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科学研究五十年》PDF下载

  • 购买积分:13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徐盛荣,吴珊眉编著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7
  • ISBN:710911628X
  • 页数:396 页
图书介绍:本书主要介绍了某些土壤的发生分类研究及全球几种土壤分类系统简述、中国变性土的分布、分类和利用改良等内容。

第一部分 土壤发生与分类 1

第一章 中国某些土壤的发生分类研究及当前全球几种土壤分类系统简述 1

1 中国土壤系统分类中的硅铝土(淋溶土)纲研究 1

1.1 中国硅铝土纲的建立 1

1.2 中国硅铝土纲的分类系统 1

1.3 中国北亚热带酸性母质发育的土壤在硅铝土纲中的位置 3

1.4 中国北亚热带黄土母质发育土壤在硅铝土纲中的位置 5

1.5 中国土壤系统分类中某些土种级别的研究 7

1.6 关于硅铝土纲中几个问题的讨论 11

2 苏浙皖边界低山丘陵区几种地带性土壤的发生分类 13

2.1 概述 13

2.2 成土条件 14

2.3 几种地带性土壤的性状特征 15

2.4 几种地带性土壤在土壤分类中的地位 22

2.5 对几种类型土壤的合理开发利用 23

3 江苏省里下河地区水稻土的发生分类 24

3.1 概述 24

3.2 里下河地区水稻土发生发展的特点 25

3.3 里下河地区土壤分类系统的确定 26

3.4 里下河地区的土壤分类系统与农业生产的关系 29

4 当前国内外几种土壤分类系统简述 32

4.1 以前苏联为代表的地理发生学土壤分类系统 32

4.2 以美国为代表的土壤属性分类系统 34

4.3 中国第二次土壤普查中应用的土壤分类系统 39

4.4 中国土壤系统分类 41

4.5 英国E.A.Fitzpatrick的土壤分类系统 43

4.6 联合国的世界土壤图制图单元 48

4.7 国际土壤分类参比基础会议(1980、1981年)制定的分类单元 56

第二章 中国变性土及变性土性土壤的研究 66

引言 66

1 地理分布 66

1.1 海南岛和雷州半岛地区 66

1.2 华南和西南地区 67

1.3 华东沿海地区 67

1.4 长江流域湖盆地区 67

1.5 南阳盆地地区 69

1.6 淮北平原地区及沂沭河流域 69

1.7 山东半岛的西部及北部平原 69

1.8 华北平原和辽河河谷地区 69

1.9 西北黄土高原地区 69

1.10 东北平原地区 69

2 土壤形成条件 70

2.1 母质是变性土形成的物质基础 70

2.2 地形和气候与变性土的形成 71

2.3 土壤过湿,阻碍变性特性的表现 71

3 土壤性状 71

3.1 土壤剖面形态特征 71

3.2 土壤微形态和超微形态特征 80

3.3 土壤机械组成 80

3.4 土壤黏土矿物 83

3.5 土壤膨胀收缩性能 89

3.6 土壤pH及阳离子代换性能 90

3.7 土壤腐殖质特性 92

4 变性土的系统分类 94

4.1 变性土的诊断性特征 94

4.2 土壤形成作用 94

4.3 土壤系统分类探讨 96

5 土壤肥力性状及其利用改良 98

5.1 土壤肥力状况 98

5.2 土壤问题 100

5.3 综合性土壤改良措施 100

5.4 改良利用和培肥的经验举例 101

第二部分 土壤利用与改良 107

第三章 中国中亚热带低丘红壤质量评价及其改善途径 107

1 概述 107

1.1 环境条件 107

1.2 土壤质量简述 108

2 红壤的生物和营养物质状况 111

2.1 生物特性 111

2.2 红壤及其有机无机复合体中的有机物质特性 115

3 红壤的水分物理特性 128

3.1 红壤水吸力特征曲线 128

3.2 红壤毛管水运动特性 128

3.3 红壤水分物理特性与农业生产的关系 130

3.4 影响红壤水分状况的因子 133

4 改善红壤质量的途径和技术措施 137

4.1 土壤肥力的核心机制 137

4.2 农业技术及小型工程措施对改土培肥的作用 139

4.3 改土的农业生态系统工程途径及技术措施 141

第四章 江苏省西南部丘陵农业区的开发以及平原白土及砂姜土改良研究 151

1 江苏省西南部丘陵农业区域的治理开发 151

1.1 全区及样板点的基本情况 151

1.2 各类土地资源利用现状 155

1.3 各类土壤资源利用的适宜性与生产力评级 157

1.4 各类土壤资源开发潜力预测 159

1.5 农业土地资源开发利用中的问题 161

1.6 区域治理开发的途径和技术措施 162

2 江苏省长江以南三角洲平原白土特性及其改良 168

2.1 概述 168

2.2 不同熟化阶段白土的肥力特性 169

2.3 白土贫瘠的根源 172

2.4 白土改良的技术措施 172

3 长江两侧高砂土区砂姜土的改良 174

3.1 概述 174

3.2 砂姜土的形成 174

3.3 砂姜土低产的原因 175

3.4 砂姜土的改良 176

第五章 黄泛平原盐碱土改良 181

1 概述 181

2 实验区环境条件和盐碱土特点 181

2.1 实验区的环境条件 181

2.2 盐碱土的特点 182

3 盐碱土改良 182

3.1 建立排灌系统,种稻改盐 182

3.2 抓住立苗、保苗环节 187

3.3 强化耕作措施 189

3.4 土壤培肥 190

