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公法》PDF下载

  • 购买积分:18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王虎华主编
  • 出 版 社: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7
  • ISBN:9787308056397
  • 页数:646 页
图书介绍:本书以《全国高等学校法学专业核心课程教学基本要求》为依据,以《国家司法考试大纲》为重点,理论联系实际,系统阐述国际法的基本概念,基本内容,基本原理以及现代国际法的基本理念。

第一章国际法导论 1

第一节国际法的概念和特征 2

一、国际法的名称 2

二、国际法的概念 4

三、国际法的特征 6

四、国际法的法律性质和规范体系 9

五、国际法效力的根据 13

第二节国际法的渊源 15

一、国际法渊源的含义 15

二、国际条约 17

三、国际习惯 19

四、一般法律原则 22

五、确定法律原则的补助资料 23

第三节国际法的编纂 25

一、国际法编纂的形式 26

二、外交会议的国际法编纂 27

三、国际法委员会的国际法编纂 28

第四节国际法与国内法的关系 29

一、西方学者的理论学说 30

二、中国学者的理论学说 31

三、国际法与国内法关系的国家实践 32

第五节国际法的形成和发展 38

一、古代和近代国际法 39

二、现代国际法 41

三、中国与国际法 43

第二章国际法基本原则 48

第一节国际法基本原则概述 49

一、国际法基本原则的概念 49

二、国际法基本原则的特征 50

第二节国际法的基本原则 53

一、国家主权平等原则 53

二、不干涉内政原则 56

三、不使用武力或武力威胁原则 62

四、和平解决国际争端原则 64

五、民族自决原则 66

六、国际合作原则 68

七、善意履行国际义务原则 69

第三节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71

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主要内容 71

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73

三、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与国际法基本原则 75

四、中国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成功实践 78

第三章国际法主体 84

第一节国际法主体概述 86

一、国际法主体的概念和条件 86

二、个人和法人的国际法地位 88

第二节国家 89

一、国家是国际法基本主体 89

二、国家的构成要素 90

三、国家的类型 92

四、国家的基本权利 96

五、国家的管辖与豁免 99

第三节国际组织和争取独立的民族 105

一、国际组织 105

二、争取独立的民族 107

第四节国际法上的承认与继承 108

一、国际法上的承认 108

二、国际法上的继承 115

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承认与继承 120

第四章国际法上居民 125

第一节国籍 127

一、国籍的意义和性质 127

二、国籍的取得 129

三、国籍的丧失和恢复 132

四、国籍的冲突与解决 132

五、中国国籍法的基本原则 135

第二节外国人的法律地位 137

一、外国人法律地位概述 137

二、外国人的出入境及其居留 138

三、外国人的待遇 141

第三节引渡、庇护和难民 143

一、引渡 143

二、庇护 148

三、难民 149

第四节外交保护 152

一、外交保护的概念 152

二、外交保护的原则或条件 153

三、外交保护与卡尔沃条款 153

第五章国际法律责任 158

第一节国际法律责任概述 160

一、国际法律责任的特征和意义 160

二、国际法律责任制度的渊源 163

第二节国家责任 168

一、国际不法行为 168

二、国际不法行为的主观要件 168

三、国际不法行为的客观要件 172

四、国家责任的形式和免除 173

五、国际刑事责任 181

第三节国际损害责任 182

一、国际损害责任的概念和特点 182

二、国际损害责任制度的产生与发展 183

三、国际损害责任的性质和承担主体 185

四、国际损害责任与国家责任 187

五、国际损害责任制度下的国际法义务 188

第六章领土法 193

第一节国家领土概述 195

一、国家领土的概念和意义 195

二、国家领土的构成 196

三、国家领土主权及其限制 198

第二节内水及其法律制度 201

一、内河及其他河流 202

二、内运河和通洋运河 203

三、内湖、界湖及国际湖泊 204

