物报道的新闻性 140
附:让他说个够!——谈同期声在《“吹牛大王”——滕增寿》中的作用 143
第九章 社会新闻 148
第一节 社会新闻的取材与地位 148
第二节 如何搞好社会新闻 153
第三节 社会新闻中的法制报道 156
附:社会问题分析性报道不等于批评报道——一组社会新闻采制后的回顾 162
第十章 批评报道 166
第一节 批评报道、舆论监督、舆论引导 166
第二节 批评报道的地位和作用 169
第三节 批评报道的艰难与突破 172
附:新闻批评要在批评外做文章——回顾过去、分析现状、展望未来 179
第十一章 电视新闻评论的困惑 183
第一节 电视评论的个性特征 183
第二节 电视评论的地位和作用 188
第三节 电视评论走出困惑 191
附:电视评论与深度报道 195
第十二章 电视新闻两极的思考 201
第一节:电视新闻的深度报道 201
第二节:电视现场短新闻质疑 206
第三节:连续报道与系列报道 210
附:从一周的“焦点时刻”看《东方时空》 214
第十三章 编辑素质与新闻编排 220
第一节 提高编辑人员的素质 220
第二节 新闻栏目化与板块结构 225
第三节 滚动播出和质量意识 230
附:对中央电视台一天滚动播出新闻的分析 232
第十四章 新闻呼唤节目主持人 238
第一节 电视新闻呼唤节目主持人 238
第二节 让记者、部主任走上屏幕 242
第三节 新闻节目主持人的专业化 249
附:在比较中寻求解脱——也谈电视节目主持人 251
体制篇 258
第十五章 对现存体制的思考 258
第一节 “直线制”与“职能制” 258
第二节 中央台和地方台的关系 262
第三节 报道手法与体制变革 266
附:现实:决策与行为的二重奏——对几年来发展县级电视台情况的回顾与分析 270
第十六章 电视从业人员的素质 278
第一节 电视新闻工作者的四种知识 278
第二节 电视新闻工作者的三种精神 282
第三节 电视新闻工作者的五种意识 285
附:素质:观念与行为的统一体——浅议如何提高地县级广播电视工作者的科技素质 291
第十七章 市场经济与新闻改革 298
第一节 体制改革与市场经济接轨 298
第二节 市场经济·公关组织·大众传播 302
附:面向市场经济的钱江电视台 310
第十八章 电视竞争体制的建立 313
第一节 竞争体制与企业化管理 313
第二节 电视产业化与面向农村市场 317
附:具有竞争机制的东方电视台 324
后记 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