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社会学的由来与发展 1
二、社会学的研究对象与特点 18
三、社会学的结构与功能 26
四、社会学研究的基本法则 31
社会学与我们的事业和生活 36
社会学的视角 37
第一章 个人与社会 41
一、个人 41
二、社会 48
三、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72
“网缘”——管窥时代人际关系 73
“福”字倒贴中的文化错位 80
中国人对红色认知的文化探源 83
人就是人 86
第二章 个人社会化 88
一、社会化的涵义 88
二、社会化的条件 89
三、社会化的内容和类型 95
四、社会角色 100
你是谁及其他 109
成长的烦恼 113
下岗职工的社会化 115
他的“异装癖”是如何形成的 119
第三章 人的不平等 123
一、社会分层 124
二、社会流动 140
人往高处走 149
转型期富有阶层的崛起 151
如何看待贫富差距扩大 157
第四章人的现代化 160
一、人的现代化 160
二、现代人的素质教育 164
外语、文凭热和素质社会 179
大学生宿舍文化扫描 184
从IQ到EQ:聪明成功新概念 190
第五章 初级群体 194
一、群体概论 194
二、初级群体的典型形式——家庭 205
三、初级群体的衰落 218
道不尽的上海男人 221
冲出“围城”话“围城” 227
第六章 次级群体 234
一、社会组织的涵义和特征 234
二、社会组织的分类 235
三、社会组织的结构 237
四、组织过程 239
五、中国的“单位制”&2 241
知识经济时代组织的十大特征 250
“关系”升值与经济“贬值” 254
第七章 小群体与边缘群体 256
一、小群体的涵义 256
二、小群体的分类 258
三、改革中的小群体及其意义 261
四、边缘群体 263
互联网络中人际互动的新特点 272
想做个上海人 275
第八章 社区 279
一、社区的概念和含义 279
二、社区的构成要素 283
三、社区的类型 284
四、社区理论 286
五、社区发展 288
六、城市化 291
社会学视野中的网络社区 294
对一个“共产主义小社区”的考察 298
第九章 社会动力 303
一、需要 303
二、社会互动 308
人际空间与人际交往 322
乡下人进城 328
异常消费与青少年犯罪 330
第十章 社会调适 337
一、社会规范 337
二、社会制度 344
道德重建与兴邦治国 361
习俗、权威与纠纷解决的场域 366
第十一章 社会安全 382
一、社会管理 383
二、社会控制 393
三、社会发展 396
模糊恐惧——一种社会病态心理的分析 400
顺口溜·民情·干部作风 405
主要参考书目 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