第三节国家领土的变更 205

一、传统国际法上的领土变更方式 205

二、现代国际法承认的领土变更方式 209

第四节边界和边境制度 211

一、边界及其划定 211

二、边境争端的解决 213

三、边境制度 214

第五节南极和北极 216

一、南极地区及其法律制度 216

二、北极地区及其法律问题 219

第六节中国的领土边界问题 221

一、中国与俄罗斯等国的边界 222

二、中国与印度的边界 224

三、中国与日本的边界 226

四、中国与越南的边界 230

第七章国际海洋法 234

第一节海洋法概述 236

一、联合国海洋法会议 237

二、《联合国海洋法公约》 238

第二节海洋内水 240

一、海港 240

二、内海湾和历史性海湾 241

三、内海峡和领峡 241

第三节领海 242

一、领海及其宽度 242

二、领海主权 244

三、无害通过权 246

第四节毗连区、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 247

一、毗连区 247

二、专属经济区 249

三、大陆架 250

第五节公海和国际海底区域 254

一、公海及其法律制度 254

二、国际海底区域 259

第六节群岛水域和用于国际航行的海峡 262

一、群岛水域 262

二、用于国际航行的海峡 263

第八章国际航空法 268

第一节国际航空法概述 270

一、国际航空法的形成与发展 270

二、国际航空法的概念和特点 271

三、国际民用航空组织 272

第二节国际航空法的条约体系 274

一、国际民用航空条约 274

二、国际民用航空运输责任条约 275

三、国际民用航空安全条约 276

第三节国际航空法律原则和制度 277

一、国际航空一般法律原则和制度 277

二、国际航空运输规则 283

三、国际航空安全规则 288

第四节中国的航空立法 291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民用航空法》 291

二、中国保护航空安全的立法 293

第九章外层空间法 297

第一节外层空间法概述 298

一、外层空间法及其形成与发展 298

二、外层空间和空气空间的划界 300

第二节外层空间法的条约体系 303

一、1966年《外层空间条约》 303

二、1967年《营救协定》 304

三、1971年《国际责任公约》 305

四、1974年《登记公约》 307

五、1979年《月球协定》 307

第三节外层空间的法律原则和制度 309

一、外层空间的法律原则 309

二、外层空间的法律制度 310

第四节外层空间活动的法律问题 312

一、卫星遥感地球 313

二、地球静止轨道 314

三、使用核动力源 317

四、卫星直接电视广播 318

五、空间碎片 319

六、空间活动商业化 321

第十章国际环境法 325

第一节国际环境法概述 327

一、国际环境保护与国际环境法 327

二、国际环境法的形成和发展 329

三、国际环境法的概念和特点 333

第二节国际环境法的基本原则 334

一、国家环境主权原则 334

二、可持续发展原则 336

三、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 338

四、损害预防原则 339

五、风险预防原则 340

第三节国际环境保护的法律制度 341

一、国际大气环境保护的制度 341

二、国际海洋污染控制的制度 346

三、国际水道污染防治的制度 350

四、国际生物资源保护的制度 351

五、国际废物管理的制度 353

第十一章外交关系法 356

第一节外交关系法概述 357

一、外交与外交关系 357

二、外交关系法的形成与发展 358

三、外交关系法的主要条约 361

第二节外交机关和外交人员 363

一、外交机关 363

二、使馆 365

三、外交团 371

四、使团和特别使团 372

第三节外交特权与豁免 375

一、外交特权与豁免的理论根据 375

二、外交特权与豁免的内容 376

三、外交特权与豁免的适用 382

四、使馆及其人员对接受国的义务 382

五、中国关于外交特权与豁免的立法实践 383

第十二章领事关系法 387

第一节领事制度概述 389

一、领事制度的产生与发展 389

二、1963年《维也纳领事关系公约》 390

三、领事和领事关系 391

第二节领事机关和领馆人员 392

一、领事机关 392

二、领馆人员 392

三、领馆馆长和馆员的派遣与接受 394

四、领事团 395

第三节领事职务及其终止 395

一、领事的职务 395

二、领事职务的终止 397

第四节领事特权与豁免 397

一、领事特权和豁免的依据 397

二、领事特权与豁免的内容 397

三、领事特权与豁免的适用 403

四、领馆及其人员对接受国的义务 404

五、《中华人民共和国领事特权与豁免条例》 405

