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公及周室之史——经学的发端 1
春秋时代经学的发展 3
孔子及孔门——经学基础的奠定 7
孟子与经学 26
荀子——经学形式的发展 34
墨子中的经学影响 37
庄子中的经学影响 40
管子韩非子中的经学影响 42
吕氏春秋中的经学影响 44
六经六艺的完成 47
博士性格的演变 69
博士成立的背景及其基本性格 69
博士演变之第二阶段及其性格 73
博士演变之第三阶段及其性格 77
西汉经学的传承 80
史记儒林列传与汉书儒林传 80
易的传承及其传承中的问题 83
易在汉初以前的单线传承问题 92
「言易者本之田何」及田何杨何的问题 93
师法问题 94
孟喜易与焦、京易的传承关系问题 97
费氏易的问题 101
书的传承及其传承中的问题 105
书在伏生外有无传本 114
伏生「失其本经」之诬 115
伏生二十九篇中无泰誓及泰誓问题 116
书序问题 118
尚书大传问题 122
古文尚书问题 125
诗的传承及其传承中的问题 133
燕韩生即韩婴 144
四家诗的经文及分卷问题 144
毛诗乃今文而非古文及其传承问题 149
诗序问题 151
毛公的问题 160
礼的传承及其传承中的问题 161
儒林传未受刘敌周官影响 165
大小戴记问题 166
礼在经学中的特别意义 168
春秋的传承及其传承中的问题 169
汉代公羊传的传承统绪出於董仲舒而非胡毋 177
戴宏传承说之妄 178
穀梁传及其立官的曲折 180
左氏传及其传承中的问题 183
论语的传承 186
孝经的传承 189
环绕汉书儒林传所反映出的若干情况 193
由古文到古学——刘歆让太常博士书 199
西汉的经学思想 207
汉初经学思想 208
陆贾 208
贾谊 211
淮南王安的宾客 215
董仲舒 217
司马迁 219
汉中期以后的经学思想 222
由社会层面进入政治层面 223
经学在政治层面伸展的历程 224
奏议中所直接提出的经学意义 228
扬雄心目中的经学意义 233
经学意义在汉代的回顾 238
附注 240
有关春秋左氏传的补充材料(由原史一文中摘出略去附注) 255
春秋左氏传若干紏葛的澄清 255
左氏「以史传经」的重大意义与成就 2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