第六章 江苏省里下河地区沤田土壤改良 194

1 区域特点 194

1.1 里下河地区的广义范围及其特点 194

1.2 里下河地区的狭义范围及其特点 195

2 沤改旱问题的提出和改制简况 196

2.1 问题的提出 196

2.2 改制简况 197

3 沤改旱过程中土壤性状的变化 198

3.1 脱沼泽初期土壤性状出现的第一次演变过程 198

3.2 脱沼泽中期土壤性状出现的第二次演变过程 201

3.3 脱沼泽后期土壤性状出现的第三次演变过程 203

4 沤改旱土壤的改良 204

4.1 沤改旱必须因地制宜 204

4.2 加速消除土壤脱沤后的恶化过程 206

4.3 建立合理的轮作制度 206

5 沤改旱的成就和今后展望 210

5.1 沤改旱的成就 210

5.2 今后展望 215

第三部分 航、卫片土壤调查制图与土地资源评价 222

第七章 航、卫片土壤调查制图综述 222

1 准备工作 222

2 航片土壤调查制图 222

2.1 航片地物判读的理论基础 222

2.2 航片地物判读的标志 225

2.3 航片地物判读的内容 227

2.4 航片土壤判读的方法和程序 234

2.5 航片土壤图的转绘 239

3 卫片土壤解译制图 244

3.1 卫片土壤及地物解译的理论基础 244

3.2 卫片目视解译标志 253

3.3 卫片的景观与土壤解译 254

3.4 卫片目视解译方法 256

3.5 卫片土壤测图与编图 257

4 航、卫片土壤调查制图技术的应用 265

4.1 航、卫片土壤调查制图的可行性和精度评价 265

4.2 提高土壤判读的技术和经验 267

4.3 土壤判读中的问题及改进意见 270

第八章 土地资源评价 277

1 土地资源评价的理论基础 277

1.1 土地资源的生产性是评价的应用基础 277

1.2 土地资源的自然及经济属性是评价的理论依据 278

1.3 参评因素的抉择是决定评价质量的重要环节 283

2 土地资源评价的技术方法 286

2.1 文字评述法 286

2.2 参数法 286

3 土地资源评价的工作程序 308

3.1 准备工作 308

3.2 编制土地资源评价图 310

3.3 资料与基础图件的整理 315

4 土地资源评价成果的实地应用 317

4.1 南京农业大学江西省临川县小华山红壤区域治理试验基点 317

4.2 南京农业大学溧水县傅家边村区域治理试验基点土壤资源生产力评级研究 317

第四部分 综合论述 333

第九章 全球淡水资源问题探索 333

1 全球淡水资源储量、分布及需求 333

2 全球淡水资源使用中的问题 336

2.1 地区分配不均匀 336

2.2 季节分配不协调 336

2.3 人口暴增,各业争水矛盾加剧 337

2.4 环境破坏,淡水保蓄和供给量减弱 338

2.5 优质淡水污染 338

3 增加淡水资源的途径 339

3.1 开辟淡水资源 339

3.2 改进节水技术,提高淡水利用率 341

3.3 保护生态环境,促进水分良性循环 342

第十章 谈全球农业发展 356

1 全球农业发展的简要历程 356

2 全球农业发展的重要内涵 356

2.1 作物品种更新和耕作制度改革 357

2.2 农田培肥和环境治理净化 357

2.3 产业结构优化和食物合理分配 357

3 农业发展受到的挑战 358

3.1 人口快速增长,给农业发展带来极大压力 358

3.2 全球的区域差异和失衡 358

4 农业发展的主要思路 359

4.1 强化全球合作 359

4.2 推行计划生育 359

4.3 发展科学技术,开展新型科学的攻关研究 360

第十一章 略谈美国农业发展的可持续化 369

1 美国农业可持续化的优势 369

1.1 土地资源丰实,食物供给充足 369

1.2 农地质量优良 370

1.3 经济基础雄厚 370

2 存在的问题 370

2.1 淡水资源短缺 370

2.2 食物受到污染 371

2.3 农业显现萎缩趋势 371

3 对策与措施 372

3.1 推行各种农业可持续化的模式 372

3.2 开发和节约淡水资源 373

3.3 稳定农业生产基础 374

第十二章 简述古巴农业 378

1 古巴农业的发展阶段及生产水平 378

1.1 1989年以前的状况 378

1.2 1989至1992年的状况 380

1.3 1992年以后的状况 381

2 古巴现行农业发展的途径和措施 381

2.1 植物病虫害和杂草的防治 381

2.2 土壤肥料的管理 383

2.3 绿肥和有机肥料的利用 383

2.4 耕作技术的改革 384

3 劳动力的转移 384

第十三章 论中国农业发展 385

1 中国农业发展中的成就和优势 385

2 中国农业发展的现状和压力 385

2.1 人口持续增长 385

2.2 多数耕地质量低劣 386

2.3 旱涝灾害频繁 386

2.4 淡水资源亏缺 387

2.5 农业环境恶化 387

2.6 农民负担沉重 388

3 对中国农业发展的几点建议 389

3.1 保障农民权益 389

3.2 精简机构层次 389

3.3 使耕者有其田 389

3.4 加速提高农民思想和文化技术素质 390

3.5 发展科学事业,培养高级人才 390

3.6 大力发展第二、三产业 390

3.7 开发海洋资源 390

3.8 改善环境条件 390

第十四章 《农业大辞典》中的“土壤学”简述 3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