第五节外交关系和领事关系之比较 407

一、外交关系与领事关系的联系 407

二、外交关系与领事关系的区别 408

第十三章国际条约法 411

第一节国际条约法概述 413

一、条约的概念和特征 413

二、条约的名称和种类 415

第二节条约的缔结和登记 418

一、条约的缔结程序 418

二、多边条约的加入和保留 424

三、条约的登记制度 427

四、《中华人民共和国缔结条约程序法》 429

第三节条约的效力 432

一、条约的生效和期限 432

二、条约的适用 433

三、条约对缔约国和第三国的效力 434

四、条约的无效 436

五、条约的终止和暂停施行 437

第四节条约的解释和修订 441

一、条约的解释 441

二、条约的修订 443

第十四章国际组织法 447

第一节国际组织法概述 448

一、国际组织与国际组织法 448

二、国际组织的性质与作用 450

三、国际组织的机构和职能 452

四、国际组织的表决制度 454

第二节国际组织的法律地位 458

一、国际组织的法律人格 458

二、国际组织法律人格的内容 459

第三节联合国体制 460

一、联合国的宗旨和原则 460

二、联合国会员国 461

三、联合国主要机关 462

四、联合国专门机构 472

五、联合国维和行动 473

第四节区域性国际组织 474

一、区域性国际组织的性质与分类 474

二、区域性国际组织的法律地位和作用 475

三、区域性国际组织简介 477

第五节非政府间国际组织 483

一、非政府间国际组织的性质与界定 483

二、非政府间国际组织的作用 485

第十五章国际人权法 489

第一节国际人权法概述 490

一、人权及其历史发展 490

二、国际人权法 494

第二节国际人权与国际法 497

一、人权与国家主权 498

二、人权保护与人道主义干涉 500

三、保护的责任 503

第三节国际人权法的条约体系 506

一、《联合国宪章》的人权条款 506

二、国际人权宪章 507

三、专门性国际人权公约 511

四、区域性人权公约 512

第四节国际人权的基本内容及其实施制度 515

一、国际人权的基本内容 515

二、国际人权法的实施制度 519

三、中国在国际人权领域的实践 526

第十六章国际刑法 533

第一节国际刑法概述 534

一、国际刑法的概念和特征 535

二、国际刑法的渊源 536

三、国际刑法的历史发展 538

第二节国际犯罪及其刑事责任 540

一、国际犯罪的概念和特征 540

二、国际犯罪的构成 541

三、国际犯罪的分类 542

第三节国际犯罪的种类 544

一、破坏人类和平与安全的犯罪 544

二、危害国际秩序与安全的犯罪 546

三、危害人类生存与健康的犯罪 549

第四节国际刑法的适用 552

一、国际刑法的执行模式 552

二、国际刑事司法协助 552

三、国际刑事管辖 556

四、中国签订双边国际刑法条约 558

第五节国际刑事法院 560

一、国际刑事法院的特点 561

二、国际刑法的一般原则 561

三、国际刑事法院的管辖原则和管辖权 563

四、中国对国际刑事法院的原则立场 564

第十七章国际争端法 568

第一节国际争端概述 569

一、国际争端的特点和种类 569

二、解决国际争端的方法 571

三、和平解决国际争端是国际法基本原则 574

第二节解决国际争端的政治方法 575

一、谈判与协商 575

二、斡旋与调停 576

三、国际调查与和解(调解) 577

第三节解决国际争端的法律方法 579

一、国际仲裁 579

二、现行仲裁制度的主要内容 581

三、司法解决 585

第四节国际组织与国际争端的解决 592

一、联合国大会与国际争端的解决 592

二、安全理事会与国际争端的解决 593

三、区域机关和区域办法与国际争端的解决 594

四、中国对国际仲裁和国际法院的原则立场和实践 596

第十八章战争法 601

第一节战争与战争法 602

一、战争与武装冲突法的概念和特征 602

二、战争在国际法上的地位 605

三、战争法的编纂 608

第二节战争的法律状态 615

一、战争的开始 615

二、战争开始的法律后果 616

三、战争的结束及其法律后果 617

第三节限制和禁止作战手段和方法的规范 620

一、陆战手段和方法的限制和禁止 620

二、海战手段和方法的限制和禁止 623

三、空战手段和方法的限制和禁止 626

第四节国际人道法 627

一、国际人道法的名称和概念 627

二、国际人道法的特征 627

三、国际人道法的主要内容 629

第五节战时中立法 632

一、战时中立法的概念和特征 632

二、战时中立国的权利和义务 635

三、传统战时中立法的局限性 636

第六节战争犯罪及其责任 637

一、战争犯罪的概念 637

二、战争犯罪的责任 638

三、国际军事法庭及其审判 640

四、前南国际法庭和卢旺达国际法庭 641

后记 645